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菌丝体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肉灵芝菌丝体培养的最适培养温度是25℃,最适pH是3.0,适宜的碳源是蔗糖和淀粉,适宜的氮源是酵母粉和牛肉膏,最佳碳氮源浓度组合是淀粉3%、蔗糖1.5%、酵母粉0.2%、牛肉膏0.2%。  相似文献   

2.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pH为5;在以果糖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长速较快、长势较好,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生长良好,培养基最适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4.
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养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粪草培养基 ,蔗糖和玉米粉是最好的碳源 ,蛋白胨和尿素是最好的氮源 ,最适温度为 2 6~ 30℃ ,最适pH值为 7 0~ 9 0。  相似文献   

5.
pH值和温度对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册  刘雍  程继鸿  陈青君 《中国食用菌》2010,29(1):35-36,51
为了确定北京怀柔地区的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最佳pH和温度,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法分别研究了不同pH值及温度对该地区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玉米粉培养基上,墨汁鬼伞菌丝体在pH 5~10范围内均能生长,pH6~8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稍慢,pH为9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最快,为最适pH值;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3℃~29℃,适宜温度为21℃~25℃,25℃生长最快,13℃生长缓慢,33℃则不能生长。怀柔墨汁鬼伞是一种喜碱性、中低温型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6.
营养及培养温度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国明  李梅 《食用菌》2009,31(3):8-9
研究了碳氮源、碳氮比、酸碱度和温度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中蔗糖对草菇菌丝的生长最有利,其次为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氮源中以蛋白胨为最好,酵母粉、牛肉膏和尿素次之;适宜碳氮比为20:1~30:1。选用L9(3^4)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最显著,最佳碳氮营养为蔗糖2.0%,蛋白胨0.4%,最佳培养温度为35℃,最佳pH值9.0。在此优化的条件下培养草菇菌丝,其生长速度达9.03mm/d。  相似文献   

7.
研究翅鳞伞(Pholiota squarrosa)和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两种鳞伞属真菌的菌丝培养特性。分别以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和硝酸铵为氮源,并在10、15、20、25和300C五个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培养;以及在pH5、6、7、8、9和10六个不同的pH处理下培养,观察测定翅鳞伞和多脂鳞伞的菌丝生长。翅鳞伞和多脂鳞伞的真菌菌丝在这些碳、氮源的条件下均可生长。翅鳞伞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多脂鳞伞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两种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最适pH均为5。在最适碳氮源、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pH的各种条件下,翅鳞伞的生长都要快于多脂鳞伞,翅鳞伞的pH耐受范围也比多脂鳞伞更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采自新疆乌恰县的阿魏菇菌丝生长特性进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阿魏菇菌丝体最适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7 ℃;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4%;最适pH为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真姬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真姬菇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温度、pH、湿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原基发生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真姬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原基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2~16℃,最适温度为1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8.5,最适pH为6.5~7.5;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含水量为55%~70%,最适为65%;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pH、温度等对玉米黑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选出适合玉米黑粉菌生长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丝形态、生长势、生长速度进行分析比较,选出适合玉米黑粉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微量元素、pH和温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的比例。结果表明,最佳生长条件为葡萄糖1%、酵母粉1%、MgSO_4 0.1%、KH_2PO_4 0.15%,pH6~7,温度20℃~30℃。培养周期为4 d~7 d。通过对玉米黑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掌握其菌丝体生长、繁殖所适宜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为玉米黑粉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和酸碱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5~7.5。正交试验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因素组合为:2%玉米粉、0.5%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野生毛木耳菌丝生长特性,以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为指标,筛选出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pH及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结果表明:最适野生毛木耳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蛋白胨或酵母粉,培养基适宜pH为5~7,当培养温度为25~30℃时,菌落完整,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且长势最强。  相似文献   

13.
以5株梯陵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形态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培养各菌株菌丝体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pH,碳源和氮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起始pH方面,菌株F011、85和W16H2为6~7,菌株Q为8~9,菌株301为7~8;菌丝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葡萄糖适合所有菌株生长,菌株F011、Q、301和W16H2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菌株85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14.
以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丁香蘑菇野生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条件,以达到野生丁香蘑菇驯化栽培出菇的目的。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温度25℃、pH 6、碳源蔗糖、氮源酵母粉、生长因子蘑菇汁,无机盐为硫酸镁,有机物固体培养基为麦粒+牛粪是最佳条件;正交实验表明,4种因子对丁香蘑菇菌株影响程度不同,生长因子>氮源>碳源>无机盐,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出菇栽培试验,分别将草炭土(主料)与羊粪、牛粪、发酵料、草木灰等按3∶1配比,菌丝生长时最适温度20~25℃,pH 6.5~7.5,出菇时最适温度17.5~22.0℃,湿度90%~95%。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小香菇菌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碳源、氮源等营养条件和温度、pH等环境条件,从而得出其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得出的最理想碳源是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最理想氮源是酵母浸膏,最适pH为6,最适温度为25℃.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果糖,氮...  相似文献   

16.
一株木薯渣野生型草菇菌株菌丝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从木薯渣发酵堆上分离的野生型草菇菌株V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因子、培养条件及木薯渣含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草菇V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盐为MgSO4·7H2O,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初始pH值范围为6.0~8.0;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0g/L,蔗糖10.0g/L,MgSO4·7H2O0.40g/L,马铃薯200.0g/L;利用木薯渣作为主料培养草菇菌丝选用50%~70%木薯渣含量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草菇菌丝优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不同营养因子与培养条件(pH值、温度)对草菇4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硫酸镁,植物生长素为萘乙酸,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pH值范围为7.0~11.0.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蔗糖20.0 g·L-1、蛋白胨5.0 g·L-1、硫酸镁1.5 g·L-1、萘乙酸5.0 mg·L-1、马铃薯200 g·L-1.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20,(5)
对采自贵州省安顺市两株野生鸡腿菇(MT-1、MT-2)进行了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和覆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MT-1、MT-2与鬼伞属的毛头鬼伞最大同源性高,为100%、99.38%;两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氮源、碳源分别为蛋白胨、甘露醇;MT-1最适pH为5~7,MT-2最适pH为7;两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丝体在黑暗条件下长势最好;覆土栽培结果表明:MT-1、MT-2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3.78%、54.54%。  相似文献   

19.
设计8种碳源、8种氮源、6个梯度温度和8个梯度pH值的试验,对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A1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菌丝体生长势和测定菌丝生长速度,比较分析其菌丝体最适培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A1菌株菌丝体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阿拉伯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NH_4)_2SO_4,最适温度为15℃~25℃,最适pH值为4.5~5.5。  相似文献   

20.
对草菇菌株V115在不同营养因子(碳氮源)、不同培养条件(培养温度及酸碱度)下进行了菌丝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2~38℃;菌丝生长适宜的pH为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