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棕象甲在海南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海南地区红棕象甲的生活习性,及对一些棕榈科植物的为害症状、为害规律,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花椒尾孢菌(Cercospora Zanthoxyli Cooke)为害花椒的报道只见于台湾的光叶花椒(Zanthox ylum nitidum (Roxb。)DC。)大陆上迄今尚未见有关报道。本文报道了华北等地区栽培的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受花椒尾孢菌的为害,并描述了花椒褐斑病(Cercospora zanthoxyli)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椰心叶甲蔓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椰心叶甲蔓延的主要原因为:地处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种类丰富、椰心叶甲繁殖速度快、成活期长、天敌昆虫较少、微环境适宜、防治难;加强检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能有效防止和控制椰心叶甲的为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椰棕扁叶甲对棕榈科植物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科植物因其体形优美、挺拔,品种丰富.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优良的风景绿化树种,而被普遍种植。但随着棕榈科植物的引种、推广应用和产销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不少病虫害也随之传播蔓延。在2002年11月份,作者在广东珠海市就发现了椰棕扁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对棕榈科植物的严重危害,这种虫害在往年在珠海是很少有发现过的,现将作者的初步调查情况作如下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园林植物的病害种类调查,鉴定出28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为害的寄主植物有观赏树木、宿根园林植物、木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及多浆植物等。对各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产孢情况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福建厦门棕榈科植物资源甚为丰富,现有40多属,约200种,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对这些棕榈科植物的属种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合棕榈科植物在厦门园林绿化中的引种栽培现状,认为厦门的地理、气候环境极其适合棕榈科植物生长,可广泛运用于各类园林绿化,道路美化.  相似文献   

7.
<正> 白星花金龟(Liocola brevitarsis)幼虫以食粪为主,生活于堆肥或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成虫为害苹果、梨、李的叶、花和果实,也为害麻栎、榆和山楂。此虫在国内除新疆外,各省区均有分布。 1981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自白星花金龟的幼虫上,分离得一株致病力很强的绿僵菌。绿僵菌属(Metarhizium Sorokin)属于半知菌亚门的丝孢纲。本属真菌有两个种,即M. anisopliae和M. flavoviride。前者又分为长孢型变种M. anisopliae Var. majar(孢子长9-14微米)和短孢型变种M. anisopliaeVar. anisopliae(孢子长5-8微米)。我国广东、广西和天津,分别自光背蔗龟(Alissono-tum pauper)、蔗狭胸天牛(Philus pallessens)和阔胸犀金龟(Pentadon patruelis)上分离到  相似文献   

8.
耐寒棕榈科植物的北方园林应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榈科是世界上3个最重要的经济植物类群之一,也是最为独特的观赏植物。文章介绍了棕榈植物中耐寒种类的地带性分布和部分相对较耐寒的棕榈植物,提出了棕榈科植物中耐寒种类应用研究的一些建议。认为耐寒棕榈科植物在北方园林上的应用,是需要一个复杂的引种和科研过程,涉及到棕榈植物的抗寒性、抗冻性和抗旱性等。因此,引种和应用上要谨慎行事,综合各种相关因子,最好从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引种试验,以防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是我国平原湖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但枫杨丛枝病危害较严重。该病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安徽等省点片发生。据《中国森林病害》(1984)报道,在南京1954年首次发现此病,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核桃微座孢菌(Microstroma juglandis)。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微生物是导致植物丛枝病的病原以来,各国竞相研究,已报道百余种植物受MLO危害,但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被陆续证实是  相似文献   

10.
椰心叶甲疫情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ma),又名椰棕扁叶甲、椰子刚毛叶甲、红胸叶甲。属鞘翅目叶甲总科铁甲科潜甲亚科,是我国禁止进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对象。其寄主为棕榈科植物,椰子、大王椰子是其最主要寄主,椰心叶甲在广东省一年发生3—6代,其繁殖扩散速度极快,对棕榈科植物具毁灭性的危害。2002年在珠海市椰子、大王椰子等树上首次发现为害,造成心叶皱缩、枯萎,受害严重整株枯死。棕榈科植物是珠海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在全市绿化道路、广场和苗圃种植的棕榈科植物约50万株,椰心叶甲一旦爆发成灾将严重破坏全市城市绿化和生态家园建设。一、疫情…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六种潜在的植物病原菌:在番木瓜叶上的番木瓜座糙孢菌Asperisporium caricae(Speg.)Maubl.;在桔属柚活叶上的柑桔褐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horii Har;在野莎仁活叶上的姜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zingberi Hara.;在竹柏活叶上的虫状球座菌Guignardia philoprina(Berk.&M.A.Curtis)van der Aa;在芒果、叶桐、红厚壳和木姜子等枯枝上的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theobromae(Pat.)Griff.& Maubl.;在余甘子茎干上的橄榄丝腔菌Splanchnonema phyllathus G.C.Zhao,Sheng & Wu。讨论了这些病原菌发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棕榈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65种常用棕榈科植物的原产地、观赏特性、生态习性以及在园林中应用等情况。根据实践经验和国内外有关报道,指出了部分种类在我国的适应地区,并对进一步开展棕榈科植物应用途径的研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初步查明绍兴 3 4属 48种介壳虫为害 65种植物寄主。其中为害裸子植物苏铁科Cycadaceae、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松科 Pinaceae、柏科 Cup-pressaceae的有 1 6属 2 0种 ;为害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 Gramineae、百合科L iliaceae、棕榈科 Palmae的有 7属 1 0种 ;为害双子叶植物的榆科 Ulmaceae、山毛榉科Fagaceae、桑科 Moraceae等 2 1科植物的有 2 1属 2 8种  相似文献   

14.
四川棕榈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园林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科植物在构成我国南方城市的植物景观和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棕榈科植物在四川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四川棕榈科植物的引种栽培及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叶千斤拔白粉病,除为害大叶千斤拔外,还为害木豆等植物。病原菌为粉孢菌(Oidium sp.),侵染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初期病叶上有退绿黄斑,逐渐扩大,边缘不太明显。叶背病斑处着生一层白粉状物。嫩叶染病后,叶片易卷曲、皱缩。植株严重感病时,叶层黄化,皱缩、脱落。老叶  相似文献   

16.
杨东平 《广东园林》2007,29(2):62-64
调查茂名市区棕榈科植物椰心叶甲的发生及为害,结果显示:受害率为64%,最严重的是椰子,受害率达80%。通过6种施药方式在其不同寄主上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灌心和挂药效果最佳,平均杀虫效果高于90%,防治效果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尾孢菌所致病害的特点 尾孢菌(Cercospora spp)侵染寄主树木后,可形成两类病斑:一类扩展较慢,形态,大小是有一定的;另一类扩展较迅速,病斑多为不规则形。在为害落羽杉、紫荆、落霜红、悬铃木、石榴等寄主时,可显著地引起早期落叶,树木早秋呈裸露状态,失去观赏价值。而为害繖花石斑木、光叶石楠、兰桉、珊瑚木和红杉的病菌,可使病叶残留在树冠上,长达一年之久。它们不仅影响了  相似文献   

18.
郑洲翔  林云  谭观朱 《广东园林》2006,28(Z2):58-61
棕榈科植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悠久,论文从文化的角度来总结棕榈科植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我国古代应用的棕榈科植物共有8类,分别为棕竹类、椰子、蒲葵、海枣、桄榔、槟榔、棕榈、贝叶棕。近代我国应用的棕榈科植物主要是西方殖民者从欧美国家引进的。  相似文献   

19.
2006 ~ 2008年,从苏鲁两省的严重变色杨木上分离筛选得到8株对杨木变色菌可可球二孢和弯孢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拮抗细菌的筛选,分析了该菌株的摇床液体发酵最适条件,建立了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19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2种变色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6 h,pH值为6,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200 r/min,装液量为50 mL.在该参数下培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19细菌液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腐皮镰孢油桐专化型(以下简称Fsa)是1985年2月30日从万县国家乡油桐病区病株中分离出的一种病原菌。经接种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此菌是引起油桐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定名腐皮镰孢油桐专化型(Fusarium Soloani(Mart)Sacc f.sp Aleurites chen et Xiao)。此菌对幼,成年桐树均能为害,特别对10—20年生树为害最重。受害的植株初期地上部份叶片变小,出现失水症状,地下部份须根腐烂逐渐蔓延到侧根,最后导致整株枯萎死亡。 本文报道Fsa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