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三樱椒是从日本引进的朝天簇生型干椒品种,我县已裁培20多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hm2.近几年,我县从三樱椒自然杂交变异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柘椒1号,属朝天簇生椒类的一个变种,因椒尖钝圆似子弹头,也称为"子弹头".该椒高产优质俏销,一般产干椒300kg/667m2,比日本三樱椒增产50%以上.现行收购价,柘椒1号7.60~8.00元/kg,日本三樱椒5.00~6.00元/kg.柘椒1号的推广,使椒农收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太子参"柘参2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干燥块根,为常用中药材,也是药食两用的药材之一,产地分布在福建、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而柘荣县所产的太子参因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分高而闻名,于2001年获国家商标局证明商标--"柘荣太子参".  相似文献   

3.
熊峰1号奶参选自湖南奶参道地产区新化大熊山区的野生品种,可药食两用,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熊峰1号奶参的特征特性与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河南柘城县老王集乡柘首乌种植基地为分析基点,选取温度、海拔、土壤、降水量等影响柘首乌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对柘首乌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及其道地产区河南省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柘首乌适宜产区面积很大,9省份均可生长,相似度为90%~100%时柘首乌在全国9个省市的适宜区分布面积理论值可达149 036km2,以山东和河北2省分布范围最大,面积可达到50 000km2以上,其次是河南、辽宁、天津等省。相似度为90%~100%时河南省内柘首乌的适宜区域集中在柘城、林县和安阳等县,与柘首乌道地产区相关资料记载一致。  相似文献   

5.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亦称柘、柘桑,为桑科柘树属植物.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的陕西等省区,朝鲜亦有分布.多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地堰及路旁灌丛中. 柘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硬棘刺;叶卵形不裂或有时不裂;聚花果成熟时橙黄色或橘红色,直径可达2.5cm;果实为瘦果,外包肉质、充满营养的花被片.9~10月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湘玉一号玉竹参的特征特性,提出了该品种二年生产量达75 t/hm2以上的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覆盖保收、病虫草渍害防治、适时采挖等内容,以期为玉竹参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09,(3):F0004-F0004
太子参是柘荣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总产量达3500吨,年产值5928万元,销售产值近亿元。柘荣县太子参产量占全国总产的60%,而且所产的太子参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分高而闻名。被国家原商业部命名为“中国太子参之乡”。2001年国家工商局授予“柘荣太子参”产地证明商标,2003年柘荣县选育的两个太子参品种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8.
在桑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用柘叶飼喂桑蚕,是否会发生脓病,这是桑蚕飼养上的一个爭論問題。日本学者佐佐木忠次郎和我国很多学者認为用柘叶飼喂桑蚕会发生脓病;但也有些学者認为不会引起脓病的发生,同时近来四川还培育出吃柘叶的蚕品种,我省农村也有以柘叶代替桑叶飼喂桑蚕的做法。为了探明这一問題,作者于1962年和1963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进行了試驗。1963年試驗品种是瀛翰交华九一代杂种和华九純种。处理分八种:1.瀛翰交华九自然溫全龄柘叶区;2.瀛翰交华九自然溫三龄改蒅?3.瀛翰交华九加温三龄改桑区;4.瀛翰交华九加溫全龄柘叶区;5.瀛翰交华九加温五龄桑柘間喂区;6.瀛翰交华九加溫全龄蒖肚?7.华九加温四龄桑柘間喂  相似文献   

9.
熊峰1号奶参选自湖南奶参道地产区新化大熊山区的野生品种,可药食两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熊峰1号奶参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苗繁殖、水肥管理、搭架、病虫草害防治、采种与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科技》2006,(6):33-33
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2006年10月16日公告,“柘荣太子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据了解,柘荣县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全县太子参种植面积达1733.16m^2,年产量2500多t,产销量均占全国的1/3强。全县农民种植太子参人均年收入1000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太子参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3,已成为柘荣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项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介资水柘溪以下梯级低水头电站防洪联合调度经验,分析联合调度的系统性和解决思路,说明了联合调度的实际意义,回答了人们常常提出的两种偏激观点,希望对涉及调度的同志有参改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长阳枝柘坪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区,与五峰、巴东二县交界,是长阳优质水稻重要产区,素有“长阳鱼米之乡”、“长阳粮仓”美称,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之高山冷水灌溉,孕育出品质独特、绿色有机的枝柘坪大米,现种植面积333.33 hm2,2022年枝柘坪大米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经过多年努力,总结出枝柘坪大米的地域范围、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及质量安全规定等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农村种植好项目、零风险投资、提供种源、产品统一收购栽培条件及效益分析美国林科3号野参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人参,是国际市场急需的药食两用参;美国林科3号野参,是经我院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工程技术栽培成功的名贵人参,具有耐旱涝、耐酸碱、不受季节、环境、士壤限制,适宜南北、城乡、室内外种植、生长期短等特点。美国林科3号野参栽培场地不限,我国各个地区城市、农村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室内外栽培,一般露天田地、山岗、庭院均可作为美国林科3号野参  相似文献   

14.
引进心香、龙9、西农431、普32、贵字138等甘薯品种进行引种试验,以浙薯13为对照,筛选适合遂昌柘岱口地区种植的高产鲜食甘薯品种。结果显示,心香、普32、南薯88等3个品种鲜薯产量高于对照,且普32鲜食品质优于浙薯13,可进一步作为鲜食品种在柘岱口乡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小柘皋河河道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研究了河道水生植被的分布、面积和生物量,结果如下:通过3次全河道调查,小柘皋河水生植物共有16科18属25种,其中以夏季河道内水生植物种类最多,共有22种,隶属16科18属,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菱(Trapa incisa)、水鳖(Hydro-charis dubi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优势种,其次为秋季,以冬季最少。小柘皋河水生植被在不同的河段存在差异,可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其中上游河段主要分布挺水植物群落,中游河段以"喜旱莲子草+水鳖"为优势群落,下游河段则主要为沉水植物群落。小柘皋河中水生植物最大覆盖总面积为29400m2,占小柘皋总面积的41.2%;其中大部分河段单位面积生物在100~300g/m2,总面积为19800m2,单位面积生物量≥1000g/m2的植被面积为6000m2,最大植被总生物量为13472.1kg,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189.7g/m2。利用Simpson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河段的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由高到低依次为:河段2、河段6、河段4、河段7、河段5、河段3、河段1。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农村种植好项目、投资风险小、提供种源、产品统一收购栽培条件及效益分析美国林科3号野参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人参,是国际市场急需的药食两用参;美国林科3号野参,是经北京林科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农村种植好项目、零风险投资、提供种源、产品统一收购栽培条件及效益分析美国林科3号野参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人参,是国际市场急需的药食两用参;美国林科3号野参,是经我院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工程技术栽培成功的名贵人参,具有耐旱涝、耐酸碱、不受季节、环境、士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安溪县魁斗镇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以超级稻Ⅱ优航2号品种为主推品种,于2012~2014连续3年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研究Ⅱ优航2号在魁斗镇的特征、特性、相适的种植技术.结果表明:通过研究Ⅱ优航2号的品种特性,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2014年Ⅱ优航2号平均产量614.0 kg/667m2,分别比2012年、2013年的545.5 kg/667m2、575.5 kg/667 m2增产12.6%、6.7%.同时,分析Ⅱ优航2号品种栽培作晚稻的关键措施,并总结出一套适应安溪县魁斗镇的超级稻Ⅱ优航2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优质长绒棉新品种新海16号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优质长绒棉品种新海16号高生育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的讨论研究,制定了该品种在南疆不同长绒棉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大田示范验证,系统总结出了新海16号高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伊犁州具有发展大豆生产的优势和潜力,已成为自治区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目前,大豆推广品种主要有新大豆1号、新大豆2号、王中王等,常年种植面积50万(667m2)左右.由于种植年限长,品种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产量低,平均产量196.6 kg/667m2.因此,伊犁州农科所1999年从大豆品种黑农33中选出的突变株系,经过参加自治区区域化试验,通过多点鉴定试验,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的特性.2009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命名为新大豆10号,审定编号:"新审豆2009-26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