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和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马铃薯的市场产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了供应量,同时也使马铃薯的冬贮数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受贮藏设施、贮藏方法、管理技术的局限,马铃薯贮藏的效果千差万别。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对贮藏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达到贮藏的目的,就必须进行科学贮藏,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2.
贮藏技术对于延缓果蔬采后的腐烂有重要作用,且良好的贮藏保鲜效果己得到广泛认可,因此贮藏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介绍了一种马铃薯贮藏库的主要设备,贮藏库按照马铃薯贮藏工艺设计建造,根据马铃薯收获后休眠期的特点,通过相关设备改变库内的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来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抑制马铃薯的生命活力,保持持久的新鲜度,并且不破坏马铃薯物质代谢的平衡性,使马铃薯的保鲜周期延长,对于马铃薯贮藏装备的研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接2004年第6期第34页)马铃薯的贮藏及深加工技术1.马铃薯的科学贮藏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和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马铃薯的市场产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了供应量,同时也使马铃薯的冬贮数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受贮藏设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马铃薯贮藏方式、管理方式不当和贮藏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马铃薯贮藏工艺条件,设计了一套马铃薯贮藏环境调控系统。该调控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CO_2浓度传感器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通过调节进出气窗、风机、压缩机组以及加湿装置,对马铃薯贮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CO_2体积分数等参数进行调控,使贮藏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CO_2体积分数等参数满足马铃薯的贮藏要求。各测点的温度误差在-0. 3~0. 3℃范围内,各测点温度极差为0. 6℃,检测温度与真实温度基本一致;调控试验中,库内温度处在系统设定的允许范围内,库外温度对于库内温度影响较小,相对湿度和CO_2体积分数均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该调控系统能够较好地改善马铃薯的贮藏环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贮藏的影响,分析了马铃薯贮藏的最佳环境参数以及调控系统,并结合其参数研发一套基于单片机的马铃薯贮藏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无线传输、本地数据存储、自动报警与调控、电脑终端接收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控制性优良,工作稳定,使用方便,非常适合于马铃薯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贮藏减损潜力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贮藏减损是马铃薯产地初加工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在界定马铃薯贮藏减损潜力概念的基础上,从技术性、匹配性、效果性、延展性4个角度出发,构建了马铃薯贮藏减损潜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传统土窖、土石混合窖、"非"字型自然通风窖、大库型自然通风窖和气调库5种马铃薯贮藏模式的减损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非"字型自然通风窖具有最佳贮藏减损潜力,建议国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通风窖尤其是"非"字型自然通风窖的补贴建设上,快速提升北方寒地马铃薯产地贮藏减损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贮藏是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减损、保值、增值的基础。随着马铃薯市场需求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不断扩增,国家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促使马铃薯的贮藏以满足不同时令对鲜薯的大量需求,从而推动了仓储设备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外目前在马铃薯仓储设备中应用的各项技术,分析了马铃薯仓储设备发展的新情况与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1.马铃薯块茎的贮藏(1)马铃薯块茎的耐贮性块茎的耐贮性影响贮藏的效果和损耗率,块茎的耐贮性与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有着密切关系。马铃薯品种较多,按皮色可分为: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收获后需要对其入库贮藏,目前马铃薯入库堆垛机械的作业效率较低、成本高,需要大量人工辅助作业。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款具有较高作业效率的智能马铃薯堆垛机。该机可根据所需的堆垛高度进行作业,控制方便,伤薯率低,为马铃薯的长时间贮藏提供了保障。对样机做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满足堆垛要求,且堆垛过程中的伤薯率明显降低,可以控制在1%以下。因此,此款机器的设计对解决农忙时节用工荒、提高马铃薯的入库效率及马铃薯的贮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设计建设新型自然冷能马铃薯贮藏试验库;利用自然冷能,制备冰体;根据设计计算实施马铃薯贮藏试验;根据试验效果得出试验结论并提出改进方案,为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做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有马铃薯通风储藏库加湿系统选型参数标准模糊和加湿方式无法随库内环境参数变化进行自动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套马铃薯通风储藏库自动加湿系统。在现有马铃薯储藏库基础上,考虑马铃薯生理特性,该加湿系统选择PLC S7-200为主控制器,并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设计,采用Origin数据分析软件对各影响因素与入口风速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加湿帘厚度、加湿泵功率和风机风速对储藏库加湿效果的影响。硬件选型试验表明,该储藏库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湿帘厚度45cm、加湿泵功率70W、风机风速16m/s,当风速达到16m/s时能够达到完全穿透效果。加湿系统应用试验证明,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将库内相对湿度维持在95%左右,储藏后马铃薯平均失重率为3.70%,满足马铃薯储藏的加湿需求,且系统可根据库内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使马铃薯保持较充足的水分和较低的失重率,从而保证储藏库内环境适合马铃薯储藏。  相似文献   

12.
薯类农产品由于收获、储藏不当和表面损伤易侵染病虫害,致使发生腐败和变质,严重地损害了农户的经济利益。本文以粮菜兼用型的马铃薯和甘薯为介绍对象,主要研究薯类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筛选及食用、储藏品质评价,开发适宜不同产量规模的薯类农产品采后预处理、品质快速检测分级技术与装备,以及在线监测、库内区域品质预警系统;研发快速供给市场的定量预包装产品及其储藏技术,形成薯类农产品的品质评价、分级包装与精准储藏技术和设施装备,建立产品健康性品质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翻耕结合秸秆、地膜等覆盖耕作措施,以翻耕不覆盖为对照,研究覆盖耕作模式下休闲期土壤的蓄水保墒效果、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对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休闲末期,不同覆盖耕作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均比休闲初期明显提高.与翻耕不覆盖处理相比,免耕覆盖地膜、深松覆盖地膜和翻耕覆盖地膜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7.6%,9.3%和8.0%.马铃薯生育前期,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措施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最高,生育中后期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对0~200 cm土层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处理能促进马铃薯生育前期的生长,生育中后期以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覆盖耕作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以免耕覆盖秸秆、深松覆盖秸秆和翻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组增产51.2%,42.8%和3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0%,42.3%和32.3%.可见,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的增产效果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品质控制是重要的支撑技术,需在马铃薯的专用品种选育、主食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及终端消费等多个产业链环节进行检测。为此,围绕马铃薯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需求,详细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等光电检测技术在马铃薯外观形态、内部品质及缺陷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原料筛选和分等分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马铃薯输送与分选过程中,针对机械损伤引起表皮破损导致储存时极易腐烂变质的问题。通过对马铃薯的碰撞分析确定马铃薯损伤的影响因素,获取分选装置运行参数的取值范围,并以伤薯率为评估指标,以输送带速度、仿形滚轮移动速度、马铃薯滑落落差为试验因素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分析各因素对评估指标的影响规律。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输送带速度为0.32 m/s,马铃薯滑落落差为103.5 mm,仿形滚轮移动速度为0.49 m/s时,最低伤薯率为1.98%。经试验验证,满足马铃薯收获分选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需求,可为同类型的马铃薯机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洋葱是一种无呼吸跃变的蔬菜,具有明显的休眠期。洋葱的贮藏原理就是人为地抑制其呼吸强度,延长其休眠期。为此,根据洋葱的贮藏原理和贮藏环境因素,研究了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几种洋葱贮藏方法的特点,为洋葱的贮藏与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贺金卫 《湖南农机》2009,(4):49-51,86
淀粉是植物储备的营养物质,淀粉为食品、医药、化工提供了重要工业原料。从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薯类中加工提取淀粉的简单工艺流程为清洗、粉碎、分离、洗涤精制、脱水、干燥、包装入库等。加工设备的选型配备应因地制宜,根据原料供给能力和规模而定。我国实际情况是薯类种植较为分散、不耐贮藏,建议选配中、小型机械设备,发展一定经济规模的中小型淀粉加工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8.
针对马铃薯动态分级系统中的图像同步采集问题,提出了基于千兆以太网的三目相机同步采集方法.采用3台相机分别从待测马铃薯3 个方向进行同步采集,利用LM358 设计一级同相电压放大电路将STM32 产生的PWM 信号放大来控制3 部相机同步工作,使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3 平台上进行二次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