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对目标昆虫进行监测、诱捕和迷向等。干扰昆虫行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植物保护策略,近年来已在害虫防治领域广泛使用。干扰昆虫行为的机理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明确其机理能使之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应用。本文主要对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干扰昆虫行为的机理,以及缓释材料、施用剂量及密度、与其他挥发性物质在田间混合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性成熟的个体产生和释放,能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微量化学物质。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灵敏度高、对天敌无害、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虫情监测、干扰交配、害虫检疫及大量诱杀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性信息素分析技术的改进,检测仪器的多样及灵敏度的提高,针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概况、性信息素的结构特点、提取方法、鉴定方法、化学合成以及其在调控害虫行为方面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昆虫雌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捕中的应用与讨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早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效果不佳的原因、现代性信息素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应用性信息素技术监测昆虫种群和应用性信息素技术诱捕防治害虫的效果、局限性及其未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是昆虫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的“化学语言”,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昆虫信息素就是有机化合物,不同昆虫的信息素在结构和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昆虫信息素种类众多,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释放信息素和启动信息素;根据发挥的功能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标记信息素等。它们通过接收者的化学感受系统被识别和接收,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生物监控和保护以及促进昆虫授粉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昆虫信息素,该文从昆虫信息素结构差异和演化过程、分类和功能、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并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农业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昆虫性信息素为主要成分的性引诱剂诱集技术在大豆食心虫防控中的应用,是绿色化学生态防治技术的较佳选择。综述了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及鉴定结果、人工合成方法、田间应用技术、拟信息素及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质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运用性信息素防治大豆食心虫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及分泌节律、性信息素受体及结合蛋白、性信息素的结构及组成特点、近缘种相似性及种内变异等方面综述了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性信息素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昆虫性信息素以其专一、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在害虫预测预报中广泛应用。本文简要论述昆虫性信息素在国内外虫情测报中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作物受害水平和害虫分布区域的预测等方面。同时,对昆虫性信息素测报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在野外的缓释时间并提高其药效,研究了壁材、壁材芯材比、剪切速度、均质压力等条件对制备微胶囊乳液的粒度分布和包覆率的影响,并在室内不同温度下测定其缓释效果,以确定适宜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微胶囊乳液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麦芽糊精∶β-环糊精=15∶3∶2,壁材与芯材比例为10∶1,剪切速度为10 000 r/min,剪切时间2 min,高压均质压力为25 MPa,均质2 min,二次均质时加入10 g液体石蜡。室内缓释测试表明,在25℃下未微胶囊化的性信息素稀释液5 h后检测不到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而制备的微胶囊乳液在30、40、50℃条件下缓释进行到91 d时,均可检测到性信息素,说明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进行包埋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诺  陈立  谢广林 《农药学学报》2021,23(6):1055-1062
硝酸银-硅胶分离属络合层析技术,多用于含双键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常规硅胶柱层析分离法相比,硝酸银-硅胶技术在分离烯烃、不饱和醇、醛和酯类昆虫信息素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介绍了硝酸银-硅胶分离技术的特点、操作方法及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总结了硝酸银-硅胶分离技术在昆虫信息素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适用此分离技术的昆虫信息素的结构特点,可为更高效、更简便地分离昆虫信息素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肿病严重危害油菜、白菜、甘蓝、芥菜在内的十字花科作物,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降低该病害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病原菌—根肿菌能以休眠孢子的形式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萌发并迅速传播。生防菌是从拮抗病原菌和诱导植物抗性的角度寻求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作者首先对获得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菌的方法进行阐述,重点总结了生防菌的来源和筛选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利用生防菌,又简要综述了生防菌菌株的分类鉴定、发酵及拮抗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施用生防菌的方式和时间。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Insect pheromones, in particular sex pheromon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pest management. As they are both expensive to synthesise and biologically very active, efficient means of controlled release are essential if they are to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economically in the field. Pheromone-baited traps can be used for monitoring insect pest populations and for this purpose a long-lasting attractant source with release rate closely simulating that of the insect is required. A second approach involves permea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 attractant or inhibitory components of sex pheromones in order to disrup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exes and thus reduce mating and diminish subsequent larval infestations. For this method to be effective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pheromone concentration in treatment areas at a suitably high level for several weeks. The two approache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kinds of dispensing systems. To provide an attractant source in traps, pheromon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solid polymers, notably polythene and rubber, whilst for communication disruption, microencapsulation and ‘hollow fibre’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 advances are reviewed and future prospect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In spite of the obvious advantages of storage systems for pheromone use, few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pheromones in such systems. The sex pheromone complex of Ephestia cautella (Walker) is described, and the possible natural functions of the components are suggested. Trials with the synthetic pheromones show that mating frequency of the moth can be reduced by slow release of the materials in a warehouse. The prospects for the use of pheromones in pest management in stor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果实中为害最大、发生面积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之一。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专一性强、无公害、不伤天敌等优点,国内外对其研究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多种农林害虫的治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本文就桃小食心虫分布、寄主、成虫行为的昼夜节律、性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及田间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对蛾类昆虫生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杀虫剂对蛾类昆虫求偶、性信息素合成及释放、定向行为、交配和产卵等生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经杀虫剂处理后,许多雌蛾的求偶行为受到抑制、性信息素含量降低,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和交配成功率下降,但药剂对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而部分药剂可增强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刺激雌蛾信息素含量异常增高和使活性组的比例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6.
昆虫的生殖行为对其种群的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各种昆虫种群的生殖行为形成,稳定的规律性。本文从蛾类昆虫的求偶、交配及产卵等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素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此类昆虫生殖行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