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穗部性状在产量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其与稻米品质、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部性状与产量相关密切,品种间差异较大.水稻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是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相对比较稳定.在穗部性状中,二次枝梗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水稻存在着穗粒矛盾,必须协调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沟灌方式(宽垄沟灌和常规沟灌),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较常规沟灌,宽垄沟灌模式增产明显,平均增产率达7.990%,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分别增加了6.240%、3.869%、4.171%、4.610%;过低或过高的水分控制下限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很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夏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及百粒重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玉米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灌浆-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测量玉米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部性状,对比充分灌水与非充分灌溉下玉米农艺性状差异。利用Jensen模型求解出玉米各生育期水分敏感系数,验证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进行干旱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受影响较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穗部性状的形成较为明显,并且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甜玉米吉甜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以肥料为变量,对甜玉米产量等性状展开研究。通过对吉甜6号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施肥量对个体农艺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等)影响明显,这是造成植株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提高施肥水平对提高甜玉米产量具有明显作用,表现为提高单穗产量,从而使总体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千重浪2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孕穗期高温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使参试品种的一次枝梗长、二次枝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和结实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龄余数1.0时的高温处理对上述穗部性状的影响最大。孕穗期高温主要降低了穗中部和下部的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一次枝梗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徽省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在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2011—2021年安徽省区域试验高密度组参试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及演变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参试品种的产量水平稳步提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和出籽率的演变趋势与产量一致,对产量具有较大的直接作用;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秃尖长、空秆率和倒伏(折)率等呈现下降趋势,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也具有直接关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行粒数>穗长>出籽率>千粒质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行数>倒伏(折)率>空秆率>秃尖长,其中穗粗、行粒数、穗长和出籽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穗位高、生育期和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穗行数、空秆率、倒伏(折)率和秃尖长与产量呈负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的显著水平发现,穗粗、行粒数、穗长、出籽率和千粒质量等与550个品种产量的相关性较高,而穗行数与产量的相关性不高。  相似文献   

7.
"富靠奇"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随机区组对比试验方法进行富靠奇微生物菌肥的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富靠奇微生物菌肥对玉米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尤其是显著地促进了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对玉米植株生育期没有影响;对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沼渣、沼液在黄瓜种植上进行的肥料试验,分析其对黄瓜的产量、品质、生理性状的影响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结果表明沼肥对黄瓜的产量、品质、生理性状的影响和病虫害的防治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旱涝急转"对水稻稻米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分别于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初期设置"不旱不涝"(CK)、"干旱不涝"(F1,T1)、"不旱淹涝"(F2,T2)及"旱涝急转"(F3,T3)等处理,分析了稻米品质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分蘖期"旱涝急转"对稻米品质影响总体较小,仅稻米垩白度较CK下降较为明显,其余稻米品质指标与CK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则显著降低整精米率、粒长和胶稠度,降幅分别达20.05%、9.70%、29.35%,各处理间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旱涝急转"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CK分别增加5.64%和20.39%,而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均不同程度下降;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不同水分胁迫下超级杂交早稻单株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处理较CK单株产量分别下降30.27%和43.37%,分蘖期处理主要为每穗总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幼穗分化期处理主要为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总体上,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较分蘖期"旱涝急转"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河南省艳红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施肥处理:A(不施肥)、B(有机肥+复合肥)、C(复合肥)、D(有机肥),并保证B、C、D三种处理的氮肥施用量相等.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从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获取水稻的相关生长信息可以动态监控和实时掌握水稻的生长情况,是实现水稻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基础。为此,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集水稻生长过程数据采集、视频信息传输、后台数据分析处理和水稻生长精准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稻生长信息动态监控系统。根据该系统,对植物工厂中种植的4种水稻作为试验田进行研究,选择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这3种性状作为监测对象,并与人工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该系统可有效监测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数量性状,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水稻生产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水稻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阐述构成稻米品质的因素,以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4个方面10项指标为基础,探讨品种遗传特性、栽培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今后提高水稻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田间图像的局部遮挡小尺寸稻穗检测和计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水稻生长环境复杂,稻穗尺寸相对较小,且与叶片之间贴合并被遮挡严重,准确识别复杂田间场景中的水稻稻穗并自动统计穗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局部被叶片遮挡的小尺寸稻穗的计数,设计了一种基于生成特征金字塔的稻穗检测(Generative feature pyramid for panicle detection,GFP-PD)方法。首先,针对小尺寸稻穗在特征学习时的特征损失问题,量化分析稻穗尺寸与感受野大小的关系,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学习网络减少稻穗信息损失;其次,通过构造并融合多尺度特征金字塔来增强稻穗特征。针对稻穗特征中因叶片遮挡产生的噪声,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设计遮挡样品修复模块(Occlusion sample inpainting module,OSIM),将遮挡噪声修复为真实稻穗特征,优化遮挡稻穗的特征质量。对南粳46水稻的田间图像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GFP-PD方法对稻穗计数的平均查全率和识别正确率为90.82%和99.05%,较Faster R-CNN算法计数结果分别提高了16.69、5.15个百分点。仅对Faster R-CNN算法构造特征金字塔,基于VGG16网络的平均查全率和识别正确率分别为87.10%和93.87%,较ZF网络分别提高3.75、1.20个百分点;进一步使用OSIM修复模型、优化稻穗特征,识别正确率由93.87%上升为99.05%。结果表明,选择适合特征学习网络和构建特征金字塔能够显著提高田间小尺寸稻穗的计数查全率; OSIM能够有效去除稻穗特征中的叶片噪声,有利于提升局部被叶片遮挡的稻穗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而准确地统计视频监测区域内的水稻穗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稻穗检测方法。针对稻穗目标较小的问题,在Inception_ResNet-v2的基础上引入空洞卷积进行优化;对于不同生长期稻穗差别大的问题,设计了针对标注框尺度的K-means聚类,为候选区域生成网络提供先验知识,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度。鉴于小尺寸稻穗目标的特殊性,用ROIAlign替代ROIPooling,提高了感兴趣区域的提取精度。试验测试时,根据水稻不同发育期稻穗的表型特征差异自制了3类数据集,并选取最佳聚类数为10。模型对比试验表明,本文方法的稻穗检测平均精度均值达到80.3%,较Faster R-CNN模型提升了2.4个百分点,且比SSD和YOLO系列模型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稻稻穗的三维形态结构特征,分析稻穗的拓扑结构并进行参数化建模,实现水稻稻穗的交互设计及可视化仿真。首先,建立稻穗的几何模型,用B样条拟合的方法生成水稻的谷粒,用球B样条生成稻穗主轴、枝梗轴和小枝梗;在稻穗几何模型的基础上,基于OpenGL图形库,应用光照和纹理映射等渲染技术增强了真实感,实现了稻穗的三维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可视化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较高的真实感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工测量低效,重复性差且无法同时获取多个参数的问题,提出稻穗结构图像特征测量方法。首先人工测量稻穗一次枝梗长度和每穗籽粒数,发现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采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稻穗图像面积、一次枝梗长度特征,并分别分析二者与籽粒数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面积、一次枝梗长度特征与籽粒数的相关系数在0.90以上,预测籽粒数的最大误差平均值为7.90%,说明稻穗形态特征的图像提取方法可行有效,面积、一次枝梗长度均能用来表达或替代稻穗籽粒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为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S0);副区为氮肥运筹处理,在总施纯氮量为200 kg/hm~2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分别为7∶2∶1(N1)、6∶3∶1(N2)、5∶3∶2(N3)、4∶3∶3(N4)4种氮肥运筹比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氮肥运筹能够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基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水稻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下水稻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且其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条件下产量最高的N3处理高7.50%。在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水稻分蘖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不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还田处理,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只有高基肥处理(N1、N2)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肥占总施氮质量比例的降低,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平均氮素积累总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着基肥所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结论】在秸秆还田为8.0 t/hm~2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时能够有效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水稻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土壤水分条件和生物炭添加对水稻茎秆性状、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2017年于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进行测坑试验,共设置轻旱控排W1、重旱控排W22种控水模式及无生物炭施加B0、生物炭施加B12种水平,生物炭施加水平为50 g/kg.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能改善水稻茎秆基部性状,通过缩短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大茎秆...  相似文献   

19.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和90%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单穴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较小,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也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控制灌溉较抽穗开花期节水效应明显,但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因此,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时,拔节孕穗期轻控,抽穗开花期适当增大水分控制下限有利于水稻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