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灵芝发酵液体种子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结合发酵液多糖含量,研究灵芝发酵液体种子培养的营养因子和非营养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灵芝G5760菌株发酵液体种子的培养基配方为麦麸粉5%,黄豆饼粉3%,KH2PO40.10%,MgSO40.09%;而优化发酵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32%,菌种种龄6d,接种量10%,培养时间8~9d.  相似文献   

2.
灵芝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济责 《食用菌》2009,31(6):15-16
通过对灵芝液体菌种发酵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发酵时间、装液量、发酵温度、接种量)做单因素试验后进行正交试验,经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5d、装液量70mL,发酵温度23℃,接种量10%。通过试验的研究,为今后灵芝液体菌种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缩短白灵菇生产周期、提高生物转化率,通过感官观察、显微镜镜检、平板回接、菌液pH变化、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漆酶活力、出菇试验等指标的分析鉴定来考察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的培养终点。结果表明:感官观察、显微镜镜检菌丝锁状联合数量及平板回接萌发时间均显示发酵培养至第5天时,菌种活力较好;随发酵时间变化菌液pH、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糖含量、漆酶活性均表明发酵第4天、第5天时菌丝处于对数生长期;采用液体发酵第5天的液体菌种进行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生长周期比固体菌种缩短15 d,平均生物转化率为100%,子实体纵径、横径,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好。结论:经过对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定性、定量及栽培试验,综合判定出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最佳培养时间为发酵第5天,此时期接种可有效缩短栽培周期并提高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以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为材料,对液体菌种发酵的罐内培养基条件进行分析,找到最适于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的设计方案,并提出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措施的优化,对其他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技术的提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摇瓶培养及发酵罐发酵试验,对双孢蘑菇2796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的优化结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值6.5,最适培养温度25℃,接种量5%,培养时间5-6d。发酵液的pH值与菌丝球生物量等指标可作为液体菌种发酵终点判断的依据。双孢蘑菇液体菌种传代和扩增试验结果表明,斜面母种经5级传代扩增1万倍后菌丝仍具有较高活力。一级~五级液体菌种活力相近,作为原种按1%接种量制备固体栽培菌种菌丝平均满瓶时间为27d,比传统的固体原种制备栽培菌种时间缩短25%。  相似文献   

6.
灵芝液体培养营养需求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液体培养的适用碳、氮源,最适浓度及其最适发酵周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培养的适用碳源是玉米粉,适用氮源是黄豆饼粉,其最适浓度均为3%,最适发酵周期为108h。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绣球菌液体菌种制备和栽培方法,对绣球菌液体菌种的发酵培养基pH和发酵时间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不同接种量对发酵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绣球菌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的最佳pH为3.5,发酵13d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最佳接种比例为30mL菌液/550g固体栽培湿料,液体菌种接种至栽培袋4个月后每袋可收获鲜重100g左右的绣球菌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榆黄蘑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榆黄蘑摇瓶的不同装液量、不同转速、不同初始pH及不同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以研究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摇瓶培养的最适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0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基初始pH 6.0;摇床转速160 rpm;培养温度27℃;二级菌种培养时间7 d。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不同培养条件(装液量、接种量、初始p H值、培养时间)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羊肚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6.0,装液量100m L/300m L三角瓶,接种量10%,旋转频率140 r·min~(-1),25℃恒温培养120 h。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慈桐  祁勇 《食用菌》2010,(6):13-14
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对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培养基初始pH6.5,接种量10%;通过发酵罐内菌种培养,确定了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的生长曲线,培养84~96h菌丝生物量最大,发酵罐液体菌种的培养终点为96h;通过应用试验,确定液体菌种的最佳菌龄为84h;通过用液体菌种接种与用固体菌种接种的栽培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用液体菌种接种比用固体菌种接种的栽培,菌丝长满期提前12d满袋,头潮菇采摘期提前10d,第二潮菇采摘期提前9d,生物学效率提高5.8%。  相似文献   

11.
卫军  黄鹤  刘风珠  江风阁 《食用菌》2007,29(1):61-63
试验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及其最适浓度、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灵芝液体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液体最适发酵为:氮、碳源分别为蛋白胨、葡萄糖,碳源浓度为3%,培养基初始pH 6.5,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问5 d。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灵芝液体发酵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灵芝发酵液14.3%,甜味剂5%,柠檬酸0.02%。研制出了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灵芝液体发酵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液体菌种培养罐,是根据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深层发酵培养工艺流程设计而研制的,是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的专用设备,适用于一般制种菌种厂,食用菌生产专业户,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生产试验使用。一、设计研制方案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更多的灵芝菌丝体产量,以单因素摇瓶试验法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液的初始pH对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灵芝液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发酵液的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而当发酵温度为28.7℃、发酵时间为124h、发酵液的初始pH为5.9时,获得的菌丝体产量最大,为22.89g/L,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4.
系统介绍杏鲍菇液体菌种深层培养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内容包括液体培养基配方、温度、搅拌速度、溶氧浓度、pH值、装液量和培养时间等技术参数,液体菌种深层培养早中期的纯度、菌液颜色、菌液气味、菌球增长变化、菌丝体形态等的质量检测方法,液体菌种培养结束的菌丝量、菌液颜色、pH等项标准,生产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添加量、何首乌添加时间、液体培养基初始pH,发酵时间对何首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双向液体发酵菌质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对以上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并对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菌质中3种活性成分(多糖、总黄酮和三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最佳条件为于发酵第3天添加何首乌0.15g/30mL、液体培养基初始pH 8.0、发酵时间9d;在此条件下,发酵菌质的还原力达到0.72,是对照灵芝菌丝体(未添加何首乌)的4.5倍;活性物质多糖、三萜、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87.32、60.88、20.74mg/g,是对照的1.98、1.54和3.23倍。因此,通过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获得较高抗氧化活性菌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毛木耳液体菌种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分别为较优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测定液体培养时菌丝生物量、菌丝球数量的变化以及回管萌发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为5 d;采用以上条件制备的液体菌种栽培毛木耳,菌丝满袋时间较固体菌种减少6 d,生物学效率与固体接种相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韩国灵芝、美芝、G4、G18等灵芝菌株的液体菌种的生理特性、外观性状、栽培特性和子实体商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G4灵芝菌株生长速度较快,污染率低,子实体商品性状好,是适宜做液体菌种的灵芝菌株。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该菌株能适应液体培养环境,其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豆饼粉和酵母膏。优化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工业发酵中12 h前通风量1∶0.5,其后1∶1~1.5,以液体菌种应用时,培养至70 h左右,菌丝体鲜重可达30g/100mL以上,较传统菌种定植早,萌发快,现蕾期较早。  相似文献   

19.
陈文杰 《食用菌》2020,(3):29-30,55
食用菌菌种从形态可以分为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试验从4个常用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原料易得且发酵效果良好的配方,并得出转接固体(木屑)培养基的液体菌种适宜培养时间为144 h。试验对香菇液体菌种生产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蛹虫草二级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干重为重要指标,从温度、装液量、pH、培养基成分及用量比例方面对蛹虫草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筛选出其最适培养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基各组分最佳用量为:蔗糖30 g·L-1、蛋白胨2.5 g·L-1、K2HPO41 g·L-1、MgSO40.1 g·L-1.该结果为后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