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重点蛇类资源数量与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系统抽样技术和样带法,对浙江12个重点蛇种的数量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清了这12个蛇种在其分布区范围的种群出现密度和种群资源量,分别为:赤链蛇,2.97条/km2,60.47×104条;王锦蛇,4.57条/km2,93.05×104条;玉斑锦蛇,0.39条/km2,7.94×104条;黑眉锦蛇,0.83条/km2,33.80×104条;赤峰锦蛇,5.09条/km2,0.36×104条;灰鼠蛇,1.04条/km2,21.17×104条;滑鼠蛇,0.74条/km2,15.07×104条;乌梢蛇,4.08条/km2,83.07×104条;银环蛇,1.35条/km2,41.23×104条;眼镜蛇,2.80条/km2,57.01×104条;五步蛇,1.40条/km2,27.96×104条;蝮蛇,4.37条/km2,63.10×104条.生态分布的统计研究表明:在小地形类型上,下坡和山谷地带蛇类数量最多,主要为王锦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眼镜蛇和五步蛇;平地上次之,主要是赤链蛇、蝮蛇和银环蛇;黑眉锦蛇和玉斑锦蛇在平地与下坡及山谷地带分布数量不相上下.在小生境类型上,以灌草丛上蛇类最多,主要是眼镜蛇、滑鼠蛇、五步蛇和黑眉锦蛇;农田和旱地次之,主要为赤链蛇、灰鼠蛇和银环蛇;再是园地和乔木林,玉斑锦蛇主要在园地,五步蛇集中分布在灌草丛和乔木林;乌梢蛇和王锦蛇在上述生境均有分布,在灌草丛上稍占优势;蝮蛇则多见于农田、旱地、园地和灌草丛.文末,提出了如何保护好浙江蛇类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湿地水鸟种群数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4月至1999年7月,采用系统抽样技术和样带法、样点法对浙江省湿地水鸟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其间共记录到湿地水鸟97种,隶属于7目13科,其中赤颈鸊鷉、小滨鹬和阔嘴鹬3个种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浙江省湿地水鸟以冬候鸟为主,占53.6%。湿地水鸟的估计总量为92.6×104只,数量在万只以上的有25种,其中以黑腹滨鹬数量最多,海岸湿地水鸟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大陆和岛屿湿地水鸟,种群密度超过1.0只/km2的种类多达21种,岛屿湿地水鸟种群密度超过1.0只/km2的有5种,而所有大陆湿地水鸟的种群密度均未超过1.0只/km2。乐清湾和温州湾滩涂湿地是黑嘴鸥的最重要越冬地和黑脸琵鹭的主要迁徙停歇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采用路线调查方法,结合访问调查及繁育情况重点补充调查,于2011年2月~6月,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地点进行调查.在布设的37条样带185次路线调查中,共发现黑颈长尾雉52群次165只,同时发现巢穴2窝.通过调查,得知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在该区域有82群259只,平均分布密度为1.6只/km2,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南华片区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的资源本底及在该区域中的繁殖情况.同时,结合保护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数量不断增长,人猪冲突加剧,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管理压力.为确定野猪种群的实际数量,同时评估该保护区的野猪的容纳量水平,以便为保护区管理局针对野猪的管理提供相关指导意见.2009-2010年冬季,在保护区采用样带调查、雪地足迹链跟踪和观察食痕的方法,并结合已有野猪生态研究确定野猪食性.野猪主要食物种类包括:木贼(Equisetum hiemale)、红松(Pinus koraiensis)果实松籽、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果实核桃、蒙古栎(Quecusmongolica)果实橡子、稠李(Padus racemosa)、榛子(Corylus heterophlla)、苔草(Carex spp.)、辽东葱木(Aralia elata).研究期间共布设长3-5km、单侧宽度50m、总长134 km的样带30条.调查中,每隔200 m布设10 m×10 m的大样方,并在每个大样方中央及四角布设1 m×1 m的小样方,共布设大样方350个,小样方1 750个.通过样方调查,统计野猪栖息生境当年可食植物枝条及其食物种类,然后计算其食物的总供给量,再结合食物营养成分,通过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能量转换,按照每克粗蛋白和粗纤维的能量转换系数为16.74kJ、每克粗脂肪的能量转换系数为37.66 kJ,确定野外生境食物总能量供给.结合野猪冬季日营养需求,以能量为基础估算保护区野猪的营养容纳量.在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通过足迹链判断个体方法为:单一清晰足迹链确定为一个体所留,30m内多条足迹穿越同一样带被认为是一个野猪群所留,调查中根据个体分开时的足迹链数确定野猪个体数,同时将粪便、卧迹、啃食痕迹作为个体判断的辅助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凤凰山保护区内能够提供的总能量为7.375 ×107MJ,冬季平均每头野猪生存所需能量为(14 677.698±409.92) MJ,野猪营养容纳量为(1 006±28)头,种群密度为(3.79±0.11)头/km2.此外,调查中发现30余个野猪套及2头野猪被猎杀现场,反应出当地的人猪冲突较为严重.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野猪套数量及野猪被猎杀概率,对野猪种群数量引入20%的死亡风险系数.最终确定凤凰山野猪种群的最适数量在(603±17)头左右,最适密度为(2.27±0.06)头/km2.通过样带法调查得出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实际野猪种群数量为(596±155)头,密度(2.24±0.58)头/km2,已趋近营养容纳量.因此,野猪并未过量,不能采取狩猎等降低种群数量的措施,同时保护区也应对野猪种群进行持续监控,防止野猪种群过度繁殖以至成灾.  相似文献   

5.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研究 ,揭示了新棘衣棘头虫种群生态学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 ,多集中于前肠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种群的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其回归方程为M =7.6× 10 -9L3 .3 83 0 ;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中的频率分布的尾不断增长 ,即感染较多棘头虫的黄鳝所占比例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组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棘头虫的种群平均丰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棘胸蛙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与发展棘胸蛙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棘胸蛙种群的20只标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用5条引物检测出37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83.78%.种群内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4 6±0.190 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3 5±0.259 3.最大遗传距离为0.871,最小遗传距离为0.095,平均遗传距离为0.29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表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种群的棘胸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隆肛蛙繁殖期及其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隆肛蛙一般在11月底进入冬眠,次年惊蛰前后苏醒,海拔越高进入冬眠时间越早、苏醒时间越迟。隆肛蛙蝌蚪期较长,能以蝌蚪度过越冬期。隆肛蛙栖息地主要为小溪、河流、森林、灌丛和稻田,种群分布海拔区间为500~1 800 m。分布密度为1只/hm2,种群密度很小、数量很少,究其原因为隆肛蛙自身生物学特征限制和人为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育肥猪胃肠道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的种类与数量分布,采用3种培养基,用烛缸厌氧培养法,对6头猪胃肠道菌群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乳杆菌数量为4.6×103~3.5×106cfu/g,埃希菌数量为4.3×102~10.9×105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检出的埃希菌数量为7.7×104~3.9×107cfu/g,链球菌的数量为1.7×104~2.3×107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克雷伯菌检出量较少与CMAM上检出乳杆菌的数量相近。3种培养基检出菌数量在后肠段显著高于胃和小肠(P<0.01)。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资源分布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熊猫的2个亚种在云南省均有分布,但其现行主要分布区已退缩至云南西北部的偏远山区和东北部的威信、彝良一带.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怒江以西地区,川西亚种分布于怒江以东地区.调查表明,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共21 685.1 km2,小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仅为10 634.20 km2,其中密集分布区栖息地面积为5 741.34 km2,一般分布区为4 743.56 km2,稀有分布区为149.30 km2.云南省小熊猫现存种群数量估计为2 000~2 600只.大面积的栖息地丧失和偷猎是小熊猫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云南省已建立的与小熊猫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有7个,有林地总面积达5 554.98 km2,占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的25.65.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34.5×104个/g(鲜土),其中细菌最多,125.0×104个/g(鲜土),放线菌次之,92.4×103个/g(鲜土),真菌最少,30.5×102个/g(鲜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10年限日光温室最多,173.3×104个/g(鲜土),粮田次之,139.6×104个/g(鲜土),露地菜田最少,107.7×104个/g(鲜土)。从2月到4月,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真菌的属级鉴定表明,粮田中真菌种类最多,且从2月到4月迅速增加,日光温室中真菌种类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延边地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作为区域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区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口分布的变动,对人口空间分布变化过程及其随时间变化表现出的不同形式和规律性的研究都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雷春芳  张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10-911,925
分析了茂名市人口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和现状,提出了应当从制定人口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中小城市中心功能,加快建制镇建设等方面来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中小城市吸收为主,建制镇吸收为辅"的人口城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中,大多数材料是在实验种群的试验中获得的,本文应用控制指数分析方法把实验种群的试验结果与自然种群的重要作用因子组合起来,对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说明,品种抗性作用于若虫存活率,与天敌的作用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而品种抗性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与捕食性天敌引起的成虫非正常死亡的共同作用,对褐稻虱种群后代卵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品种抗性在种群系统控制中的优点,并为作物品种抗虫性对害虫自然种群作用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后鼠类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使森林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对鼠类种群数量也有一定影响。1987年6月—1988年5月选该地区盘古二支线、沿江十二线、奋斗三支线为基本调查点,在不同坡度、坡向,坡位,分轻、中、重三个火烧等级进行调查。喜光的棕背奸已成为第一个优势种。过火的原始落叶松林鼠类数量高于未过火的;过火林的鼠类数量,依不同季节变化很大,10月份大幅度上升,10月份后又大幅度下降;未过火林内鼠类数量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含疾病因素人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类积分、偏微分方程组。实现了这个数学模型和时变人口大系统数学模型的相互转化;当人口大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给出了康态人口子系统和病态人口子系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国老龄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人口全面老龄化的世纪,而中国是人口老龄群体最大的国家。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特点,详尽地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指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心。  相似文献   

17.
负二项式分布及种群格局检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群格局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介绍了随机、均匀和集群3类种群空间格局的基本类型,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概率分布函数,如正二项式分布、泊松分布和集群分布,重点讨论了在种群格局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负二项式分布的内涵、分布函数的建立和参数的估计,对种群格局检验常用指标及其使用中存在的错误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韩国SK99%矿物油对B型烟粉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大棚条件下研究组建了由作用因子组配的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应用种群趋势指数(I)、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等指标评价了各作用因子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对照区烟粉虱的I值达到99.945 5;吡虫啉区烟粉虱的I值为7.565 8;矿物油区烟粉虱的I值仅为0.409 0。在矿物油使用区,"矿物油驱避成虫产卵"的EIPC最大,为17.543 9,其次分别是"矿物油对烟粉虱若虫的杀灭"、"矿物油对成虫的杀灭"和"矿物油对卵的杀灭",其EIPC分别为6.618 1、1.814 2和1.160 1。[结论]使用矿物油可达到控制烟粉虱种群增长的目标,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驱避烟粉虱成虫产卵。  相似文献   

19.
春季香蕉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4.348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3.6628;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1.9256。留头蕉茎上为2.357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成长蕉株为1.3607,留头蕉茎上为1.3554;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成长蕉株为1.1988。留头蕉茎上为1.1668。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利用病原群体毒性及寄主群体抗性的观点,可把多个具不同抗锈性小麦品种在不同布局条件下,将其整体抗性加以综合量化,其结果在预测预报小麦锈病流行强度的研究中,有助于品种抗性因子对锈病流行强度所产生干扰作用的大小能够量化进入预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