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竞争方程     
该文提出的自竞争方程,是在单个植株的生长方程中加入相互作用项,将同一种的个别植株之间的相互竞争作用反映到植株的生长过程中来.作为示例,该文用Logistic方程描写个别植株的生长过程,并且在方程中加入了十分简单的柱型或锥型相互作用项,模拟了植被的自稀疏过程,并且统计出与-3/2定律十分符合的结果.指出自竞争方程可推广为植株相互作用方程,应用于植株与植株之间的任何关系,并进一步发展成植被统计力学.在现代计算机的速度、容量和功能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植被统计力学可能成为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系统分析了植被生长环境条件对根系生长特征、分布规律、形态以及生理生态等特征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根系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条件具有的调节改善功能.阐明了根系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良性微生态环境,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植被根系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能,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根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植被演替过程也占有重要地位.演替早期的树种的根系分布深度和根系总长度都要比后期树种的高,这种分布特征使得林木得以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并为顶极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机制,阐明了植被重建的水土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植被恢复重建的自然因素及其时间效应,提出了植被恢复的可能途径,同时对植被恢复的基础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植被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揭示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植被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土壤-植被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陕西榆林地区沙质草原地带沙漠化程度明显的区域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图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序列方法,将沙漠化过程分为非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35%)、潜在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25%~35%)、轻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15%~25%)、中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5%~15%)、重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5%)5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随机选取3个1 m×1 m的样方,采集样方内植物和不同土层土壤样品,研究沙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物种密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植物C/N)和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颗粒、含水率、容重、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土壤C/N)的变化,并对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沙漠化过程中,植被、土壤特征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在不同的土层范围内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均存在较强的内在相关性;物种密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粘粒、含水率、容重、pH和土壤C/N之间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多出现在0~1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0~30 cm的土层;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化。【结论】土壤-植被的物理表征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发生在土壤下层,说明土壤-植被系统的恢复过程应是先自上而下由植被改善土壤,之后自下而上由土壤养育植被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该文应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对矿区样地土壤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植被数据进行直接梯度分析,探讨矿区土壤环境与植被分布格局及植被动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通过FSO多因子排序分析,在时间梯度上,土壤中有机质、N、P、K和Zn的含量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结合双因子排序分析结果得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植物的分布格局重要相关,N、P、K和Zn在土壤中的含量也随着复垦时间而发生变化.而土壤pH值、电导率及Cu、Mn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显,说明这几种化学成分不是影响植物分布与发展演变的主要因子.模糊数学排序与DCA、DCCA结合使用,可以直观地得出多个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RS和GIS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覆盖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文以重庆合川市为例,以TM图像资料为信息源,结合GIS管理工具进行了植被覆盖分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川市植被覆盖分布不均,植被覆盖分级属于较低等级.这一研究对确定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防止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柚木林植被恢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引种栽培柚木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生长年份的增加,柚木种群高生长和茎生长均表现出较大的生长速率,修枝处理对柚木高生长和茎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茎生长差异性显著.种植后的第4年年生长量为最低.柚木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降低.柚木前期生长过程中树高与地径以及树高与树冠面积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与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植被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地植被承载力对植被结构的影响,认为在大气降雨量为唯一土壤水分输入量的黄土高原,土地植被承载力决定了植物群落密度,直接影响植被结构.从植被地带和群落适应性原理、缓解土壤干旱、控制植被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恢复与土地植被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土地植被承载力,根据土地植被承载力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土地变化、气象观测及资源探查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该文利用Landsat8影像,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域,提取了研究区域的NDVI值,并对NDVI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达到监测植被生长状态的目的。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宁夏自治区虽采取了一系列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植被的监测仍不可放松。  相似文献   

10.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是国家重点治理的生态脆弱区域,该区尽管年降雨量大,但由于独特的水文特征,植被常因地质性缺水生长受到抑制.利用2000年至2004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作为植被生长的指标参数,分析了石漠化发生后,植被对降雨变化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年降雨量在900 mm以下时,降雨量(气候性干旱)是制约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在900 mm以上,石漠化因素(地质性干旱)开始影响植被生长,石漠化地区NDVI与降雨量之间保持着较高的正相关性,主要集中在贵州的乌江上游、北盘江流域等石漠化典型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