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着手开发与完善灌溉排水技术、管理技术和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经济实用性的综合性的农作物体系,以保证灌溉排水与环境协调发展,具体为:经济作物灌溉系统研究;精确灌水农业;水资源的节约性保护与管理;潮湿地区的灌溉与排水;废水再利用;灌溉土地的水土保持;盐碱化和微量元素的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施肥灌溉主要依靠人工控制,环境参数和农作物生长参数无法实时获取,作业人员只能凭借感觉和经验等主观意识进行施肥灌溉,科学性和时效性差,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且人工配制肥料的作业效率低、效果差,导致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产量较低。为此,深入研究专家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完成了基于专家知识库的智能施肥灌溉决策系统的设计,通过传感器技术完成环境参数和农作物生长参数的实时采集,利用专家知识库的设计,构建智能施肥灌溉决策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专家知识库的智能施肥灌溉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环境参数和农作物生长参数,通过建立专家知识库,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提供精确的施肥灌溉决策信息,为农作物供给必要的水分和肥料,在提高施肥灌溉效率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和肥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稻田灌溉设备不能精确控制灌溉水量的问题,课题组设计研发了一套稻田节水灌溉控制系统。为了实现精准灌溉,先在稻田节水灌溉系统中设置了触摸屏,分析了节水灌溉控制要求,然后结合PLC程序,设计了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主要包括触摸屏文字、按钮、指示灯、数值显示和流动块等的设计,最后将设计好的触摸屏人机界面与PLC程序联合调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可以提高灌溉节水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案还可移植到不同农作物的灌溉控制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农业的进步,智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灌溉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节约水资源和减少人力投入,智能灌溉系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对灌溉系统的需求也不同。本文针对广东省人多地少和丘陵山区用电困难的现状,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基于太阳能的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由单片机系统板、人机界面、土壤湿度传感器、太阳能板、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和直流水泵组成。湿度传感器将收集到的信息传给单片机,再由单片机控制水泵开关进行灌溉,实现智能化灌溉的需求,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农作物需水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农作物的及时灌溉,设计了基于WinCE和ARM的作物需水信息的采集、分析与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在总结原有的农作物自动灌溉系统存在的系统资源较少、人机交互界面不够友好等不足的基础上,利用ARM嵌入式系统和WinCE的硬件扩展能力强、实时、移植性好、应用程序开发周期短、人机交互友好等优势,从硬件实施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设计了一种新的自动灌溉系统。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土壤含水率的监测。同时,通过选择中、下层土壤含水率来设定灌溉起、停阈值,达到了节水的目的。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农作物需水信息的实时采集和自动灌溉要求。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施肥灌溉等设施的支持。本文介绍了光伏智能施肥灌溉系统的相关配置方案、设计方法、设备选型及计算方式;设计了一套以独立光伏提供能源动力、以GRPS提供无线远程控制,并结合现有智能化施肥灌溉技术的智能施肥灌溉系统,为丘陵山区农作物远程智能化施肥灌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农业的发展状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在灌溉农作物的过程中人们大多会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灌溉经验进行灌溉,这样的方式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基于此,笔者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方法展开研究,设计了一款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供水效率和灌溉系统的调控水平,真正按农作物生理需水实施灌溉,浙江省诸暨市水利水电局工程技术人员在诸暨市山下湖镇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中,成功地研制出一套节水、节能、高效、灵敏的“泵站自动控制金桥灌溉系统”。它是针对占用水量80%的农业灌溉而研制的,凡是适宜机泵提灌的地方,使用新型管灌节水系统就能实施高效灌溉和自动调控。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作物智能灌溉系统的作业效率,基于农业互联网平台,针对其灌溉监测信息处理环节展开研究。以大数据及SOA平台为核心架构,建立土壤环境参数与灌溉系统数据监测之间的内在关系,完成监测信息的布局设计与精准灌溉作业实现。进行系统在互联网平台下的灌溉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农业互联网平台的灌溉监测信息系统改进后,各灌溉模块的功能运转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信息监测准确率与系统控制精准度分别提升至95.56%与94.51%,灌溉系统效率相对平台应用前提升了7.79%。所设计的联网平台架构下的灌溉系统整体改善效果明显,是我国向智慧农业方向迈进的重要基础,对于类似智能灌溉装备广泛推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灌溉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模糊控制灌溉系统,系统以PLC为核心将模糊控制理论与其实际控制相结合。既保留了PLC控制系统动作可靠、安全运行与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该系统比传统的灌溉控制系统更能节约水资源,也更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要求,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节约农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GPRS网络相结的农田自动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中央监控计算机、灌溉监测控制器、无线传感器网络、GPRS模块和阀门控制器组成。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节点和无线网关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变化,根据土壤含水率和农田用水规律实施精确灌溉。系统实现了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改善了农业灌溉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伸缩性较好,当土壤含水率太高或某种因素导致某些传感器节点损坏,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仍能持续正常工作,具有自组织重新恢复的功能。监控中心能够实时地显示出各节点的土壤含水率参数和阀门的启停状况,实现节水灌溉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肥模式单季水稻生长特性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灌溉模式与施肥方式的组合对单季水稻分蘖、根系生长、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模式下(薄露灌、间歇灌),水稻分蘖优于常规灌溉,并且3次施肥处理的最终分蘖量好于2次施肥;水稻根系长度和根毛总量均大于常规灌溉;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不显著;节水灌溉加3次施肥处理的实测产量略大于常规处理,每亩增产10~30kg。另外,节水灌溉模式可显著提高单季水稻的水分生产率,生育期用水可减少10%~30%。  相似文献   

13.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水分运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在喷灌条件下田间水分运移规律,并与实测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学模拟计算的结果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冬小麦喷灌条件下的灌溉模式,并提出了合理的模式,与群众现行的灌水量相比,可节约灌溉水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滚移式喷灌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技术性能低、设备可靠性差、经济成本过高等问题,设计研制出一种节省材料、降低油耗、工作可靠、喷灌均匀度高的滚移式喷灌机.根据输水支管受力特点,通过Matlab对支管壁厚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出3种不同壁厚的输水支管,不仅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油耗,还能增加机组爬坡能力.对滚移式喷灌机的自动泄水阀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确定结构参数,利用ANSYS CFX进行模拟仿真试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滚移式喷灌机各项指标都满足要求,喷灌机向前移动时支管产生的最大挠度为2.7 m,喷灌均匀度为92.45%,喷灌强度为12.59 mm/h.该研究为滚移式喷灌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风和蒸发因素对喷灌效果的影响,针对我国农业种植的分散和多样性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生态农业的节水喷灌喷头结构,并设计了具有无线传感网络湿度自适应感应能力的电控阀门,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自动实时灌溉作业,从而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本设计的节水喷灌喷头在结构上增加了反向补气嘴,使喷头可以完成直射、步进和反向旋转动作,灌溉系统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构建了无线通信网络,使用MSP4 3 0和CC2 4 2 0为主要部件搭建了硬件平台。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喷灌喷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误差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采集数据的可靠性较好,节水喷灌喷头可以有效的节约利用水,节水率较高,并且灌溉耗时短,提高了灌溉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杨坤  刘林  张仰猛  苑进  张岩 《农业工程》2020,10(12):70-77
针对小麦中后期微喷灌湿润区域分布特点,探讨了小麦专用微喷带在不同灌溉影响因素下小麦中后期根区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规律。通过试验测量了微喷带在不同灌溉压力下灌水强度,将有效湿润区域划分为4个子区域,得出不同灌水强度作为灌溉边界条件。考虑小麦根系吸水情况下,建立微喷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及求解条件。利用HYDRUS-2D模型进行微喷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证明数值模拟能够有效反应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对微喷带在不同灌溉压力、不同灌水下限和不同铺设间距影响因素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溉压力0.15 MPa时,有效湿润区域大且水分分布满足小麦根系需求;以田间持水量的60%作为小麦灌水下限,有利于降低微喷带铺设成本、节约灌溉水量和提高灌水利用率;在铺设间距440 cm时,根部土壤水分分布呈一条均匀带状且均匀度都在90%左右。本研究可为小麦专用微喷带铺设与运行提供合理作业参数,同时为小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下渗灌是一种节水效果十分显著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在国外农田地下渗灌中,管材大多采用塑料管、橡胶管,但造价较高,不适于我国实际。该文介绍了一种以水泥砂浆为制管材料的渗灌制管机械,该机由拖拉机拖动,可在地下一次性完成行走、掏洞、送料、挤压、成型(割缝)、抹光、回填等全部工序。通过对成型后的管道抗内水压及田间承荷能力测试表明,满足设计及安全运行要求。田间考核表明,采用该渗灌技术灌溉的农田,可较传统的大水漫灌节水60%以上。且造价低廉,易于施工,确是一项新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ORYZA2000的水量平衡要素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稻生产模型ORYZA2000充分验证的基础上,以2003年团林水肥耦合试验设计为背景,应用ORYZA2000模拟分析了不同施肥条件下传统淹灌和3种节水灌溉方式下的稻田田间水量平衡要素、产量以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方式灌水量大大低于传统淹灌,其中无水层灌溉节水效果又明显优于沟灌,可靠性高,雨养灌溉虽然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灌溉水量,但其应用取决于区域气候特点,应结合气候预测应用。水分胁迫可以增大不同施氮水平下稻田腾发量的差异,施氮可以减少株间蒸发,增加作物蒸腾,从而增加稻田腾发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水稻间歇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使稻田水分处于“薄水层─湿润─短暂落干”循环状态的水稻间歇灌溉是我国应推广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之一。依据近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讨论了间歇灌溉的节水和增产机理,提出了着眼于提高降水利用率和降低渗漏量的稻田水管理模式及其注意事项;同时认为水稻间歇灌溉有利于提高氮素养分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灌区量水槽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量水槽在灌区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可有效促进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在对我国量水槽研究概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量水槽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量水槽以后的研究可集中在新型量水槽的推广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尝试等。建议研究单位通过交流合作进行量水槽适应性分析,确定不同量水槽的应用区域,以更好地为灌区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