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不同尺度首尾法及动水法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在湖北漳河灌区基于首尾法及动水法开展的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数据,分析了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2种方法之间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扩大呈显明显的降低趋势;各尺度上首尾法获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值均略大于动水法,原因在于首尾法反应年用水的总体情况,并考虑了回归水的重复利用;不同尺度之间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幅度比较表明,漳河灌区从干渠到支渠、支渠到斗渠环节的损失最大,是节水改造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依据对2012年麻地壕灌区的实际调研,通过选取典型渠道和典型田块,并对其进行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算,采用综合测定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测定,所选典型渠道测试法测得的结果0.472与根据首尾测算法校核的结果0.478相近,故能得出此法在该灌区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涵义,引出用首尾法和典型渠段法来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两种测法的相对误差进行了数学分析。并选取冶河灌区大同渠开展田间试验,对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首尾法测得大同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63,典型渠段法为0.403,相对误差12.96%,首尾法测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略大,因为首尾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渗水损失、漏水损失等回归水的利用;而典型渠段法采用连续相乘形式,没有将回归水的再利用考虑在内。首尾法简单方便,能准确测得灌溉水利用系数;典型渠段法工作量大,误差较首尾法大,但可测得各级渠道的输水损失情况,可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渠道衬砌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伊犁喀什河下游灌区为对象,根据实测资料测算不同衬砌形式典型渠段单位渠长输水损失率,据此推求不同衬砌形式、衬砌位置及不同级别渠道衬砌条件下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灌溉水利用系数与渠长衬砌率的定量关系。【结果】新疆伊犁喀什河下游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值为0.485,如果各级固定渠道全部进行混凝土衬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91;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衬砌渠道水利用系数最大,混凝土衬砌次之,浆砌石第三;衬砌在渠首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总是大于衬砌在渠尾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从现状衬砌条件到干渠全部衬砌、干支渠全部衬砌、干支斗渠全部衬砌和干支斗农渠全部衬砌,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步增加的相对量分别为11.8%、14.0%、6.8%和4.7%;以渠长衬砌率为自变量,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因变量,得到二者定量关系式。【结论】在灌区渠道衬砌方案比选中,衬砌形式优先选择预制混凝土U型渠;衬砌位置优先选择从渠首开始;衬砌渠道优先选择干支渠,其次才是斗农渠;灌溉水利用系数与渠长衬砌率呈对数关系,当渠道衬砌达到一定程度时,灌溉水利用系数增长较缓,不建议再加大投资进行渠道防渗。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内涵,根据内涵提出首尾测算法和分段测算法来测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首尾测算法和分段测算法中的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并分析了首尾法和分段法的优缺点.首尾法工作量小,但只能反映整个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段法工作量大,但可以反映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可用于评估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分段法没有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所测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实际值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网地区回归水的存在及其重复利用加大了节水潜力的尺度效应,也导致了关于真实节水潜力的诸多争论的问题,采用首尾法对比研究了河网区不同尺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不同尺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阈值与真实节水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显著低于小型灌区的,且各小型灌区之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变异系数大.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各因素中,节水灌溉因子所占的比重较大,可通过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单位面积的真实节水潜力显著低于小型灌区的.但同时,由于试验区灌区大中型灌区面积大,节水潜力主要依赖于大中型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试验区各大型样点灌区的近期真实节水潜力为(0.800~6.372)×10~7m~3;远期真实节水潜力为(1.095~8.201)×10~7m~3.不同尺度灌区应采取不同的相应节水措施,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算分析高关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决策。【方法】以高关灌区中稻试验田为样本,采用平均法、实测法、对比实测法分别测算了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结果】3种方法测算所得系数分别为0.903、0.941和0.921,相差不大,误差在5%以内,其中,实测法所得系数最大,平均法所得系数最小。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随灌水定额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对比实测法与实测法相比,认为田面渗漏是稻田的有效耗水,田埂渗漏则是稻田的无效耗水,避免了中间测定造成的累积误差,适用于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结论】对比实测法测算的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2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田间实测法"对河套灌区上中下游不同灌域、不同土壤质地、不同田块大小的田间水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对河套灌区田间水利用效率分异规律进行分析,证实了河套灌区相同区域内不同作物和相同作物的田间水利用效率以及不同区域的田间水利用效率随田块面积的增大而减小,说明了缩地(减少畦块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从而可以节约田间用水量;拟合出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区域田间水利用效率与田块大小的变化规律。这些结论对于提高灌区建设水平和灌溉管理水平,加强农业节水工作的指导,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三条红线"考核指标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屯灌区基本资料,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对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小麦套种向日葵田间灌水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小麦套种向日葵是河套灌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模式之一。针对河套灌区目前典型种植结构以及地下水位埋深比较浅的独特情况,应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和SPAC系统理论知识,定量分析计算作物生长季节大气水、土壤水、灌溉水、作物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换关系;同时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套种模式作物系数计算方法,对作物实际腾发量进行计算;最后应用水量平衡原理对田间灌溉水有效性进行评价,为河套灌区灌溉制度改进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峡口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首尾测算法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原理,测算了浙江省峡口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算成果比较符合峡口灌区的实际,并且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便、计算资料相对较容易获得等特点.该方法在灌区的具体运用,为灌区今后进行经常性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邮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926万hm2,渠系由干渠、支渠和斗渠三级渠道组成,为实现渠系防渗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各级衬砌渠道为价值工程分析对象,采用功能系数法对灌区渠道防渗工程项目进行了价值分析。对象功能主要包括节水、节省维护费用和节地,对象成本值即为衬砌费用。经计算,干、支、斗三级防渗渠的价值系数分别为0.957,1.172和0.891,这表明应适当扩大支渠的衬砌数量。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总成本约束和功能指数计算了干渠、支渠和斗渠衬砌的目标成本,从而为灌区渠道防渗工程项目资金的调整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表示从水源引水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过程,是反应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一项指标.本文以汉延渠灌区为例,综合考虑宁夏的气候环境、土壤类型、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选取典型渠段和样点灌区,分别采用"连乘法"和"首尾法"计算宁夏汉延渠灌区2018—2019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确定灌...  相似文献   

14.
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隆胜示范区为研究实例,选取隆胜示范区永刚分干和西济支渠衬砌段测流成果,采用两种近似方法计算渠道水利用系数,即采用渠道首端流量、单公里长度渗漏损失流量和渠道总长度3个参数估算渠道水利用系数,并分别与准确计算渠道水利用系数的方法首尾法即采用同时测流的渠道上下断面流量的计算方法比较,进行误差分析,提出了在缺乏资料前提下相对准确的近似计算渠道水利用系数的方法,用于灌区节水改造后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估算和预测,对于计算灌区节水潜力和评判灌区水利用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杭锦旗自流灌区与达拉特旗扬水灌区为研究实例,根据首尾测算分析法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原理,从而求出黄河南岸灌区自流灌区与扬水灌区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最后推求到整个黄河南岸灌区。首尾测算分析法思路明确、概念清晰、计算量小、所需要掌握的计算资料也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计算结果表明符合灌区实际情况,是一种能够在实际中进行操作的测算方法。该方法在黄河南岸灌区的实际运用,为进一步提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更好的发展灌区节水灌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的高邮县南关灌区是江苏省的典型自流灌区。该灌区始建于1953年,现在引用江水或淮水进行灌溉,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4万亩。共建成干渠1条,长17.6公里;支渠35条,长111.4公里;斗渠95条,长471公里。共开挖田间灌排渠道21750条,总长3587公里;平整土地7.1万亩,各种渠系上的建筑物49650座,基本上实行了灌排分开,制止了串灌、漫灌等问题,解决了涝水出路,使土壤渍害得到了初步治理,灌区内的灌、排、降、交通、控制、调度达到了灵活自如。1986年全灌区粮食单产由70年代的400公斤左右上升到750公斤左右,为建设灌区初期的2~3倍,同时还节约水量24%左右。水利工程建设在灌区已初具规模,1983年在渠首安装了微电脑控制水闸工程装置,在西楼片建立了量水设备示范基地,为全灌区推行按方收费工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目前,灌区正在为实现供水商品化,量水系列化,配水科学化,管理自动化而前进。下面两篇文章分别从“三化管理”和“推行管理承包责任制”方面报导了灌区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7.
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评价——以天津市里自沽灌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基本资料为基础.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8年,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用水效率状况处于较好阶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对于灌区用水系数的影响较显著.必须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以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嘉兴市长水塘灌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灌区水循环过程模拟模型,并引入灌片灌溉水回归系数,应用于灌区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量模拟分析以及多尺度下灌溉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模型的率定与验证,模拟得到典型泵站模拟水量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相对差绝对值均在15%以内,模拟得到的灌区河网水位变化趋势与实测过程基本一致。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灌区水量转化过程,能够为灌区灌溉用水量统计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石津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效率和水分生产率3种指标,结合石津灌区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和产量,从灌区管理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了该灌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同时运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计算了田间渗漏水量和垂向回归水量,定量分析了垂向回归水补给量对灌溉效率的影响。经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76、灌溉效率平均为0.667、灌溉水分生产率不同尺度分别为1.214、1.350、1.490、1.751 kg/m3。回归水的再利用使得灌溉效率值平均提高了18.8%。  相似文献   

20.
<正>1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甘浚灌区距张掖市城西35km,从黑河、梨园河、大瓷窑河引水灌溉,是纯河水灌区,灌溉面积7201.53hm~2,有干渠4条17.637km,支渠17条,67.555km,斗农毛渠715条475.35km,衬砌率达35%以上。各类建筑物3093座。水管人员75人。辖17个村142个合作社。灌区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模式,即灌区干支渠道由水管部门直接负责管理,斗渠以下末级渠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具体由受益村农民用水者协会集体管理。但由于末级渠系量大面广,深入到田间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