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甲 《草原》2012,(8):94-96
青年作家周家丫头,在内蒙古大学文研班进修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职来职往》,去年11月正式出版。书商有这样的推荐词:这是一部职场修炼小说,职场沉浮的全新宝典。  相似文献   

2.
黄佩华是当代壮族作家中成就突出的一位。他的长篇小说《生生长流》是一部家族小说,通过对农家几代人命运的叙述,勾画了20世纪的时代变迁,视野开阔,叙述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刘进林 《草原》2007,(9):90-93
当喧嚣中疲倦,疲倦中依然喧嚣的现代生活日复一日时,人需要一种宁静的美。超度精神飘然若仙,进入一种风光壮丽,空气清新,情怀浪漫,单纯又蜿蜒的故事里,修养自己的生息。也许作家里快就是应了这种生活的需求,饱蘸激情,铺开小说的宣纸,挥笔泼墨,作画写诗。所以,我读《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总是走不出作家的诗情画意,那种用诗歌创作小说,用小说丰盈诗歌,用彩绘凸现情节,用情节辉映画面,巧妙嫁接的美,让我惊叹。哦,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4.
韩永强 《草原》2012,(7):93-94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狄德罗曾经这样阐释过自己的是非观点:"除了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作家尹弘是否受到过狄德罗这个命题的影响,我无从知道,但是他最新推出的长篇小说《享受父爱》,却驾轻  相似文献   

5.
正远心才思敏捷、有底蕴,创作量大,写小说,写诗歌,写评论,是内蒙古一个不可低估的青年作家。我2013年初冬才认识她,近日读了远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一条草游蛇的故乡》、一本等待出版的诗集《大黑河》和发表在《名作欣赏》上的对话录《爱的焦虑与虚无》,再加上本期《草原》的这5首诗,对远心的创作形成了一些粗浅印象。我认为有一首是精美绝伦的,是《人面双鱼彩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富于独创性的杰出的作家。他是最杰出的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他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他艺术风格集中体现的又一力作。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四类市民形象的分析,揭示老舍笔下北平市民在特殊时期的性格特征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苏联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在他具有代表性的首部长篇小说《白卫军》中,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具有象征意义的引用和表达,以及修饰语的使用,为小说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草原》2009,(12):97-97
布林又名乌力吉布林,男,1959年9月生。蒙、汉双语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动荡的鄂尔多斯》、《一路歌声》等3部;中、短篇小说集《恐怖的星期一》、《沙暴》、《布林小说精选》、  相似文献   

9.
李悦 《草原》2012,(7):91-92
邓青老师离世一年了,我总想写些文字纪念他,每次提起笔来往事如潮,该写的有很多,但又不知从哪件事说起。还是从我与他的相识谈起吧。那是在三十多年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要出一批青年作家写的长篇小说,其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娄的小说《洪堡的礼物》是反映其独特人文精神的一部力作。小说中两位主要人物洪堡和西特林经过艰难的心灵寻求,在精神贫瘠的荒漠上最终倾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有限的时空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并携带着对自己、对同类的责任,重新发现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这种独特性通过小说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宗教的、历史的和道德的三个维度得以呈现,并与其犹太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在内蒙古文学界,这确实是件稀罕的喜庆事儿。由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草原》发表的本区青年作家之中篇小说,竟不但被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小说选刊》选中,且以头条的地位给予转载。在我的印象中,这在近二十多年的内蒙古文学界来说并不多见,难怪"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友们纷纷奔走相告——这就是拖雷的中篇小说《叛徒》!拖雷,原名赵耀东,典型的呼和浩特人。关于他用拖雷这个蒙古族名字为笔名,似乎和他景仰成吉思汗有关。拖雷乃  相似文献   

12.
深深的怀念     
忽然接到我的学生宝音、萨仁发来的敖德斯尔同志与世长辞的噩耗,这勾起了我心中的悲痛之感和怀念之情。敖德斯尔这个名字,在深蓝的蒙古小说的夜空中犹如启明星般耀眼夺目。我从小就听到他的名字,喜欢读他的作品。他的小说那么感人,他的散文那么优美。六十年代初我考入内蒙古大学时,他正在内大文研班学习。那时我才第一次见到他,是一位魁梧的随和的人。但我真正认识他并与他来往还是"文革"后的事情。他是我最敬重的老作家之一,也是我们德高望重的慈善可亲的师长。有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在周末一起跳交际舞。他身体健壮,年纪虽比我们大20来岁,但跳起舞来步子非常矫健。若是高兴了,他还到乐队跟前  相似文献   

13.
冯苓植 《草原》2014,(10):101-103
一最近偶尔读到一部儿童文学长篇小说。起初我只不过是漫不经心地随手翻阅,但很快我便被这部小说生动的内容、幽默的情节、诙谐的语言、起伏跌宕的故事所深深吸引,最后竟欲罢不能而全部读完。这部小说便是我的文学挚友力格登所著的《馒头巴特尔历险记》。一句话,我被它所有的民族特色和草原风韵感染了。首先使我想到的是,自治区启动"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是及时的,更是顺应时代潮流需求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     
《若水》是继《大钟无声》之后,知名军旅作家梅国云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苏力亚是一位有自己风格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平实的才气,卓越的气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内蒙古作家协会的会员。他的创作之坚韧精神,作品之俱有的特色,值得我们一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的!  相似文献   

16.
马步萧 《草原》2010,(4):93-94
这几年忙于做"闪客",忽略了对小说的学习和关注,以致成了"菜鸟"。这个时候,齐凤元先生拿着一部《放飞》来找我,让我"灌水",我诚惶诚恐,再三婉拒,他始终  相似文献   

17.
陈建功 《草原》2007,(8):4-5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由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联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鄂尔多斯小说研讨会,在内蒙古宾馆隆重举行,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鄂尔多斯的作家、文学工作者以及内蒙古文学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次见到许淇老师,是在1997年8月,我曾有令人难忘的内蒙古之行。因而得识生活在内蒙古半个多世纪的乡友许淇,这以后,我和许淇老师书信往来,有时也电话问候,他听到熟悉的上海话,自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我从他的信件中,可以见到一位文章写作和绘画艺术底蕴深厚的作家,对于生老病死、健康理念、创作追求、图书市场变化的思考和看法:晓林君:近好!……老了,六十七,近古稀之年,要不抓紧写点东西,便没有生产力了,但我明白,这年龄段,还得以养生为  相似文献   

19.
《草原》2013,(6):20-20
编者按:"作家是一名文化劳动者,他要与一块具体的土地、特定的人群相联系,要与其构筑牢固的情感关系。"这是作家乌热尔图先生在接受本刊编辑访谈时的一句话,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作家的一种文化情感归属。就像马尔克斯之与阿拉卡塔卡城,福克纳之与密西西比州的奥克斯福,沈从文之与湘西,莫言之与山东高密……除了生命意义上的故乡,也许每一个作家还需要一个精神与文学的故乡。具体到本期"草原骑手"来说,广子的故乡则是诗意的,无论是"蒙地诗篇系列",还是"礼物系列",两组完全不同风格的诗歌让我们观察到诗人纯熟的写作技艺和充满思辨色彩的内心隐秘世界。尽管对于写小说,赵卡还是个新手,但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叙述者。他的小说很难套用某些标签来简单归类,我们只能在他毫无章法的叙述中,发现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在他的文学写作之旅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路上能遇见欣赏自己才华的文学刊物和编发自己力作的文学编辑。作为一名诗歌史研究者,毫无疑问我属于幸运儿。因为,在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专题诗歌史研究工作中,我有幸遇见了一家"慧眼赏识"我的文学杂志和四位"鼎力支持"我的编辑老师。这家令我十分敬重的文学刊物,就是地处内蒙古、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