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克兰敖德萨港粮食辐射检疫处理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6月 2 6日至 7月 3日 ,应乌克兰国家粮食总公司及所属敖德萨港口粮食中转库的邀请 ,清华大学科技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援华粮食项目专家组一行 6人对乌克兰敖德萨港口世界第一座粮食辐照检疫处理装置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现就敖德萨港粮食辐照检疫处理系统的技术沿革、设施运行及管理状况介绍如下 :1 前苏联粮食辐照技术历史沿革从 196 0年代初起 ,前苏联就着手研究粮食的辐射杀虫。由前苏联装备部属全苏粮食与粮食产品科学研究院牵头 ,全苏医科院营养学研究所、卫生科学研究所及兽医实验研究所等都参与了这项研究 ,并在…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十月利用射线辐照粮食是一种潜在的保藏手段,近十余年来研究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已有少量的辐照食品问世,如美国从1972年起为宇航员提供的三明治等辐照食品;荷兰、日本等国辐照保鲜的马铃薯;荷兰、英国等为完全生活器官移植等,在无菌环境的病人提供的辐射完全杀菌的饮食等等。尽管数量很少,甚至有的微乎其微,但已说明辐射处理具有发展与扩大范围的潜力。辐照食品本身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工作,它每前进一步都包含着辐射工艺学、辐射食品卫生、辐射化学、辐射生理学诸种学科的共同努力。下面我们仅就粮食主要成分的射解作用,介绍国外研究工作的一些结果,至于某种具体的粮食辐照后所出现的一些变化,我们拟另外介绍。  相似文献   

3.
辐照杀虫是利用电离辐射与害虫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导致害虫不育或死亡的一种物理防虫技术.用于辐照杀虫处理的射线主要是γ射线(60Co或137Cs)、10 MeV以下电子束以及5 MeV以下的X射线,其中钴源辐照杀虫产业化发展迅速,电子束和X射线辐照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近年来加速器技术的进步,电子束辐照杀虫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辐照对不同储粮害虫、同一种储粮害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和性别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总体来看储粮害虫对辐照较为敏感:不同害虫的辐射敏感性顺序为:鞘翅目>蜱螨目>鳞翅目;同种害虫不同虫态的敏感性顺序为:卵、幼虫>蛹>成虫;雌性害虫的敏感性大于雄性害虫.粮食辐照杀虫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辐照前处理、虫情调查、剂量决策、辐照处理、辐照后管理和重复辐照等几个部分.在辐照杀虫的工艺剂量(0.3~0.5 kGy)条件下,辐照对粮食的食用品质和功能特性没有影响,辐照后的粮食也不存在卫生安全性问题.因此,辐照杀虫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储粮害虫防治手段,是储粮化学药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替代,在储粮害虫防治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脱毒微型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丽英 《种子》2006,25(9):68-70
马铃薯是目前重要的粮食及蔬菜作物,其脱毒与快繁技术也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压热、辐照和微波3种方法制备抗性淀粉,并研究其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含量及物化特性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抗性淀粉含量、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和链构象。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经压热、微波和辐照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辐照处理制备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原淀粉和3种处理淀粉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辐照处理的淀粉溶解度最高,膨胀度最低;压热、辐照和微波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淀粉的透明度(p0.05);3种处理方式降低了淀粉的有序结构和双螺旋结构程度。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生料发酵制备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商品复合酶和生淀粉酶对马铃薯生料直接发酵转化乙醇的影响,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马铃薯对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生淀粉酶为糖化剂的发酵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远远高于商品复合酶的乙醇体积分数,辐照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生料转化乙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强 《种子》2009,28(9)
1 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远景目标 马铃薯既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2003年开始实施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项目,到2005年,全市马铃薯播面5.64万hm2,跃居全市粮食播面第二位,平均产量达1 007.8kg/667 m2,总产97.3万t.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达3.76万hm2,占全市马铃薯播面的66.7%.2008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10.07万hm2,产量达165.7万t.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辐照对马铃薯粉的降解作用,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粉经50~40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颗粒形貌没有发生改变,但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其中经40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溶解度达61%。辐照的直接糖化效率随处理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其中以400 kGy剂量处理的最明显,糖化值(DE值)达5.1%。辐照处理的降解产物以麦芽糖和葡萄糖为主。试验证明60Co-γ射线能有效降解马铃薯粉,并可产生可发酵性糖。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贵州省的重头作物 ,目前全省种植面积约为 55万公顷。特别在只能种马铃薯的高寒地区 ,它是当地人民几乎唯一的粮食和蔬菜 (比如 :水城、威宁等地 )。而这些地区恰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地区。所以 ,搞好马铃薯生产 ,不但对贵州的粮食生产有促进作用 ,而且对扶贫攻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贵州省的马铃薯的生产极为落后。平均约为 1.2万 kg/公顷 ,距全国平均产量 (1.35万 kg/公顷 )相差约 0 .15万 kg/公顷 ,距马铃薯产量高的省份(2 .94万 kg/公顷 )相差约 1.6 5万 kg/公顷 (中国农业年鉴 ,1995)。可见贵州省的马铃薯生产发…  相似文献   

10.
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含脂食品辐照鉴定的标识性化合物,采用两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即SPE(固相萃取)和SPME(固相微萃取),对葵花籽辐照前后的6种碳氢化合物即1-C14:1(1-十四烯)、C15:0(正十五烷)、1-C16:1(1-十六烯)、C17:0(正十七烷)、1,7-C16:2(1,7-十六二烯)和8-C17:1(8-十七烯)进行了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建立了能判别葵花籽是否经过辐照的鉴定方法,同时还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和炒制加工处理对葵花籽中6种碳氢化合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PE-GC-MS法和HS-SPME-GC-MS法均能用于葵花籽的辐照鉴定,其中HS-SPME-GC-MS法操作简便,能对葵花籽中的碳氢化合物进行准确快速的定性分析。未辐照葵花籽中检出了4种碳氢化合物,分别是1-C14:1、C15:0、1-C16:1、C17:0,而1,7-C16:2和8-C17:1仅在葵花籽辐照后产生,是进行辐照鉴定的最佳标识物。剂量对碳氢化合物的变化影响明显,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1,7-C16:2和8-C17:1的水平显著提高,为辐照葵花籽的定量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春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农业中,粮食生产与牧草发展争地矛盾的实际问题,本论文利用马铃薯和燕麦为实验材料设置了三个处理:马铃薯净作、燕麦净作和马铃薯燕麦间作。结果表明:马铃薯和燕麦间作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前期营养生长;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的经济产量达43450.4kghm-2,比净作马铃薯增加经济产量28.07%;但间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间作马铃薯块茎产量仅是净作的32.38%。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一茬收获籽实,一茬收割牧草,这种缓解粮食与牧草生产争地矛盾的粮草间作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苏昌龙 《种子》2003,(4):90-91
马铃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它既是粮食、蔬菜、又是食品工业原料和优质饲料作物。马铃薯在我国有悠久栽培历史 ,但栽培技术和产量较发达国家比 ,相差甚远。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县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技术 ,以挖掘提高该作物的生产水平和相应的技术储备寻找到一条最佳捷径 ,以此加快调整我省粮食结构步伐。 2 0 0 2年由省农推站在我县马铃薯主产区旧州镇设置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验材料马铃薯品种为脱毒种薯“威芋 3号” ,膨大素为苏翔膨大素(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淮阴市农科所飞…  相似文献   

13.
贵州马铃薯品种现状及合理布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发展马铃薯生产是确保贵州粮食基本自给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为了实现贵州马铃薯生产的持续发展,在“贵州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现有马铃薯品种的特征特性,对全省马铃薯3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的主栽和配搭品种安排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现状分析马铃薯一直是我县人民赖以生存的粮食及饲料来源,常年种植面积1.3万hm2左右,占汉中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4%,占我县粮食总产的37.6%。近年来,通过农业部门全面推广以脱毒种薯、化控和高垄栽培为内容的三项技术及配套冬播、平衡施肥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马铃薯+玉米+红苕"、地膜马铃薯+玉米+蔬菜等多种规格间套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县马铃薯产量水平和种植效益。2006年,我县马铃薯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光热和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也是一项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方法.六枝特区从2000年开始,经过几年不断摸索实践,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马铃薯-玉米-胡萝卜一年3熟高效栽培模式,到2005年全区共示范面积246hm2,平均单产粮食593.4kg/667m2(其中:玉米301kg/667m2,马铃薯292.4kg/667m2,马铃薯按5:1折粮)胡萝卜单产1228kg/667m2,单产值2104.7元/667m2,(玉米:1.3元/kg,马铃薯0.5元/kg,胡萝卜0.8元/kg计)比单作玉米-马铃薯增加产值982.4元/667m2,该模式共新增产值362.5万元.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病虫害,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到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关乎到农业经济基础的地位。北方作为马铃薯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广大,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就北方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控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减少病虫害对马铃薯的为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贵州秋马铃薯的气候优势及科技保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栽培秋马铃薯的历史悠久。建国以来单产、总产都在不断提高。但目前贵州秋马铃薯种植面积远比春马铃薯小,总产也少。然而生产实践证明,贵州秋马铃薯的单产比春马铃薯高。为了充分发挥秋马铃薯单产高的优势,大幅度提高贵州马铃薯和粮食的总产,我们从生态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探明贵州栽培秋马铃薯的气候优势,并提出发展秋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气象科技保障栽培技术。为贵州发展秋马铃薯生产提供气象科学依据。1 贵州秋马铃薯生产发展概述1949年贵州秋马铃薯播种面积只有0.7万hm2,单产为52kg/667m2,总产为0.54万t。…  相似文献   

18.
对马铃薯在水中浸泡过程中淀粉与VC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最佳浸泡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浸泡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营养物质损失越多,而料水比对其影响很小,pH值对VC影响较大,而对淀粉基本无影响.马铃薯浸泡最佳条件为:采用0.5%NaCl溶液浸泡,温度20℃,浸泡时间2~15 min,料水比为3∶1,pH为5左右,既可防止马铃薯褐变,又可减少营养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洋芋,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17世纪马铃薯传入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食用及产品开发也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产业规模逐步扩大。1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我国种植马铃薯已有450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可、接受、进而喜爱程度的提高和食品加工产业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粮食和饲料的辐照防霉技术(申鄂)美国农业部农业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研究的粮食和饲料辐照防霉技术已开始普遍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只需利用11106Radw射线对粮食或饲料进行辐照后,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80%以上的环境下存放45天以上也不会发霉,同时保持了饲料和粮食的新鲜程度。利用红高梁提取色素技术新产品新技术可人红高粱色素届天然色素,毒副作用小,倍受人们青睐。具体提取方法是:将100kg的红高粱除杂洗净,投入800kg的水中,煮沸40min(用高粱壳时要延长20min),但应控制高粱不破皮为准。煮出的色液浓缩至25is。然后加入95%的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