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夏暑季“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红九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英红几号无性系良种鲜叶研究开发的高档工夫红茶,产品品质优、知名度高、效益好,市场空间大。推广种植英红九号品种茶树成为广东省新一轮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英红九号红茶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2008年英德市出台农业(茶叶)产业化扶持政策,全市上下掀起发展种植英红九号的热潮.根据英德市茶叶发展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调查的情况,英红九号茶树成活率普遍不高,约50%,这一定程度制约了英德市英红九号茶园面积的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4.
英红九号名优茶生产示范利用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红九号1988年经广东省农作物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同时被列为我省重点推广良种.1980年以来,首先在本所建立母本示范园,扩大繁育推广,1989年在农业部定点的广东省英德茶树良种场大  相似文献   

5.
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引种驯化培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英红一号,1987 年1月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英红一号具有生长势强,经济性状好,产量高,红茶品质优异的特点,适应性尚好,抗逆性尚强,适宜于我省红茶产区推  相似文献   

6.
《广东茶业》2000,(1):2-2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现有在职职工50人,其中科技人员25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8人)。建所以来共获得科研成果35项。国家专利3项。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该所在茶树良种选育、茶叶高产栽培技术、茶叶加工技术及保健茶研制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该所正在开展的主要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有: 1.特色茶树品种选育和优质茶苗繁育推广 在“七五”、“八五”、“九五”已选育出高产优质红茶品种“英红一号”、“英红九号”和花香型红茶品种“五岭红”、“秀红”等。与有关单位合作,正在选育粤北名优…  相似文献   

7.
英红九号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的大叶早芽良种,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对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200kg以上。2007年起用英红九号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作原料,研究配套工艺技术,开发出英红九号金毛茶红茶,该产品的品质为外形紧结秀直、金黄色、毫多、锋苗好;香气甜香馥郁毫香显、汤色橙红明亮、滋味甜醇爽滑。目前该类产品价格每公斤2000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现将英红九号金毛茶采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4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全国各产茶省申报的传统茶树良种进行审定.按照茶树良种审定条件,结合茶树在生产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认定了三十个传统茶树优良品种作为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我省的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种属于第一批认定品种.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举足轻重,对全国第一批认定的茶树良种,各地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加速我国茶树良种化,以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发展茶叶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9.
岭头单丛,在2002年4月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该品种源出自广东省饶平县坪溪镇岭头村,遂以此得名,因其芽叶色泽黄绿,又称白叶单丛,是从凤凰群体水仙种中单株选育而成。选育过程:1961年岭头村民许木溜等,在该村1957年种植的凤凰水仙茶园中,发现一株特早发芽、芽叶黄绿的茶树,经连续三年对这株茶树单独采制,样茶送汕头茶叶公司、我县茶叶收购站等部门的专家鉴定,认为该茶树所产茶叶质量稳定,具有花蜜香味特点,品质达到单丛茶级档;扦插繁  相似文献   

10.
茶树果是一种年年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目前茶树果的综合利用仍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且相关营养性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几个不同品种的茶树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茶树果不同部分的内含物质含量差异,并考察了不同品种茶树果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果中桂青种种仁的水浸出物(79.56%)、英红九号果皮的茶多酚(10.73%)、福云六号种仁的可溶性糖(27.88%)、英红九号种仁的氨基酸(4.70%)和总黄酮(11.05mg/g)含量最高,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仁的98.89%,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壳的95.07%,证明茶树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茶树果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系我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大叶早芽良种.该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比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可达200公斤以上.目前,在我省的粤北、粤西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四川、湖南、广西也有少量种植.英红九号加工成的红条茶,品种茶特色突出,品质高超,其色、香、味在目前华南茶区红茶类中"出类拔萃",产品卖价高,其经济效益比目前我省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高4倍以上,成为振兴英德红茶最优良的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英红九号品种的面积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为更好地将英红九号种的品种优势,变为规模经济优势,同时配套其品种特色茶加工工艺技术,我们开展了英红九号各加工红条茶工艺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找出了加工红条茶的最佳技术参数,现将春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英红九号品种加工红条茶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系我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大叶早芽良种.该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比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可达200公斤以上.目前,在我省的粤北、粤西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四川、湖南、广西也有少量种植.英红九号加工成的红条茶,品种茶特色突出,品质高超,其色、香、味在目前华南茶区红茶类中“出类拔萃“,产品卖价高,其经济效益比目前我省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高4倍以上,成为振兴英德红茶最优良的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英红九号品种的面积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为更好地将英红九号种的品种优势,变为规模经济优势,同时配套其品种特色茶加工工艺技术,我们开展了英红九号各加工红条茶工艺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找出了加工红条茶的最佳技术参数,现将春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特性及客家炒青绿茶的品质特征,探讨加工英红九号炒青绿茶的鲜叶采摘、萎凋、杀青、干燥等关键技术,为进一步开发英红九号优质品种的利用,丰富炒青绿茶的品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蒙山11号、东胡旱、龙井43、英红2号和黄叶水仙五个品种不同部位的铜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五个品种不同部位的铜含量均为细根〉芽〉成熟叶;蒙山11号茶树各部位铜含量为细根〉芽〉生产枝〉嫩茎〉第二叶〉第三叶〉第一叶〉成熟叶。  相似文献   

15.
黑叶水仙是由凤凰水仙品种分离培育的无性繁殖系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适制性广、抗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凤凰水仙属有性繁殖系,群体类型多样,性状混杂,是我国地方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原产于潮州市凤凰山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我所于1956年引种。  相似文献   

16.
尖波黄13号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红绿兼制的茶树新品种,是通过审定的茶树无性系国家级良种。1983年1月我场从该所引进尖波黄13号无性繁殖扦插苗栽种0.2hm^2将该品种在我场的引种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初探试验采摘英德本地广泛种植的茶树品种英红九号、黄旦的一芽二叶为原料,利用这些茶树品种的品质特点与英德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白茶加工工艺,为确定英德白茶的最优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做基础。旨在提升广东白茶的品质特点,丰富广东茶叶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1987年元月7~13日,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了我国第一批高产、优质的无性系新品种共有22个,英红一号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证实英红一号在闽东茶区的适应能力,本文特根据我所观察资料加以整理,以供类似茶区引种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叶水仙     
黑叶水仙是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六十年代初期,从凤凰水仙群体中分离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品种。其以易栽种,生长齐,产量高,制性广,品质优,抗性强而独树一帜,与群体品种比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目前,除了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外,消雪岭茶场、黄陂茶场、清远县农业局、佛冈县洛洞等单位均先后引种,全省有种植面积30多亩。  相似文献   

20.
品种间茶多酚含量差异及其与茶叶品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茶多酚是一类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酚性化合物,在茶叶中含量较高,对茶汤浓度、滋味和色泽的影响较大,历来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所重视。不同品种由于其遗传特性不同,茶多酚含量也不一样。因此,探讨品种间茶多酚含量的差异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指导茶树品质育种具有一定的意义。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供试品种为云南大叶、海南大叶、英红1号、风凰水仙、大叶云峰等20个大叶品种和龙井43、福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