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沼气与水田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在200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沼气与水田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的试验示范。目的是探讨旌德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有机化合物的使用量,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县。一、试验过程技术路线是以沼气为纽带,以水田为核心的种养结合的新生产模式。具体操作是:1.3-4月将沼渣肥运达水田,每亩2000公斤。均匀的  相似文献   

2.
为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在200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沼气与水田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的试验示范。目的是探讨旌德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有机化合物的使用量,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县。  相似文献   

3.
“六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六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把"龙头企业-基地-加工-沼气发酵-物流-销售市场"六者紧密、有机结合而构建而成,形成典型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模式指出必须把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恰当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构建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该模式的特征,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该模式的适宜范围、实施方案和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淮南市绿馨园农业循环园区为例,系统地对种植、养殖、沼气以及农业种植(秸秆)-麻黄鸡养殖-粪污-沼气发酵-沼渣沼液-农业种植资源循环再生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种养模式解决了面源污染等问题,将大力带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沼气生态农业是一项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种养并举的可持续农业,对新世纪我国实现农业生态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天水地区沼气建设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种植业发展较快,养殖业规模不断在扩大,但是,以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沼气生态农业建设的内:容涉及沼气建设与利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畜禽养殖,能源与物质的循环与利用等许多技术问题,综合应用性较强,要求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相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为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效益,广德县于2015年开展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旨在探索适宜本地的生态种养模式,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锦北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以沼气为核心、以生态种养为基础,建立起的农业生产、畜禽养殖低投入、高产出、高品质的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业模式,生产过程体现了生态循环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在小规模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时投资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焦瑞莲 《北京农业》2005,(11):12-12
随着农村沼气使用的发展,将日光温室大棚、自流式沼气池、猪舍、厕所有机结合,施行能源、养殖、种植和立体化生产良性循环,综合利用的农村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其优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猪—沼—果”工程,就是把养猪业、农村能源建设(沼气)、种植业(果树)有机结合起来,以沼气为中心,带动生猪、果业生产等综合发展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化工程。该模式是一种相互促进的高效益种养结合形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沼气综合利用对合浦县生态农业的影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的核心是模式建设。介绍全州县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应用生态系统原理,汲取传统农业精华,与生态农业技术相结合,优化配置稻田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实践"猪—沼—稻—灯—鱼"、"稻—灯—鸭"、"稻—稻—食用菌"等稻田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生态 农业的概念、意义以及为何要发展生态农业和当前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 单阐述与分析,并针对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提出几点建议,寄望能给相关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驱动表现为: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解决群众生存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应强化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生态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棵  于苏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3-5635
选取农业能耗指数、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作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投入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作为产出指标,构建了DEA模型对四川省21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3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有效,8个地市相对无效;劳动力资源过剩和土地资源利用不足是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各地根据各自的问题调整投入,同时以"3R"原则为指导,采取各种措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将会有所提高;21个地市州中,眉山市和广安市规模经济递减,两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15.
张梅  文静华  文传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67-4768,4778
以乌江流域典型的农业大县贵州省沿河县为例,在论述生态农业构建模式和沿河县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沿河县生态农业体系,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推进沿河县生态农业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农业在西方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以后发展较快。对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较为深刻和丰富,但生态农业科研远远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强对生态农业理论及其模式的研究将对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态农业道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安模式就是对生态农业的一个有效的尝试,其理念是把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在一起。文章重点分析了三安模式的实质和核心、运作模式及重要作用及对该模式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建立以小流域分区系统治理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治理高泉模式;创新研究形成以春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为核心的作物抗旱丰产栽培新技术;研究证明作物旱后复水补偿与超补偿效应,建立集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形成以发展草畜、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产业化生产为主的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之路等方面回顾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从事旱农生态研究20余年对区域旱农生态技术研发和学科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研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9.
河西古浪县沙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媛艳 《农学学报》2011,1(9):41-48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