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松茸选育菌株的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新选育4株姬松茸菌株的若干菌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差异性为0.05和0.01的两种水平下,AbML11菌丝长速与AbML2、AbMD3、AbML7、AbM9菌丝长速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bML7长速最慢,长势最弱;4个菌株的最适温度均为28℃,其中AbML2、AbMD3耐受温度最高达36℃。在转管过程中,AbML11菌丝长速与长势稳定性最佳,其次AbML2、AbM9、AbMD3,AbML7最差;与出发菌株比较,AbML2、AbML11具有较强的抗青霉能力,AbMD3、AbML7抗霉力较差;在菌丝桔抗试验中,5个菌株之间均产生桔抗,说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RAPD图谱分析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达62%时,可以将5个菌株分成:AbML2、AbMD3,AbML7、AbM9和AbML11两类。由此可见,新选育的4株姬松茸菌性有别于AbM9,AbML11若干性状优于AbM9。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菌株(出发菌株AbM9,AbM9经离子束注入选育的菌株AbML2、AbML7和AbML11,及AbM9单孢分离所得菌株AbMD3)在菌丝生长期、菇蕾期、一潮菇期和二潮菇期培养料的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姬松茸菌株AbML11产量最高,与AbML2、AbMD3、AbML7和AbM9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AbML11的产量与菌丝长速相关性不显著;5个供试菌株的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期均最高,与菌丝长速的相关性不显著;蛋白酶活性在菇蕾期最高,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一潮菇期最高,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达显著水平。本研究可为姬松茸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姬松茸ZJJSR001菌株和AbML11菌株为材料,比较了菌株ZJJSR001不同潮次子实体及AbML11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姬松茸菌株ZJJSR001子实体除蛋白质、粗蛋白、粗纤维的含量与菌株AbML11无明显区别外,其余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菌株AbML11;同时,菌株ZJJSR001不同潮次子实体的营养物种含量无明显差异。综合比较结果,可知姬松茸ZJJSR001菌株营养价值高且含量稳定,是可以作为规模化栽培的姬松茸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6个灰树花菌株(灰分、灰通、灰怀、灰1、灰4和灰高)为材料,利用酯酶同工酶、RAPD和ISSR 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酯酶同工酶经聚类分析,可将6个灰树花菌株分为三大类,灰分、灰通、灰怀和灰1为一类,灰4单独为一类,灰高单独为一类;经特异性较好的RAPD和ISSR引物验证,其结果与酯酶同工酶分析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10个广西野生灵芝菌株为试材,采用酯酶同工酶分析和拮抗试验的方法,研究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广西野生灵芝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试验共检测到22条谱带,10个菌株间的谱带均有差异。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6~0.95;在相似系数为0.55时,10个菌株可以分为3类,即菌株C3(红芝)为一类,菌株C9(白芝)为一类,C1、C2、C4、C5、C6、C7、C8、C10(黑芝)为一类;在相似系数为0.64时,黑芝类又可分为2类,即C1、C2、C4、C8、C10为一类,C5、C6、C7为一类。菌株C4与C10、C5与C7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0,亲缘关系很近,且这2对菌株间无拮抗,说明菌株C4与C10为同一菌株,C5与C7也为同一菌株。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子束注入选育的姬松茸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为试验材料,将试管斜面置于4℃保存1个、2个、3个、5个、7个月后,分别转管培养,观察不同菌株姬松茸菌丝的萌发时间、成活率、菌丝长速、长势等。实验结果表明AbML11菌株在萌发快、成活率高、菌丝长速、长势也优于出发菌株和其它菌株;AbML11菌株活力旺盛、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以生产上栽培的7个鸡腿菇为试材,采用酯酶同工酶和ISSR方法,对7个鸡腿菇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鸡腿菇酯酶同工酶表现出2种不同酶谱类型;ISSR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处将7个鸡腿菇菌株划分为两大类,与酯酶同工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汉中地区9株天麻萌发菌及天麻花粉种子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ITS序列测定、酯酶同工酶技术和种子拌播等方法,研究了9株天麻萌发菌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促萌效果,以期为天麻萌发菌的种质资源管理与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9株萌发菌根据两两拮抗试验的程度不同分为不显著、显著和极显著3类;根据ITS序列的差异分为Mycena sp.和Heydenia sp. 2类;根据酯酶同工酶酶谱条带在80%的相似水平上可分为5类;9株萌发菌与天麻种子共生萌发,其中C3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高为(0.30±0.01)cm·d-1,C2菌株的萌发率最高为64.66%±2.89%,C2和C3菌株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的7个野生云芝菌株为试验材料,基于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以确定样品的种属关系,以MEGA 11.0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同时辅以拮抗及栽培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7个野生菌株与云芝的同源性为95%~100%;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7个菌株均与云芝聚为1支,且菌株NX4和NX6高度同源。筛选到6条重复性好且条带清晰的ISSR引物,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条谱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5%;ISSR遗传聚类图谱显示在相似性为67%时,7个云芝菌株可聚为2类,其中NX4、NX6归于一类,其他5个菌株归于一类且NX3和NX18遗传差异较小。结合拮抗和栽培试验结果,基于子实体半径尺寸可将NX4和NX6归于一类。  相似文献   

10.
以7个生产上常用的杏鲍菇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技术、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鉴别分类;进而利用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种类、不同交配型菌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杂交成功且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对比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农艺性状等,以期为杏鲍菇的实际生产与栽培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ISSR的研究结果一致,将7个杏鲍菇菌株分为3类,第1类为12、16、1208、1219、1287菌株;第2类为1283菌株;第3类为1284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技术,获得24个杂交菌株;与亲本对比,筛选出了5个菌丝生长速率、菇体质量显著优于亲本的菌株,分别为ZJ5、ZJ8、ZJ11、ZJ17、ZJ22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