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松褐天牛引诱是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之一。作者通过对不同诱捕器器型与不同诱芯进行组合应用试验发现,十字挡板型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多层式诱捕器,十字挡板诱捕器(A型)的平均诱捕量为69.3头/器,是多层型诱捕器(B型和C型)平均诱捕量的5.75—17.69倍;而Z,H诱芯的诱捕效果则明显高于L诱芯,Z,H型诱芯的平均诱捕量分别为40.6头/器和37.0头/器,而L型诱芯的平均诱捕量仅为7.7头/器;通过综合比较,初步筛选出了十字挡板型诱捕器+Z诱芯和十字挡板型诱捕器+H诱芯2种对松褐天牛具有高效诱捕作用的组合模式。其中,十字挡板型诱捕器+Z诱芯模式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每套年诱捕量为90.7头;十字挡板型诱捕器+H诱芯模式的诱捕效果次之,平均每套年诱捕量为75头。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下旬~8月下旬,我们使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的枣粘虫性信息素,在彬县、长武两县川台地(海拔800~900m)的51.47ha枣园内安排了试验,放置了258个诱捕器,用以防治枣粘虫[An-cytis(Anchylopera)salivaliu]。从定点观察结果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诱捕器形状及颜色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柱形和棱形2款不同形状和红、黄、绿、褐、银5种不同颜色的诱捕器林间诱捕效果试验,比较了形状及颜色对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形状和颜色都能显著影响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甚至还直接影响诱雌或诱雄能力。柱形诱捕器诱捕效果(10.47±1.01头)显著优于棱形诱捕器(7.07±0.85头);但棱形诱捕器诱雌能力更强,雌性比高达0.70±0.03。褐色诱捕器诱得松墨天牛成虫(20.67±5.46)头,显著高于红色诱捕器诱虫量(7.67±2.91)头及黄色诱捕器诱虫量(8.33±1.76)头;仅银色诱捕器诱得成虫雌性比为0.41±0.04,其他颜色诱捕器诱得成虫雌性比均达0.60左右,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不同信息素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型(A)、APF-Ⅰ持久增强型(B)和F1型(C)3种诱剂、以及ZM-60型(D)和BF-1型(E)2种撞板式诱捕器为研究对象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53倍和1.84倍,差异显著;使用E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97倍和2.16倍,差异显著;使用相同诱剂,D诱捕器和E诱捕器的诱捕量均无显著差异。3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分别是雄虫的1.51~1.67倍,平均1.60倍。因此认为,诱剂B优于A诱剂和C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其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5.
不同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松褐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不同诱剂和两种不同诱捕器组成三个不同组合进行松褐天牛诱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农林大学F1诱剂和厦门三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F-1诱剂两种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引诱效果且引诱效果无显著差异;厦门三涌天牛诱捕器和浙江农林大学天牛诱捕器都能诱捕松褐天牛,但厦门三涌天牛诱捕器收集效果明显优于浙江农林大学天牛诱捕器。  相似文献   

6.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7.
2014—2015年在霞浦县松城街道马尾松纯林内101~200m、201~300m和301~400m~3个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4个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相同的配套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不同海拔高度的诱虫数量,分析霞浦县内松墨天牛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和设置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2014年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201~300m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极显著(P0.01)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301~400m的诱捕器;2015年设置在201~300m之间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P0.05)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301~400m的诱捕器。霞浦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最佳海拔在201~300m之间。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是危害我国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主要蛀干害虫。收集和测定华山松树皮和华山松大小蠹的挥发物,根据挥发物组分设计配制8种诱芯,采用漏斗诱捕器进行林间诱捕筛选试验;应用诱芯Ⅱ进行多点诱捕验证和有效诱捕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诱捕期内,诱芯Ⅱ平均诱捕华山松大小蠹1 070头/诱捕器,显著高于其它7种诱芯;单个诱捕器一天最多诱捕1 652头。诱芯Ⅱ在3个地点的平均诱捕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3,114,101头/诱捕器,诱捕效果不存在地理差异;距离林缘50 m处诱捕量为43.5头/诱捕器,为最佳有效诱捕距离。该华山松大小蠹高效引诱剂可为我国华山松大小蠹的治理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02-104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利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成虫是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009—2014年,在泉州市丰泽区采用网状(A1)、线状(A2)、点状(A3)3种不同方法挂设诱捕器试验。4 a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数量为A1A2A3。建议在松墨天牛监测时,采用小网状(十字形分布)或小线状挂设5个诱捕器为1个监测点;在松墨天牛防治面积较大的时候,采用网状或线状挂设诱捕器。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甘南林场进行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杨透翅蛾成虫期有3个诱捕高峰期,即6月初、6月下旬和7月下旬;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为1.2~1.6 m,以0.2 hm2挂1只诱捕器效果最佳,诱杀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应用粘胶型性诱捕器监测马尾松毛虫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孝感市应用粘胶型性诱捕器连续对马尾松毛虫14个世代进行了诱捕监测,先后对诱芯的时效、有效诱距、不同粘虫胶种类及其黏度指标、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及其组合等进行诱捕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合成的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进行诱捕,当诱芯剂量500 μg/枚时,林间有效期≥40 d、有效诱距≤300 m;当粘虫胶黏度2 000~4 000 Cps、用量12.5 g/板(420 mm×280 mm)时,粘胶时效>40 d;2个诱捕器/组与(3~4)个诱捕器/组监测虫口密度时,组间平均诱捕数量无差异.由此,确定了粘胶型性诱捕器监测马尾松毛虫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混合发生的梨园,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和防治两种害虫。试验设置3组诱捕器,分别为苹果蠹蛾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以及同一诱捕器同时放置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效果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梨园没有诱捕到苹果蠹蛾成虫,即没有苹果蠹蛾发生;但苹果蠹蛾性诱剂能显著提高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虫能力。本研究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虫效果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田间应用可以更好的监测和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和苹果蠹蛾性诱剂田间诱蛾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和防治苹果蠹蛾和桃小食心虫2种害虫,试验设置2组诱捕器,分别为单放苹果蠹蛾性诱剂和单放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各1枚,以及1个诱捕器内放入苹果蠹蛾性诱剂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各1枚,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单用诱芯,诱集雄虫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21.10%;苹果蠹蛾与桃小食心虫诱芯合用,诱集苹果蠹蛾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78.90%,2种方式存在极显著差异。苹果蠹蛾性诱剂在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合用时,对苹果蠹蛾的诱捕能力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森林害虫。通过对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虫效果不同,圆筒型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方形的较差;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的影响不同,设置在树冠下层和中层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上层的较差;不同设置距离的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随着设置距离的增加,诱捕器的诱捕量逐渐下降,设置于距林缘50 m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引诱距离可能为280 m。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对模毒蛾进行种群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永春县2017年诱捕器悬挂海拔、月份、坡向情况分析诱捕效果,旨在提出永春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的合理时间和位置,提高诱捕器在林间的诱捕效率。结果表明:永春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悬挂在海拔250~450 m效果较好,以海拔350~400 m诱捕器效果最佳; 4月至11月期间均能诱捕到松墨天牛,6月份诱捕到的松墨天牛量显著高于其它月份;不同坡向对诱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筛选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植物源引诱剂,优化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为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林间生物测定法比较7种候选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比较3种悬挂高度和5种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并监测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林间的种群动态。[结果 ]水杨酸甲酯原液、顺-3-己烯-1-醇原液和反-2-己烯醛1 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刚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154.40±129.04、35.20±35.75、24.00±20.30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反-2-己烯醛1 000倍液、顺-3-己烯-1-醇10 000倍液和β-紫罗兰酮1 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29.50±28.43、25.67±16.26、20.25±3.95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显著多于冠层的下层(P0.05),而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小船型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桶型诱捕器(P0.05)、实蝇诱捕器(P0.05)和夜蛾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结论 ]4月下旬到5月上旬,使用水杨酸甲酯与顺-3-己烯-1-醇30:1比例的混合物作为引诱剂,在早竹冠层的中层或上层悬挂小船型诱捕器,能够诱捕到更多的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17.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颜色改进型暗褐色拦截挡板诱捕器诱捕效果;将缓释的1-戊醇和2-戊醇单独或与信息素组合后,结合颜色改进型暗褐色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究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以期开发监测光肩星天牛的有效工具。【方法】在每个样地用尼龙绳分别将32个诱捕器(4种引诱剂×4种释放率×2种颜色)悬挂在柳树枝干上,3个样地共悬挂96个诱捕器。每天检查一遍诱捕器,统计、鉴定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的雌、雄数量。【结果】诱捕器颜色显著影响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暗褐色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为1.521头,显著高于黑色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1.063头(t=4.854,P=0.047),暗褐色诱捕器诱捕到的天牛雌性比为0.58,黑色诱捕器诱捕到的雌性比仅为0.45。在大约8周的田间诱捕期内,缓释量为135 mg·d~(-1)的1-戊醇和2-戊醇与褐色诱捕器组合,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数量均最多(8头),诱到天牛的雌性比分别为0.50和0.63。添加雄性信息素后,进一步增强了缓释量为135 mg·d~(-1)的1-戊醇或2-戊醇与褐色诱捕器组合对光肩星天牛的诱捕效果,尤其增强对雌性的诱捕效果,使诱到天牛的雌性比分别提高到0.55和0.67。【结论】可将暗褐色诱捕器与添加雄性信息素的释放量为135 mg·d~(-1)的1-戊醇或2-戊醇组合,作为监测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在罢外用陷井诱捕器和铒木研究了松树皮象(Hyllobius abietis)在春季婚飞期前后及秋季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春季和初夏,用α—蒎烯与乙醇的混合物作诱铒的陷井诱捕器比铒木诱得更多的皮象。在秋季,松树作铒木的诱捕器和短原木都能诱获刚羽化的雌成虫,但用α—蒎烯与乙醇混合物作诱铒的诱捕器诱不到雌成虫。在春季婚飞期前,α-蒎烯与乙醇混合物诱得的繁殖前雌虫与繁殖雌虫的数量大致相当,但松树作铒木的诱捕器和短原木所诱获的雌虫几乎全是繁殖前的。成虫不同时期对嗅角刺激反应的差别反应了行为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使用废旧饮料瓶自制成喇叭口型诱捕器与常用的三角式、水盆式诱捕器,同时安装苹果蠹蛾诱芯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越冬代雄性成虫进行了田间监测诱捕,对3种诱捕器诱捕效果和使用优缺点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喇叭口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优于三角式和水盆式诱捕器,且制作安装简单,成本维护管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