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稻虾共生高效种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稻虾共生"模式,利用稻田浅水环境既种稻,又养小龙虾(克氏原鳌虾),已在岳阳市云溪区试点示范成功,每667平方米产稻谷500公斤、小龙虾150公斤,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稻虾共生"模式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强、效益佳的特点,农户运用该模式的热情高涨,目前已辐射到岳阳楼区、华容县、南县  相似文献   

2.
南县大力发展稻虾共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几年来,南县依据县域湖乡优势条件,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强势推进稻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全县有适合开展稻虾共生的水稻田2.36万公顷,其中低洼稻田1.3万公顷。2015年全县稻虾共生面积达到4866公顷,每667平方米收入4000元以上,其中小龙虾产量突破1万吨,稻虾产值5亿元,综合产值规模突破9亿元,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的人数达到1.5万多人。2016年南县预计发展稻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1.3万公顷,为全县  相似文献   

3.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南县地处洞庭湖区,耕地面积5.84万公顷,盛产粮、油、菜、湘莲和生猪、鱼、小龙虾(克氏原螯虾)等优质农产品,素有"洞庭鱼米之乡"美誉。近年来,南县依据县域湖乡优势条件,积极推广稻虾生态种养高产高效模式,稻虾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16年,南县发展稻虾生态种养面积1.6万公顷,全年稻虾产值达到13.8亿元,养虾稻田每667平方米纯收  相似文献   

4.
唐建清 《农家致富》2010,(10):40-40
在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有许多低湖田、冬泡田或冷浸田,一年只种植一季中稻,9~10月稻谷收割后,稻田空闲到第二年的6月再种中稻。这些田采取淡水小龙虾和中稻连作,不影响中稻田的耕作,也不影响中稻的产量,每年每亩可收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小龙虾消费旺盛,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并且因为小龙虾养殖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小龙虾养殖快速发展。湖北省小龙虾的养殖面积超过6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潜江、洪湖、监利、汉川等地,养殖模式以稻田养虾和虾蟹混养为主,小龙虾精养也越来越多。下面介绍一下虾稻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华容县稻田养虾发展迅速,稻虾种养面积达到2万公顷。为了获取较好效益,稳健发展,确保水稻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方面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耐肥、抗倒、抗病虫害的高档优质稻品种,再参考小龙虾上市的时间和栽培方式的不同,选择合理生育期的优质品种,移栽和抛栽方式可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如兆优5455、泰优390等。  相似文献   

7.
南县好水源南洲,天下好虾出稻里.近年来,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稻虾产业,打造了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稻虾产业链,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跻身全国三强. 2020年,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4万公顷,产小龙虾10万吨,稻虾米原粮3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40亿元;稻虾种养每667平方米产值可达6000元,纯利可达3000元;稻虾产业从业人员达12.8万人,180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稻虾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虾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龙虾因其食性杂、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又因其肉味鲜美深受人们欢迎。本文介绍了稻田养虾的优势,从开挖虾沟、移植水草与稻草留田、幼虾放养密度与规格、投饲、日常管理、稻田田间管理、合理捕捞等方面总结了稻田养虾模式施工及技术规程,并提出了病害防治方法,以期为稻田养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稻虾共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洞庭湖区低洼湖田地势低洼,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土地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通过改造低洼湖田,研究了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及效益。结果表明:低洼田一季稻的利润约为575元/667m2,稻虾共作试验田利润约为1 661元/667m2;稻虾共作使大部分低洼荒废湖田得到充分利用,防灾减灾、生态效果明显,不仅提高了粮食安全水平,还增加了单位面积产值,单位利润是一季稻利润的2.9倍。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立体循环农业,适合在洞庭湖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在稻田中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开展了"一季中稻+一季虾"与"一季晚稻+两季虾" 2种"水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稻+一季虾"模式产值24.66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10.635万元/hm~2;"一季晚稻+两季虾"模式产值44.67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达19.620万元,2种模式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种一季稻养两季虾,农田每667平方米收益5000元,"身价"倍增。在醴陵市茶山镇铁河口村,村民吴发人从江苏引进小龙虾养殖,让村里的农田有了更多的产出。"稻田里养虾,虾吃昆虫,粪便还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绿色稻米能卖出好价钱,小龙虾备受市场欢迎。"吴发人说,"今年(2018年)合作社3.3公顷稻虾共养基地,目前仅小龙虾一项就卖出20多万元,成为农户增收新法宝"。铁河口村位于省道313沿线,渌江从村里流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安乡县生态种养模式多,主要有"稻田+""荷田+""林木+""蔬菜+"及"四水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高。"稻田+"为重点,一田多产忙数钱主要有4种"稻田+"种养模式: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及稻-蛙共生。汤家岗天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鸭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大田放养10只鸭,产稻谷600公斤,总产值约2500元,纯收益约1950元。潭子口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多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殖小龙虾有助于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目标,近年来,该模式在江苏省太仓市应用,可实现平均每667 m~2增收千元以上。为促进该模式在太仓市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从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放苗前准备工作、苗种放养、水稻栽培、稻田小龙虾日常管理、成虾捕捞等环节,对太仓市稻田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方广大的沿湖、沿江(河)地区,有许多低湖田、低洼田、冷浸田等;这些田1年只种1季中稻,每年9~10月份水稻收割后就一直空闲到第2年6月份。如果将这些稻田  相似文献   

15.
<正>稻田小龙虾养殖采用“繁养分离”模式,与同期自繁、自养稻田产出的小龙虾相比,出虾更早、大规格商品虾比例更大、经济效益更高,具体操作如下:一、稻田选择与改造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或黏土稻田。生产区域分育苗田和育成田,即1块育苗田(面积15亩),5块育成田(合计面积75亩)。  相似文献   

16.
正(续第9期第24页)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网箱养殖黄鳝和田沟养殖小龙虾的高产高效的种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混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大幅度增加了稻田的单位效益;二是有效改善养殖的水质条件,大大降低了虾、鳝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虾、鳝养殖产量和效益;三是充分利用饵料资源,有效减少了换水、调水次数,降低了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湖北石首市开发低湖田进行虾稻连作的热潮正在兴起,预计去冬今春全市将新增虾稻连作种养模式667公顷,按每667平方米(1亩)增纯利1000元计算,可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克氏螯虾俗名小龙虾,其生命力几强,繁殖率高,增长快,且一般不易发病。养殖小龙虾具有投资小、产量高、风险低、见效快等特点,已成为富农富民的新亮点。安徽宣城市从2000年以来改造低产稻田近230多公顷养殖小龙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和水产生态养殖的要求,2005年我们在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长山村惠农龙虾有限公司改造低洼田32公顷开展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新技术试验,取得十分理想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稻田水、土、光、热等资源养殖罗氏沼虾,使稻与虾达到高产高效,共生互利,我们进行了稻田养殖试验,初步探索并掌握了稻田养殖罗氏沼虾所需的配套设施、放苗要求及养虾与稻田用水、肥、药技术。在4公顷试验田中,667平方米产稻谷500千克,虾18.4千克,鱼37.6千克,是单一种植水稻效益的2倍多。实践表明,稻田养殖罗氏沼虾以单养或与滤食性鱼类混养模式为佳。1养虾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养虾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灌排方便、无污染、地势低凹、保水力强的田块为佳。在稻田四周开挖一圈环沟,上口宽1.5~2米,坡比1∶2,沟深0.8米左右。同时在田头…  相似文献   

20.
正每到夏季,"喝啤酒、吃龙虾"便成了不少人的"标配"。在合肥,大街小巷里的大排档和餐馆中,小龙虾舞动着"钳子"成为了餐桌上绝对的主角。而说起这美味的源头,却离不开合肥市郊的龙虾之乡——长丰县的"鼎力支持"。近年来,长丰县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17年全县"虾稻共作"综合种养面积突破6万亩,全县小龙虾产量1.4万吨,产值超4亿元。精品小龙虾、无公害虾稻米"双轮驱动",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