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星云湖径流区马铃薯控肥技术对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星云湖径流区马铃薯生产中,农户施肥过量导致土壤养分残余量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特别是对湖泊水质产生影响的实际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检测分析的方法开展了不同施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马铃薯施N量300~600 kg/hm2,块茎产量及N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随着施N量增加而下降,以施N量300 kg/hm2的最高,分别为56278.5 kg/hm2、64.3%、108.0 kg/kg、186.2 kg/kg;施P2O5量75 kg/hm2与施P2O5量150 kg/hm2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基本接近 (分别为55173.0、55911.8 kg/hm2),但马铃薯P 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均以施P2O5量75 kg/hm2的最高,分别为15.5%、40.5 kg/kg、711.0 kg/kg;同样施K2O量150 kg/hm2与施K2O量30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差异较小(分别为55173.0、55911.8 kg/hm2);施肥方法以基肥+1 次追肥的植株N、P、K吸收量最高,产量也最高。星云湖径流区冬作马铃薯控氮减磷施肥技术:施N 300~450 kg/hm2、P2O5 75~105 kg/hm2、K2O 150~225 kg/hm2为宜(对于前作为水稻或肥力差的田块可采用施肥结构的上限);基肥施用比例N、P2O5、K2O分别占70%、100%、70%,均匀撒施于播种沟(肥料不能与种薯接触),余下肥料于现蕾期前兑水浇施。研究结果已应用于当地的冬马铃薯生产,实现了高产高效,同时削减了农田氮磷流失量,对星云湖水治理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氮素利用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 0、80、160、240kg/hm2)对冬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根、茎、叶及块茎全N含量;施N量在0~160kg/hm2范围,马铃薯茎、叶、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继续增加施N量,茎、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增加不明显;马铃薯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及氮素块茎生产效率随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马铃薯收获后,施N量为0~80kg/hm2的种植地0~30cm土层碱解氮含量不同程度下降,施N量为160~240kg/hm2的各土层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但施N量对土壤全N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施N量应控制在80~160kg/hm2。  相似文献   

3.
直播水稻氮磷钾配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给直播水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氮、磷、钾施肥量的不同配比试验,探索合理的直播水稻配合施肥量。以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和穗粒数,进而表现在产量上差异极为明显,氮磷钾3种肥料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氮、钾、磷。在本试验地肥力条件下,推荐氮(N)、磷(P2O5)、钾(K2O)施肥量分别为:224.85 kg/hm2,31.30 kg/hm2,296.45 kg/hm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水稻植株N、P、K累积吸收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增加了水稻分蘖盛期后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中后期对N、K养分的需要,到成熟期,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时水稻植株N、K累积吸收量比仅施化肥处理的高,翻压紫云英更有利于水稻籽粒的形成。在翻压紫云英22500 kg/hm2后,以施用N 132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化肥常规用量的80%)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水稻产量达到9424.5 kg/hm2,比单施化肥增产5.19%,增产达显著水平。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可以减少20%,利用紫云英作稻田绿肥,能达到增收节支、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杂交玉米禾玉9566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用为氮磷钾。施氮、钾能提高玉米子粒和茎叶中氮、钾含量,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施钾可提高玉米子粒对氮、磷养分吸收量;氮磷钾三因子中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表现为氮钾磷。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子粒中氮、磷含量和子粒氮磷钾各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100kg经济产量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2、0.90、2.2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3.28%、15.43%、48.79%,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7、5.59、3.34kg/kg。  相似文献   

6.
氮、钾施用量对中粳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楠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3-127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N、K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量为262.5kg/hm2和施kcl为37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N量为262.5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糯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糯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增加糯玉米穗粒数和粒重,提高经济产量与鲜穗商品性,鲜穗产量为988.3kg/667m~2,并可有效促进糯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籽粒含K量和茎叶N、P含量,籽粒和茎叶的N、P、K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N、P、K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生产100kg糯玉米籽粒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3.94kg、1.38kg、5.4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41.88%、14.01%、40.10%,农学效率为10.87、3.69、5.16kg/kg。施用氮磷钾3因子中,对糯玉米经济产量的影响和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氮钾磷,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果最为明显。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糯玉米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产量,增加养分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生产实际中,要优化氮磷钾配合施用,尤其注重氮肥的施用,提升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对红花草固氮根瘤菌生长及种植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展有机水稻,以红花草-有机水稻轮作培肥水田土壤肥力,研究氮、磷、钾对红花草固氮根瘤菌生长及种植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红花草的合理种植、培肥地力提供依据。2012—2013 2年稻后茬种植红花草,过冬前分别单独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不施肥为对照,探讨不同肥料不同用量对红花草产草量、固氮根瘤菌数量、固氮根瘤菌重量的影响及种植后的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草前期补施氮、磷、钾,氮素对红花草的影响较大,在施氮75 kg/hm2(N 46%)时,产草量最高,固氮根瘤菌数量最多,固氮根瘤菌重量大;种植后土壤全氮变化表现为不同施氮量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磷、施钾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先降后升;土壤速效磷变化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钾各处理增幅趋势表现不明显;土壤速效钾变化表现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变化趋势是随肥料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在施氮150 kg/hm2(N 46%)、施磷300 kg/hm2(P2O5 12%)时,土壤速效钾增幅达最大;土壤有机质变化表现为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所以,种植红花草,前期适当补施氮、磷、钾,可以提高红花草产草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基肥施入深度对化肥利用率和水稻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基肥施入深度0(T2)、5 cm(T3)、10 cm(T4)、15 cm(T5)5个处理,对比研究基肥施入深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入深度对各生育期水稻叶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成熟期茎生物量影响明显,基肥表施和深施5 cm时可显著增加水稻茎生物量,深施10,15 cm时,茎生物量明显低于基肥表施(P<0.05);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的氮、磷、钾吸收量受基肥施入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成熟期茎的氮、磷、钾吸收量因基肥施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氮素和钾素收获指数受基肥施入深度影响显著(P<0.05),且随施肥深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磷素收获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磷、钾各元素利用率最高时的施入深度不同,氮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10.5 cm;钾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7.0 cm;基肥施入深度对水稻茎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大于对水稻叶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适当增加基肥正位施入深度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基肥施入深度在7.0~10.5 cm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以6个谷子品种(公谷88、晋谷21、长农47、长农35、冀谷41和豫谷35)为材料,设不施氮生理成熟收获(N0T1)、不施氮生理成熟延后14d收获(N0T2)、施氮150kg/hm2生理成熟收获(N1T1)和施氮150kg/hm2生理成熟延后14d收获(N1T2)4个处理,研究其对谷子产量、养分积累、小米叶酸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谷子的穗粒数、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磷积累量,延迟收获提高了谷子千粒重和籽粒产量,降低了地上部钾积累量和小米叶酸含量。施氮和延迟收获降低了小米糊化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最终黏度,施氮降低其回升值,N0T2处理提高小米的糊化温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穗粒数、植株地上部氮和磷积累量呈正相关,与主要糊化参数呈负相关,小米总叶酸含量与植株地上部氮和钾积累量呈正相关,与糊化回升值呈负相关。施氮和延迟收获均有利于籽粒产量的形成,但降低了小米糊化特性,施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延迟收获对地上部钾积累量和叶酸含量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与效果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本地区水稻的肥料效应函数,获得土壤肥力中等水平的水稻最佳经济产量为642 kg/667m2,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是N 5 kg/667m2,P2O5 3 kg/667m2,K2O 4.5 kg/667m2,N、P2O5、K2O比例1.0:1.0:1.5。该地区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作用大于磷钾肥。研究结果为本地区水稻合理确定肥料品种、配比及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钾肥对缺钾稻田晚稻产量、钾肥农学效应、植株钾素含量、植株吸钾量、钾肥利用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南方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叶面钾肥采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硝酸钾,试验设13 个处理,测定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钾,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硝酸钾、尿素、治虫药混合喷施都可以提高缺钾稻田晚稻产量,喷施氯化钾的增产效果最好。分蘖盛期叶面喷施钾肥效果最好,其次是始穗期,幼穗期喷施效果最差。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与氯化钾混合喷施以及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氯化钾、尿素与治虫药的混合喷施都有利于提高晚稻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叶面喷施不同钾肥对晚稻稻草全钾含量影响较大。对缺钾稻田晚稻生长,喷施叶面钾肥只能作为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根部施肥。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超级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稻组合‘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施钾水平,最后是施磷水平;氮、磷、钾肥合理配施能最大的提高超级稻的产量,在每公顷施N、P2O5、K2O为270 kg、150 kg、270 kg时,可得到最高产量,此时肥料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最大;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超级稻产量的贡献是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4.
云南紫泥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和建立云南紫泥田水稻施肥指标体系,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水稻肥效试验,研究了紫泥田水稻氮磷钾施肥效应,拟合建立了氮、磷、钾因素与稻谷产量的肥料效应数学方程,初步建立了云南紫泥田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建议水稻高产量N、P2O5、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334.5~363.0 kg/hm2、31.5~288.0 kg/hm2、154.5~225.0 kg/hm2,目标产量9769.5~13191.0 kg/hm2;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35.05~316.5 kg/hm2、7.65~252.0 kg/hm2、21.0~225.0 kg/hm2,目标产量9690.0~10183.5 kg/hm2。生产一百公斤稻谷所吸收的纯N为1.98 kg,纯P2O5为0.61 kg,纯K2O为2.64 kg;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3.53%、7.66%、5.94%,氮、磷、钾肥综合利用率为48.02%;基础地力贡献率为62.78%。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化特性、施氮量对植株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每生产1 000 kg稻谷的氮、磷、钾需要量(RAGPPG)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肥处理对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RAGPPG中的氮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RAGPPG中的磷、钾影响不显著。氮、磷、钾收获指数间和RAGPPG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AGPPG和收获指数均与稻谷产量水平没有相关性。经逐步回归分析,RAGPPG和氮、磷、钾收获指数均分别与试验点所处地理位置、施肥水平及土化特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5972~0.8404和0.7637~0.8804。可作为制定各地水稻高产高效相应的氮、磷、钾施肥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 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 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 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 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 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 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 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 生育后期较高, 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 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 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 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 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保证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施用和水稻专用控释肥的生产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肥处理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相比,等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减氮控释肥、种子保姆肥不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施肥量相近下,控释掺混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稻吸收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20.3%、2.7%~40.8%、-8.2%~39.9%;水稻籽粒增产6.90%~15.3%,达显著或不显著水平;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增加6.07%~29.91%、41.86%~85.57%、38.57%~95.43%;田间控释掺混肥处理比普通肥处理每公顷多收入537~1296元。控释掺混肥能有效简化水稻栽培,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广水稻专用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8.
钾对不同早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在钾胁迫和供钾充足条件下产量及对钾素的吸收利用,为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合理施钾提供科学依据。以13个早稻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生育期生物量、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钾含量,计算钾的吸收量。结果表明:13个早稻品种不施钾处理的产量变幅为5080.0~6653.3 kg/hm2,平均为6214.4 kg/hm2,变异系数为6.73%。施钾处理增产量变幅为-80~1646.66 kg/hm2,平均增产量为716.41 kg/hm2,变异系数为59.62%。不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89.8~154.2 kg/hm2,平均为116.4 kg/hm2,变异系数为15.3%。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124.1~193.1 kg/hm2,平均为157.0 kg/hm2,变异系数为12.6%。‘湘早籼32号’的增产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达到24.44%,‘陵两优211’和‘中早39’的增产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分别为1.47%和-1.23%。供试的13个品种早稻中,‘湘早籼32号’为钾素敏感型品种,施钾能使该品种早稻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陵两优211’和‘中早39’为低钾耐受型品种,施钾对这2个品种早稻增产潜力不大,在种植期间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农户在水稻上科学施用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探索了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利用2007—2012年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60组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闽清县水田施用磷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3.8%、3.2%与3.7%,加权平均为3.5%,施用钾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4.6%、8.0%与6.9%,加权平均为6.8%。有效磷、速效钾与对应的缺素/平衡施肥稻谷相对产量均呈显著的对数拟合关系。以相对产量0.95为丰缺临界标准,早稻、晚稻与单季稻有效磷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9.3 mg/kg、16.9 mg/kg与11.1 mg/kg,加权平均 12.8 mg/kg。早稻、晚稻与单季稻速效钾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60.4 mg/kg、71.2 mg/kg与66.4 mg/kg,加权平均66.9 mg/kg。与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第四次制订的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相比,有效磷临界指标基本相当,但速效钾临界指标低了13.1 mg/kg。上述说明,闽清县水田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磷肥,且施用钾肥重点是土壤速效钾小于67 mg/kg的水田。  相似文献   

20.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