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用冷冻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C.G.&Th.Nees)Bl.〕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外角质膜较厚;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叶肉组织不甚发达,具分泌腔,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疏松的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有发达的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1∶1.6;主脉发达,为外韧维管束,具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侧脉有发达的由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延伸区。这些特征反映出阴香叶片结构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显示,从横切面观察,火棘叶片解剖结构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大部分组成。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都是单层,排列整齐有序,外切向壁加厚为角质层,无表皮毛,下表皮的气孔凸出叶表面,有孔下室。典型异面叶,叶肉分化明显,富含叶绿体,栅栏细胞长柱状,排列有序,整齐划一,2~3层,海绵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形状不一,大小不一。主脉维管束发达,充分体现了其运输功能,另在维管束上下两侧有少量的机械组织,侧脉维管束结构简化。以上特征与干旱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植纹鉴定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大叶野豌豆(V.pseudo-orobus)叶片作比较解剖学研究,旨在了解其种间叶片结构差异及其生态适应性,为野豌豆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野豌豆叶片均为异面型;气孔突出,为无规则型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栅栏薄壁组织1层,海绵薄壁组织发达;主脉由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山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浅波状、C型,气孔长宽比较小,叶片表现较原始;角质层较薄,纹饰为线状、颗粒状;无表皮毛;栅栏薄壁组织较薄,海绵薄壁组织有明显胞间隙,耐阴性较强;大叶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深波状、F型,气孔长宽比较大,叶片表现较进化;角质层较厚,纹饰为线状、脊状,下表皮细胞较厚,有单细胞表皮毛,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栅海比和细胞结构紧密度较大,细胞结构疏松度较小,主脉及维管束较发达,抗旱性、抗虫性和抗寒性较强.研究表明,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叶片表现出的结构特征是对生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喀什霸王(Sarcozygium kaschgaricum Boriss)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喀什霸王叶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栅栏组织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内方,为等面叶。从叶片横切面上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层较厚,上表皮角质层较下表皮的厚,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仅分布在下表皮上,微下陷;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1~2层圆柱形细胞组成,其外层细胞转化为异细胞,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约为1∶2,海绵组织位于叶片中央,细胞呈凌乱分布下表皮内具有1~2层由异细胞组成的下皮层;主脉发达。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植物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高山离子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根次生结构具较厚的周皮,次生韧皮部中具发达的腔隙薄壁组织。茎的初生结构中,皮层和髓部具发达的腔隙薄壁组织;在次生结构中无周皮,表皮和皮层均存在。皮层中除具腔隙薄壁组织外,还分布有由异常形成层活动形成的壁非木质化加厚的厚壁组织,紧邻髓部的木质部中也有呈连续花环状分布的壁非木质化加厚的厚壁组织。叶片表皮细胞壁具非木质化加厚的特点,叶肉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栅栏组织细胞3~4层,主脉维管束上下两侧均有壁非木质化加厚的厚壁组织,主脉维管束与上、下表皮间的薄壁细胞均含有叶绿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地对绵剌和蒙古扁桃两种旱生植物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进行观察。观察结果为:它们的上表皮都产生了一些大型的泡状细胞,绵刺的上下表皮细胞形状相近,而且都有气孔分布,蒙古扁桃的上下表皮细胞差异较大,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叶肉的栅栏组织十分发达,两种植物的叶都属等面型叶;叶脉的维管束鞘明显,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野生头花蓼、GAP基地种植头花蓼、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选育的四倍体及其二倍体头花蓼品种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期望为头花蓼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指甲油印迹法,分别对4种头花蓼叶片结构和叶表皮进行观测。[结果]头花蓼叶片气孔器为无规则型,上表皮气孔数明显少于下表皮。表皮毛仅分布于叶脉上,下表皮相对较多。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2个部分,其中栅栏组织2列,细胞呈长柱形;海绵组织细胞近圆形,排列疏松。叶脉为外韧维管束类型,主脉具两个维管束,上下排列,近轴面维管束较小,其韧皮部朝下,木质部朝上;远轴面维管束相对较大,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与近轴面维管束相反。[结论]在研究的4个头花蓼材料中,与其他3个二倍体品种相比,多倍体形态解剖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四倍体品种气孔密度较小,叶片较厚,栅栏组织发达,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潮州产抗癌植物穿心莲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冷冻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潮州产抗癌植物穿心莲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穿心莲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上、下表皮细胞均含有长椭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细胞,且上、下表皮均被有少数腺鳞.气孔类型为横列型,下表皮密布,上表皮仅有零星分布,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为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组成,贯穿于主脉上方,海绵组织排列疏松;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约为1:2.28.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呈月牙形.上述特征主要与穿心莲的生活特性以及其生长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一球悬铃木叶结构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一球悬铃木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片厚度150μm.一球悬铃木叶表皮及叶脉和叶柄上密被绒毛和星状毛,主脉上下的表皮细胞小且排列紧密;叶肉上、下均有栅栏组织,并且较为发达,海绵组织弱化;叶脉发达;气孔密度大,21.4个/单位面积,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根和叶片的解剖学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其不定根为肉质,具有发达的复表皮,复表皮最内层细胞具有分生组织细胞,向外分裂形成新的细胞;根尖组织分化属封闭型,根冠与表皮同源,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初生本质部多原型。叶为等面叶,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外壁均被有厚的角质层,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为肾形,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叶肉细胞同型,无栅栏细胞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平行脉序,维管束具有维管束鞘。  相似文献   

11.
依托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高山珍稀濒危植物牛皮杜鹃、毛毡杜鹃及苞叶杜鹃的叶片结构,分析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种杜鹃叶片均为异面叶,具表皮附属物。上表皮由1~2层细胞组成,有角质层,无气孔器;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分布。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2~8层,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中脉维管束为圆形外韧型。此外,叶片的表皮附属物类型,气孔器特点,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方式等差异明显。3种杜鹃植物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既为种间鉴别提供了依据,也反映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我国青藏高原66种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叶解剖特征与海拔、生长季降水及生长季均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具有很多适应高寒环境的结构特征,如表皮层厚且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显著,表皮毛等表皮附属物发达,异细胞丰富,通气组织普遍发达等;叶片各组成部分厚度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海绵组织厚度变异最大,其次为上角质层、下表皮层、下角质层、上表皮层、栅栏组织,叶片厚度的变异最小;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协同进化,上下角质层厚度呈强烈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相关性最强;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与海拔、生长季降水、生长季均温3个重要环境变量呈较弱的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减小,而随生长季降水和生长季均温的增加叶片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霍山石斛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石斛叶为等面叶 ,气孔四列型 ,仅分布于下表皮。平行叶脉 1 3条 ,大小相间排列于叶肉中。茎表皮为 1层较小的扁长方形或椭圆形细胞 ,外侧具金黄色角质层 ;基本组织中散生有 2 3条外韧有限维管束。根被由 4~ 6层薄壁细胞组成 ,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鞘均由 1层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相间排列组成 ,薄壁细胞为通道细胞。辐射维管束六原型 ,无髓。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石蜡制片法,观察到舟果荠有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构特点。它的根系分布在土壤的表层。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大。根、茎、叶中都有大型的薄壁细胞。茎和叶的表皮细胞外壁还有角质层。叶肉主要为栅栏组织。主脉上表皮内侧和茎的皮层细胞都有叶绿体。它属四碳(C_4)植物型。根以皮层木栓化,代替表皮。在茎的维管束之间有厚壁细胞。根的皮层从初生构造到次生构造,只是体积长大而无数量增加。根、茎、叶中无贮藏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缺镁与正常供镁的菜豆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了缺镁对菜豆植株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培养的菜豆植株叶片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增多,并有淀粉粒积累。外部表现出严重缺镁症状后,叶片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形态,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最后细胞破裂,内溶物丧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结构均消失,叶片厚度减少。叶柄和茎的粗度在缺镁时较小,叶柄中维管束发育不良,数目少。叶脉中维管束占的比例小。叶脉韧皮部细胞膜上ATPase活性在缺镁时较低,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上黑色的铅沉淀少;正常供镁的主脉韧皮部细胞间胞间连丝较多。  相似文献   

16.
柑橘速衰病毒侵染墨西哥酸橙〔Citrus aurantifolia(Christm.)Swing〕叶片后,叶脉维管束鞘厚壁组织细胞表现典型的退化。强株系CTV-3侵染墨西哥酸橙后,脉明明显的区域,有63%的维管束鞘厚壁组织细胞退化,脉明不明显的区域仅有34%~48%的退化;弱株系T-TX8侵染后,厚壁细胞衰退率最高的仅39%,不透明区域所有细胞均完整,与对照一致。CTV-2、T-TX8、T-TX9、T-TX24等另外4个柑橘速衰病毒株系分别侵染后,主支脉、中脉、叶柄雏管束鞘厚壁细胞的衰退与对照差异显著(P=0.0001,F=80.60,df=4,7),健康植株厚壁细胞没有退化。对Mycosphaerella citri Whiteside侵染的柚子(Citrus paradise Macf.)和甜橙(C.sinensis L.)的叶片横切比较表明,黄甜橙的侵染可扩展到软组织细胞,红柚子侵染后栅栏组织下的软组织明显增生,二者上下表皮均有大量侵染点。Orlando tangelo,Marrs orange和Star Ruby柚子叶片下表皮的侵染点比上表皮多。试验表明:用Fungi—Flour进行荧光染色,是研究病毒及真菌侵染植物组织病理解剖的快速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结构植物学实验表明:铁皮石斛叶为等面叶,主脉处凹陷,两侧较厚;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保卫细胞肾形,属四列型,叶脉较细,大小相间平行排列于叶肉中间,茎的基本组织由多角形或椭圆形的大型细胞和多数充满颗粒状物质的不规则形有4层细胞;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鞘均由一层厚壁细胞和薄壁的通道细胞排列组成;辐射维管束十原型,中央为大而明显的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