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代茶诗五百余首,数量虽然远不如宋朝,但是在诗人数量和茶著方面已经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茶与诗人,诗人与茶,相互影响并形成了唐代瑰丽的茶文化内蕴。茶诗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既传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又融合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既扩大了诗人的题材,又丰富了唐诗的艺术特色。饮茶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媒介,诗人酬唱更是诞生茶诗的主要途径。茶文化在文学上的萌蘖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经过历史的演进,至唐代内蕴底定。  相似文献   

2.
唐诗与《茶经》湖北襄阳师专附中郭孔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出现了新的高潮。而唐代有关的茶事的诗歌,则是唐代茶文化高潮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激起唐代诗人们赞美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陆羽《茶经》的流传。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是较少的,以咏茶为主题的诗则更少...  相似文献   

3.
黄山茶诗     
中国是茶的故乡,诗的国度。茶诗是二者巧妙结合的一朵奇葩。黄山为著名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诗相应佳作迭出。这些诗作,或吟名泉、咏煮茶,或赞茶功、歌茶人,优美的诗句表明了诗人对茶的深切感受,美不胜收。纵览这些诗作,无论是黄山本籍人咏茶,抑或是外籍人沤歌黄山茶,它们都是中国茶文化长廊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黄山茶叶发展史中瑰丽的篇章。唐代我国唐代以前无“茶”字,其字为“茶”。因时间久远,史籍匮乏,有关黄山茶的茶诗难以稽考,暂缺待补。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同时又是我国诗歌创作最为…  相似文献   

4.
朱熹现存茶诗十二首,可分为种茶诗、采茶诗、饮茶诗、遗迹诗、涉茶诗,这些茶诗体现了诗人愿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隐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冯文开 《农业考古》2004,(2):231-234
北宋时期茶文化相当繁荣,不仅士人茶文化和宫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渐兴起。他们对茶的使用价值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五彩绚丽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阶层的茶诗和饮茶最能体现宋代的茶文化精神。他们以茶入诗打破了唐代诗人以自然意象为题材的圈囿,在此基础上咏茶诗大量  相似文献   

6.
香茗咏     
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犹如一盏馥郁芳香的美酒,饮后,余香留口,令人神怡。无怪乎唐代诗人元稹在咏茶《七宗诗》中记及:“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我国是“世界茶祖”之国,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茶与诗、茶与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的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称“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十个春秋。为了研究茶树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他曾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世界上第一部仕人的茶叶专著《茶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阳  相似文献   

7.
茶诗话     
一、自古诗家多茶客记得两年前,正值溽暑难当的酷夏时节,从《天津日报》上读到了一羽先生的一组茶话,恰似清风徐来,直沁心脾。这组文章本身,就象是一杯清茶,恬淡中蕴涵诗意,平易中不乏真知,自“饮”过之后,我便也迷上了茶——不仅迷上喝茶,而且迷上了茶诗茶文,每每啜茗品诗,不禁口有茶香,心有茶韵,何乐如之。目下,又到了溽暑时节,我想这“茶香茶韵”似乎不能专而为私,于是,便想到了接续一羽先生“茶话”的余韵,不揣浅薄地写出一组“茶诗话”,一以供茶友们消暑解闷,二以就教于大方之家。茶与诗的“联姻”,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翻开中国诗人们的诗集、词集,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唐代以后几乎没有哪个诗家不曾写到过茶,更有一些大诗人简直到了嗜茶如命的地步。李白、杜甫都有绝妙的茶诗传世,白居易把茶引为终生“知己”,曾作过五十多首咏茶诗,其中有一首《琴茶》诗则公然点明  相似文献   

8.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苏轼历史名人文化的多维研究、保护传承与传播交流,挖掘苏轼茶诗资源及其当代经济文化价值,本文以苏轼茶诗为微型窗口,依照诗人认知生命局囿—珍惜热爱生命—定位生命人格的基本逻辑,对苏轼茶诗中或隐匿或彰显的生命寄寓进行梳理与阐发。苏轼茶诗中的生命寄寓,集中表现为:对生命苦短易逝、人生处世艰难等方面的清醒认知;探索揣摩茶功效、体悟参与茶实践等方面表现的对生命的珍惜热爱;将茶比附求真去伪之"佳人"、刚直独立之"君子"、闲适自存之"高人"的生命人格定位。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茶文化的繁荣时期,也是诗歌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那么,分析唐代的茶文学就是相当必要的。茶文学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唐代,特别是中晚唐以后发展得较为繁荣,不仅有繁荣的茶诗,还有繁多的茶著和茶文,其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大体而言就是饮茶风尚的流行和唐一代文学本身的发展和繁荣。另外,茶诗文学的文化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它显现着士人的寄托、精神和生命。  相似文献   

11.
对于饮茶的历史发展进程,历来人们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即宋徽宗)时盖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1)历代文人爱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茶诗词.与宋代品茗风尚的广为盛行相呼应的,是此际有370多位爱茶人写过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理论专著等相关著述,其中茶诗、茶词有一千多首,是唐代的两倍.众多的茶诗、茶词之作,从茶的制作、茶艺、茶道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品茗风尚,本文拟以茶诗词为辅证,从一个侧面来看宋代之品茗风尚.  相似文献   

12.
名人咏名茶     
“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古往今来,不少名人漫游名山大川时,品茗之余留下了许多吟咏名茶的佳作名篇。四川蒙顶山茶自唐朝就享有盛名,一些诗人名士留下了许多咏蒙顶茶的诗篇,读来脍炙人口。唐朝的黎阳王专门写了赞蒙山白云茶诗:“若教陆羽持公道,应是人间第一茶。”唐代白居易的“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他把蒙山茶同著名的古典曲牌”绿水”相提并论。文彦  相似文献   

13.
刘焕群 《农业考古》2003,(2):164-165
陆游 ( 1 1 2 5- 1 2 1 0年 )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作诗万余首 (今存九千三百余首 )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著作。陆游爱国也喜茶 ,先后写下以茶为题材的诗篇有三百九十多首。而唐代白居易只写了六十多首 ,宋代梅尧臣也只写了六十多首 ,苏轼写了八十多首 ,明代文徵明写了一百五十多首 ,清代的厉鄂写了八十多首 ,乾隆帝写了一百多首。陆游的茶诗居历代诗人之冠。那么陆游为何写了如此众多的咏茶诗呢 ?一、世风所致宋代茶风极盛 ,其品鉴之精 ,陈义之高 ,前所未有。风…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座高峰,也造就了宋代茶诗的空前繁荣。曾几作为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诗人,其生活中离不开茶,自然也留下很多咏茶的诗篇。他的茶诗,内容多样,既有茶类的介绍,又有茶艺的展示;既有与友人赠茶以促进情谊的茶俗,也有或轻松闲适或低沉苦闷的茶情。曾几的茶诗总体风格清淡活泼,其茶诗不仅丰富了他诗歌的内容,也体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15.
赵俊卿 《农业考古》2012,(2):109-112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又是茶的故乡,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皆茶人,中国古典诗歌与茶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仅仅把饮茶品茶斗茶当做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借咏茶以写人状物抒情明志。诗因茶而兴浓,茶因诗而名远,茶与诗结缘形成茶诗,广义的茶诗不仅包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茶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诗人一生与茶结缘,不可一日无茶。他歌咏了茶的清香与茶瓯的别趣,描述了茶的解乏、提神、驱睡等功能,也提及饮法不当导致疾病的烦恼。杨万里对煮茶之水,茶叶品质以及分茶技艺的生动描述,有利于读者认识宋代茶生活,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在文学上,茶成为诗人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杨万里用茶来同文士交往,所作茶诗体现出浓郁的家乡情结。他还以茶来论诗和品诗,品题中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17.
茶叶的芳香之气和秀美之质,不仅最受历代的医家的看重,而且也博得许多文人墨客的垂青,因此在诗章辞赋中,关于茶功绩的颂词屡见不鲜,绚丽多彩的诗篇,美不胜收。早在1700年前的西晋时,诗人张载就已经写下了第一首咏茶诗:“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古代的“荼”,也就是现代的茶。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诗的时代,唐代诗人几乎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唐诗人卢仝嗜茶如命,又擅长煮茶。他的名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花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  相似文献   

18.
方成军 《农业考古》2000,(2):158-160
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皆有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从咏瓷诗几乎都是咏吟茶具来看,唐代咏瓷诗的兴盛与唐代盛行饮茶以及对瓷茶具的需求有关。本文在唐代社会饮茶习俗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唐代诗人笔下的咏瓷诗来考察唐代的瓷茶具。       一 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与唐代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王褒《僮约》已有“武阳卖茶”、“烹茶尽具”之句,表明汉代已有饮…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3月25日,为著名茶诗专家、杭州余杭茶人钱时霖(1934-2013)逝世三周年,他与姚国坤、高菊儿合编的《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上、中、下三册),经过三年多编校,最近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小32开精装,精致美观。共收集茶诗6080首,其中唐代665首、宋代5298首、金代117  相似文献   

20.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华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天赋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u".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载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对《诗经》中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