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蛙养殖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曲折.林蛙的陆地阶段的养殖是林蛙养殖的关键,养殖中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林蛙陆地阶段的养殖.本文依据养殖者多年的经验的总结和养殖研究中技术的积累而成,以期为林蛙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无公害养殖观念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养殖理念也逐步得到了广大渔民的接受和认可.实践证明,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不仅改善了水产业落后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方式,提高了养殖产量和产品质量,而且使水产养殖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目前沿海地区海参人工养殖主要有井盐水工厂化养殖、滩涂围塘养殖、浅海底播养殖等几种方式.其中井盐工厂化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海参的环境控制和防疫复杂,产品品质难以有效保证.围塘养殖是目前海参养殖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面临的成本、质量、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单位水面投苗密度大、成活率低、产品品质低、产出率不高,成为制约围塘养殖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众对水产品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淡水养殖的规模日益扩大.其中池塘养殖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在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殖池塘单产和养殖产品品质.只有掌握了水质的变化特点,才能人为的控制和改善水质,才能提高池塘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 《中国水产》2012,(10):43-45
A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海参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在许多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育苗、投石、增殖、管养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为使海参养殖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规模养殖病害、药物残留及品种退化等严重后果,必须推广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应用,如海上网箱养殖和浮筏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育新的养殖品种,大大缩短了海参生长时间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对海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产量的不断提升,病原种类越来越多,病害程度愈发严重,养殖的可控性也在下降.另外养殖废水大量排出,导致养殖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养殖可持续发展. 如何找到环境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业内人士一直努力从养殖投入品、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多层面去寻找答案,中山市海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海诚")则开始尝试全程可控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7.
经过科研工作者和养殖技术人员的探索研究,近几年海参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模式呈多样化.海参养殖逐渐成为北方水产行业中重要的产业.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海参的池塘养殖情况.  相似文献   

8.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蛙养殖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曲折.林蛙的疾病防治关系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但林蛙发病有时也要积极科学的治疗.本文依据养殖者多年的经验的总结和养殖研究中技术的积累而成,以期为林蛙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秋冬季小龙虾养殖作为新一轮养殖的开端,影响来年小龙虾养殖的节奏,所以做好冬季养殖管理尤为重要.笔者对稻虾秋冬季养殖技术进行浅析,以期为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麒麟菜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养殖产量不断提高,目前海南的麒麟菜养殖种类有琼枝和异枝麒麟菜,主导养殖模式有水泥框网片养殖、延绳式养殖和绑苗播植养殖等.其中水泥框网片养殖是近两年来发展的模式,为了比较三种模式的特点和养殖技术,我们根据本地区养殖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期为麒麟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淡水鱼健康生态养殖,可以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降低病害损失,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品出口、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提高、养殖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病害越来越严重,为使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必须得到大力倡导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仿生机器鱼的投入使用将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新的血液与运作监管模式.相较于传统水产养殖行业,其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特点,符合新时代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设定密度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养殖池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和养殖效果,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在室外循环水养殖设施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投苗规格为0. 158 g/尾,养殖密度为600尾/m~3,使用14口面积为15 m~2的水泥池进行试验,养殖周期120 d。结果显示:在养殖试验期间,试验池养殖水体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 81±0. 99) mg/L,亚硝酸盐氮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 00±3.96) mg/L,p H 7. 48±0. 36,弧菌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20±77) cfu/m L;经过120 d的养殖,对虾的平均全长达到(14. 022±0. 269) cm,平均体质量达到(15. 748±1. 803) g。研究表明,在室外循环水养殖水泥池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凡纳滨对虾养殖,具有养殖存活率高、换水率低、养殖产量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内的养殖情况表明: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病害相对较少,养殖成功率高于海水养殖,适合在内陆淡水池塘推广.本文主要针对南美白对虾在碳酸盐钠型池塘养殖中,水质调控、养殖模式、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在碳酸盐钠型盐碱池塘养殖是可行的,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5.
鲟鳇鱼养殖技术之一水库网箱养殖鲟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鲟鱼养殖在广大地区得到推广,但许多养殖户都局限在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成本明显偏高.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降低养殖成本,浙江省东阳市横锦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鲟鱼的传统养殖模式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域日趋恶化,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由此引发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保障水体生态平衡,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已成为目前水产养殖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观音阁水库位于辽宁省本溪县境内,坐落于太子河干流上,正常水位255.2米,流域面积2795km2,养鱼水面47.33km2,在水库养殖分类上属大型水库.最高水位时库水最深处约60米,库区最大长度为35km,为典型山谷型水库.水库多年平均封冻期约100天.大水面养殖通常是指利用水库、湖泊、江河等大型淡水水体养殖水产品的一种养殖方式.可分为集约化养殖和粗放型养殖两种模式.粗放型养殖模式又可分为增殖型和投放式两种养殖方式,如向水库投放大银鱼受精卵即为增殖型养殖,向水库投放鲢、鳙、青、草等四大家鱼鱼苗(种)即为投放式养殖.有时一种鱼类既有增殖型养殖又有投放式养殖,如向水库放流鲤、鲫鱼苗(种)等的养殖.为保护库区水质和渔业资源,观音阁水库所有水产品养殖全部采用粗放型养殖模式.即每年向水库中投放一定数量的各类鱼种或鱼卵,不投放任何饵料,利用水库内的天然饵料资源进行放牧式养殖.以下介绍观音阁水库粗放型养殖鲢、鳙等商品鱼各生产环节中的有关技术流程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现状 (一)养殖情况 1.规模布局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大的品种.2018年,我国草鱼养殖产量550万吨,占淡水养殖鱼类产量的21%.我国草鱼养殖分布较广,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养殖.长期以来,中南地区、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是草鱼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1999年初引入我镇进行池塘养殖.目前已成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主要养殖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放养密度的不断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我镇目前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就我镇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技术关键,编写如下养殖技术规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鲍传和 《淡水渔业》1998,28(2):23-24
在池塘养殖时主养品种(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在养殖中保持良好水质,简称80:20模式.这一健康养殖模式打破传统思想、改变放养结构、改进养殖方法、快速提高渔业生产水平.安徽省内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已开始实施这一养殖,养殖的产量、效益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本文就1997年在安徽省内几家渔场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