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声音:努力使退牧还草工程真正成为生态富民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本世纪初期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旨在通过围栏建设、补播改良以及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协调发展。该工程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当前,必须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2004~2013年,肃南县共实施退牧还草工程12期,工程涉及全县6乡1镇82个行政村的4 501户农牧民,涉及牲畜106.48万头(只)。共围栏天然草原86.67万hm2。其中,禁牧38.67万hm2,休牧46.67万hm2,划区轮牧1.33万hm2,并在禁休牧区补播改良天然草原补播改良342万亩,草地生态趋于好转,有效地遏制了草地生态恶化的趋势,逐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区  相似文献   

4.
在新源县草原生态逐步退化、农牧民增收困难时,通过围栏封育禁牧休牧轮牧、补播改良草场、毒害草治理、鼠虫害防治,开发人工饲草资源,增加家畜冬季饲草供给量,延长冷季舍饲,缩短放牧时间,改变传统放牧生产方式。对恢复草场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鄂尔多斯重利用轻保护的粗放式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草场退化。2000年,鄂尔多斯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从变革生产方式上促进生态恢复。2002年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开始在我市实施。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是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得到了大力推行,同时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更加规范化。退牧还草工程在我市实施7年来,使我市草原生态快速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草原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草群高度由平均不足15cm提高到35cm左右,梁地草场和沙地草场的产草量平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旗草原生态严重恶化,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我旗进行着大规模的草原建设和草原保护,采取了多种建设和保护措施,尤其是围封转移战略休牧、禁牧和生态移民等项目的实施,加大了草原建设与保护的力度,必将加快我旗草原生态恢复的步伐,草原生态恢复后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只有采取划区轮牧措施,划区轮牧在我旗刚刚起步,但它是今后我旗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的制度,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组织考察团,于2003年11月赴全国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起步较早的内蒙古自治区和2003年5月1日全区实行草原禁牧封育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考察和学习。我们考察学习了他们的总体情况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功经验,对我区这方面的发展都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围栏封育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武威市在天祝县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退牧还草围栏建设34万hm2,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6.87%。在退牧还草围栏区实施禁牧和休牧,并进行了不同草原类型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经过5年的禁牧,植被盖度、高度显著提高,但第5年比第3年增加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3年后,山地草甸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著变化,即可解禁利用;温性草原经过5年的禁牧和休牧,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显著提高,表现为正向性演替。从禁牧和休牧第5年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故温性草原禁牧5年即可解禁利用。  相似文献   

9.
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春季休牧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2004年锡林郭勒盟逐年加大禁牧、休牧及轮牧工作力度,全盟88%的草场实施了禁牧、休牧及轮牧。为了及时掌握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返青牧草长势及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春季休牧效果,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与锡盟草原监督管理局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简称3S技术)的技术手段,通过遥感卫星资料与地面实测数据结合的监测方法,对2002年~2004年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状况及草地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本文阐述了休牧禁牧草原牧草长势效果,并提出实施休牧禁牧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不同控鼠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混合区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采取六种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控鼠(人工捕捉、生物)+围栏封育+补播+禁牧休牧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老芒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甘南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修复措施组合对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修复措施组合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围封、禁牧、施肥和补播的不同修复措施组合,设置5个荒漠草原修复区(T1区:围封+禁牧,T2区:围封+禁牧+施有机肥,T3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T4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施有机肥+补播,T5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补播)。以自由放牧地(T6区)为对照,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退化荒漠草原实施修复。不同组合的修复措施在2020年6月同时实施,当年8月下旬对不同修复措施区及对照区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调查,计算、分析不同修复组合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5个不同修复区的草原植被群落高度增长率、盖度增长率、密度增长率、地上生物量增长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区;T5区的高度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T2、T3、T4区;T5区的盖度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T3区;T4区的密度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T3区;T5区的地上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区。以自由放牧地为对照(0元/hm2),T3区的当年纯收益最高,可达到9 944元/hm2;T4区最低,为6 601元/hm2。[结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补播组合的生态修复效果最佳,围封+禁牧+施复合肥组合的当年经济效益最高。围封+禁牧是保障退化荒漠草原修复改良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测定了甘南桑科高寒草甸草地不同月份不同处理下牧草微量元素(锰(Mn)、铁(Fe)、锌(Zn)、铜(Cu))含量及牧草生物量,对牧草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及其盈缺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不同利用措施对草地牧草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下不同月份的牧草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季节性,Mn,Fe,Cu含量季节动态为“V”字形,Zn含量大致呈“W”字形;同一月份不同处理的牧草的微量元素含量也有所不同,其含量大小为封育 >补播 >施肥 >放牧。除Cu外,其余3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在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海南州高寒草地荒漠化治理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了海南州高寒干旱草地荒漠化特征和成因,分析出气候变化、毁草开荒、超载过牧、鼠类危害、利用不当、执法不严等是草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荒漠化草地实行人工补播优良牧草、灭除毒草、消灭鼠害、禁牧封育、暖棚养畜、营造饲料护牧林等措施,提出了防止草地荒漠化的对策及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退牧还草的意义和技术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杨汝荣 《草业科学》2004,21(2):41-44
退牧还草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但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对究竟怎么退、如何退,缺乏规范和技术标准,这集中表现在没有明确什么样的草地需要禁牧、什么样的草地需要休牧、什么样的草地需要轮牧等问题上.禁牧、休牧和轮牧的工程标准和技术措施缺乏,给当前正在进行的退牧还草工作带来很多混乱和困难.因此,规范退牧还草的技术标准是当前退牧还草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草原碳汇管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约4亿hm2草原,草原具有强大碳汇功能,但人们对草原碳汇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足。综述了CO2、温度及降雨等气象因子和草原开垦、放牧、割草、施肥、人工草地建植等草地管理措施对草原碳汇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对我国草原管理实践提供借鉴。温度和降雨的改变对不同类型草原的碳汇功能影响不同,以碳汇为目标的草地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对碳固持的影响。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环境恶化,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退化草地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采用合理的草原管理措施能够极大的提高草地有机碳含量,据估算全国重度退化草地如果全面实施围栏封育措施,固碳潜力每年达12.01 Tg C。过度放牧改变了草原植被群落结构,降低净初级生产力,C∶N增加,土壤氮的亏缺限制碳的固持,枯落物的量也降低,减少有机质的形成,草原碳汇功能降低。合理放牧管理增强草原碳汇功能。草原开垦减少枯落物的输入增加了土壤侵蚀,使土壤有机质暴露在空气中,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加快,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强度的刈割利用不利于草地碳汇,刈割利用要选择合适的刈割时间和刈割高度,并通过粪尿或施肥等管理措施,返还割草地损失的营养物质。施肥、补播、耕翻和灌溉等改良措施促进草原植被更新,提高草原生产力,增强草原固碳能力。农田弃耕和围封禁牧增强草地碳汇功能,配合施肥补播等其他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植被恢复,提高其固碳效率。退耕还草增加草原碳汇,牧草固碳能力强弱为:豆禾混播>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一年生禾草。  相似文献   

16.
种子补播恢复退化草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度放牧利用使草地多处于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即当前对草地的利用基本都是在退化草地上进行,草地退化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功能弱化的关键阶段。极度退化阶段草地失去生态和生产价值,需要建植人工草地。在草地退化到极度退化阶段之前,借助草地自身恢复力进行有效恢复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最好时机。过度放牧导致的种子匮乏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种子补播是一种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恢复措施,由于草地所处自然环境、植被类型和退化程度的不同,其所需补播物种及补播措施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着重对种子补播恢复退化草地的物种选择、补播时间、补播方式、补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种子补播应注意的问题,对当前补播恢复退化草地的研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期望能为种子补播恢复退化草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夏灵武市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植被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退化草地经围栏禁牧和补播后,由于有效消除了放牧的干扰,草地得到了休养生息,开始不断改善和恢复。主要表现在:禁牧加补播样地和禁牧样地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平均比放牧样地高出87.03%和46.67%;禁牧加补播及禁牧样地植被盖度增大,分别比放牧草地提高了25.46%和15.37%;放牧区及禁牧区多为一年生植物,且区内的株丛数显著高于禁牧加补播区;在三个区内植物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没有差异显著性。综合评价,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很好的改善了草地植被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国家补奖政策草原禁牧促进生态平衡,酒泉市对9个主要草地类型的典型区域,设置固定样地79个,对草地植物盖度、高度、种数、产草量等四项草地生产力指标进行了定点监测,共获得有效样方150个.通过两年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域由于禁牧平衡利用,草地降水增多,草原植被得到恢复,草地生产力显著提高,政策效果显现.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补播对高寒草地群落特征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黑土滩中度退化草地为对象,利用免耕补播机通过近自然补播措施进行了恢复,测定了恢复后草地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经人工补播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禾本科牧草比例和根冠比都显著上升(P<0.05),补播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修复效果。从物种组成上看,退化草地经过补播之后,其植被群落组成和物种重要值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禾本科牧草和莎草科牧草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匀度指数经人工补播后都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人工补播是高寒地区黑土滩中度退化草地修复一种快速有效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可食牧草的比例,同时也有利于高寒地区草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0.
对北方重要生态区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土壤容重的研究结果表明,退化草地经围栏禁牧和补播后,由于有效消除了放牧的干扰,草地得到了休养生息,开始不断改善和恢复。土壤表层(0—20cm)的有机碳和全氮在禁牧加补播区和放牧区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低于禁牧区的草地。土壤容重则表现为:相同土壤质地,放牧区高于禁牧区。综合评价显示,在该地区禁牧是较好的工程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