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地处川北边陲的山区剑阁县合林镇,近年通过大力发展栽桑养蚕业,闯出了一条以发展蚕桑为主,桑、猪、粮并举,其它产业为辅的富镇之路。今年春茧上市,该镇蚕农出售春茧达9万公斤,蚕农售茧收入逾100万元。 自1989年以来。合林镇就把发展蚕桑作为该镇、村、组三级干部的目标管理,使全镇蚕桑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该镇的桑园面积由1989年前的不足500亩发展到1994年的8810亩。产茧量由1992年的11.505万公斤  相似文献   

2.
<正> 地处川北边陲的山区剑阁县合林镇,近年通过大力发展栽桑养蚕业,闯出了一条以发展蚕桑为主,桑、猪、粮并举,其它产业为辅的富镇之路,今年春茧上市,该镇蚕农出售春茧达9万公斤,蚕农售茧收入逾100万元。 自1989年以来,合林镇就把发展蚕桑作为该镇、村、组三级干部的目标管理,使全镇蚕桑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该镇的桑园面积由1989年前的不足500亩发展到1994年的8810亩。产茧量由1992年的11.505万公斤发展到1994年28.895万公斤。该镇农户仅养蚕一项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就在20余户;5000元以上的500余  相似文献   

3.
<正>海安县西场镇石桥村8组养蚕户陈广银是全镇闻名的养蚕大户,陈广银今年56岁,全家6口人,从事栽桑养蚕劳力2个,2010年有桑园面积7.5亩,全年养蚕26张,年产茧1 040kg,张产量是全镇平均水平;茧收入3.7万元,加上小蚕共育收入1 040元,全年养蚕收入3.8万元,劳均养蚕收入1.9万元,是  相似文献   

4.
<正> 黔江县石会区石会乡官后村2组胡月林,通过承包土地,92年秋开始栽桑,94年桑园面积达40余亩,其中成片桑园19.5亩,聘用6人管桑养蚕,并建有专用小蚕房2间,专用大蚕房6间,94年养蚕67张,产茧47担,蚕茧收入达2.4万元,全家3口人,人平养蚕收入达8000元。另外共育小蚕收入1000元,加上收玉米1.1万  相似文献   

5.
家住宁南县六铁镇树基村一组的苏呷色日,现有桑园91亩(6.07hm^2),其中自有桑园41亩(2.73hm^2),流转桑园50亩(3.33hm^2)。2018年养蚕87张,产茧4800kg,售茧收入25.8万元,通过栽桑养蚕,苏呷色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朱德高 《四川蚕业》2020,48(1):17-19
蚕桑是富顺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桑园面积2.4万亩(1600hm2),其中果叶兼用桑0.3万亩(200hm2),栽桑养蚕镇乡14个。年养蚕1.5万张,蚕茧单产达到39kg/张,蚕茧综合均价为41元/kg,张种养蚕收入1600元,蚕农售茧收入2400万。我县自贡裕民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0万张,居全省普种生产第三位,蚕种产值550万元。  相似文献   

7.
刘新民 《四川蚕业》2003,31(3):47-47
羊鹿村共 1 0个社 ,3 2 3户 ,养蚕户占3 0 0户 ,农业人口 1 0 88人 ,总耕地 1 1 4 1亩 ,其中旱地 677亩。该村从 1 999年至 2 0 0 1年连续三年育苗 2 0 0亩 ,栽一步成园桑 650亩 ,有桑树 65万株 ,人平栽桑 584株。实现了旱地桑园化 ,嫁接良桑化 ,修枝养型标准化 ,养蚕蚕台化 ,上蔟纸板方格化。该村1 999年养蚕 2 83张 ,2 0 0 0年养蚕 42 0张 ,2 0 0 1年养蚕 781张 ,2 0 0 2年养蚕 1 2 0 0张 ,三年连续增长 4 2倍 ,2 0 0 2年产茧量达到3 6万公斤 ,收入茧款 3 6万元。全村人平产茧 3 3公斤 ,人均茧款收入 3 3 0元。 2 0 0 2年全村总收入 2 40…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修水县三都镇投产桑园473hm^2.2006年春季养种6559张,产鲜茧268.9t,平均张种产41kg,平均茧价22元/kg,总产值59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春季蚕桑收入295元以上.成为历史上春蚕生产最好的一年。在引导蚕农春季蚕桑生产过程中.三都镇按县蚕桑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严格要求.抓好春季桑园管理,落实“三低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邛崃市牟礼镇8村1994年养蚕1684张,产茧58941公斤(1178担),收入103.5万元,其中:452亩河滩桑园亩平产茧130公斤、收入2289元,201户养蚕其户平均收入5149元。他们在平原河滩开发,梦幻变成现实,一个平坝村蚕茧过千担、收入超百万元,使穷村变成了富村。 牟礼镇8村,地处平坝,河流三面环绕,人均耕地4分2厘,连年遭受洪患,耕地锐减,荒滩一片,人均500多斤口粮,是个贫困村。村长赵宗明面对拮据境况,1989年组织村民开河滩栽桑、养蚕致富。当时率领村组干部20名  相似文献   

10.
修水县是江西省目前最大的蚕桑基地县 ,已初步建成了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的产业化体系。目前全县桑园面积达到 6万亩 ,产茧 2 0 0 0t(4万亩新桑园未正式投产 ) ,蚕农售茧收入 3 2 0 0万元 ,茧丝税利 1 3 0 0万元 ,蚕桑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绝大部分农民把种桑养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首选项目。在农产品市场疲软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新形势下 ,修水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培植财政税源的明显效果。笔者深入到蚕桑重点乡 (镇 )、村进行走访调查 ,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致…  相似文献   

11.
睢宁县桃园镇,现有土地面积10.8万亩,其中桑园面积4.1万亩,28个行政村中27个村有桑园,全镇现有茧站32家,缫丝厂4家,丝织厂1家。2008年共养蚕9万张,生产优质蚕茧3374吨。实现收入6118万元,生产白厂丝280吨,产值4760万元,生产丝棉60吨,产值900万元。全镇茧丝绸总产值达1.1778亿元。  相似文献   

12.
<正> 武隆县长坝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蚕桑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好。1993年发种888张,产茧525担,蚕农收入30.56万元,1994年发种1465张,产茧924担,蚕农收入53.83万元,1995年发种2344张,产茧1500担,蚕农收入80万元。1995年发种、产茧、蚕农收入分别比93年增长163.9%,185.7%和162.3%,保持了全区蚕桑生产增长第一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丝绸行业困难,蚕农养蚕积极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1996年春发种比95年同期增长25%,蚕茧产量增长24.8%,蚕农增收23%,养蚕单产超30公斤,全镇蚕桑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3.
周吉才     
<正> 蓬溪县新会乡七村四组蚕农周吉才全家四口人,从1983年以来,依靠栽桑养蚕,勤劳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为了脱贫致富,1983年他栽桑0.5亩,1984、1985两年又栽小桑园4亩。他家另有四边桑500—600株。1985年他家分别饲养普种2张,原种8张,共收入1000元。1986年养蚕收入及共育小蚕和穗条以及桑园间作等全年共收入2900元。1987年计划养蚕14.5张加上共育等力争  相似文献   

14.
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桑园面积逐年增加,发种量年年递增,1995年全县桑园面积高达10万多亩(1亩≈667m2,下同),全年发种20多万张,是我县农村的骨干副业项目,是农民主要副业收入来源,以后由于诸多因素,主要是茧价大幅度下滑,严重地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全州春茧共发种53014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养蚕量基本持平,春茧产量达32563担,比去年同期净增2299担,增长7.6%,蚕农售茧收入18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32万元。宁南县今年春茧生产首次突破1万担,达1.06万担,比去年0.92万担增长15.22%。 春茧质量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高,全州单张产量平均达30.68公斤。从省试缫中心测试成绩看,我州出口光茧的上车率98%以上,上茧率95%以上,茧丝长1100米以上,解舒率70%以上,光茧出丝率  相似文献   

16.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17.
<正> 西昌市兴胜乡德胜村在该乡东测,与喜德县李子乡接壤,是无水源保证的贫瘠地水稻亩产700市左右,玉米亩产300市左右,无工付业,收入低,属乡内贫困村。 为改变贫困面貌,八十年代起,利用无水源保证的旱地低产田栽桑,到1994年全村435户中,有405户已栽桑1300亩,户均3.33亩其中320户,有投产桑850亩,产茧1250担,产值82万元。户均投产桑2.65亩,产茧3.9担,产值2570元。亩产茧1.47担,产值970元。全村11个组2个组超10万(九组18万居全村之首)2个组9万以上,2个组超5万,余均超万元,有30亩桑园产茧超4担。年蚕桑收入上千元221户。其中超五千不足万元的25户,超万元10户。2户产茧一吨以上。  相似文献   

18.
栽桑养蚕在我县历史悠久,是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业得到很大发展,90年代的最好年份,全县有桑树1.2亿株,其中投产桑0.9亿株,成片桑园2万亩;发种突破15万张,产茧过7万担大关;创财税收入1000多万元,为富民兴县作出了显著贡献.但近两年来,由于茧丝绸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今年的发种、产茧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明显减少.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受到严  相似文献   

19.
我县的蚕茧商品生产,继1983年增产丰收的基础上,1984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蚕桑生产发展迅速,83年全县桑园5987.8亩,产茧9079担,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6870.6亩,养蚕35870张,产茧13930担.比83年增长53.4%,实现了产茧超万担,并且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全县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41户,收入万元的有4个村.蚕桑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我们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正>珙县底洞镇楠桥村一社熊宗贵,家庭人口4人,两老口及儿子、儿媳,全家有承包地8亩,田、土各4亩,旱地于1999年全部栽桑,因发展蚕桑产业有较好的收益,其后又用稻田栽桑4亩,去年又流转外出务工农民桑园6亩,全家桑园面积达到14亩。2014年熊宗贵养蚕21张,平均单产44.73kg/张,生产鲜茧939.39kg,售茧收入3.12万元;共育小蚕305张,共育费收入6.75万元;栽培桑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