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菊花及其近缘种的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基本关系就是在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以生物大分子的信息推断生物进化的历史 ,重建系统谱系关系。该文分析了几个在菊花及其近缘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CHS基因、CDS基因和核糖体nrITS基因等的分子进化和以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进化差异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 ,概述了前人基于RAPD、AFLP和SSR等分子标记的以基因组DNA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构建的菊花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展。作者比较了基于分子特征和表征特征研究菊花及其近缘种及品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的异同点 ,认为只有将分子进化的系统发育研究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细胞和生理学研究的表征特征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澄清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转座子在基因组和基因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18-12020
从转座子插入对基因组产生的重组、异位、倒位以及对基因产生的沉默、表达等方面阐述了转座子对基因组和基因进化的重要作用,从转座子在基因中插入位置的不同对基因表达和功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WRKY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各种防卫反应,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等。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拟南芥和水稻WRKY基因的密码子用法进行了分析,发现两个物种WRKY基因的碱基组成不同,水稻基因在密码子第1、2和3位的GC含量均高于拟南芥,第3位差异最大。但两个物种的WRKY基因存在共同的进化趋势,即基因的GC3s逐步增大。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拟南芥WRKY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碱基组成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水稻主要受碱基组成和基因表达水平两个因素的影响。最后确定了拟南芥和水稻WRKY基因家族的最优密码子,分别为11个和27个。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WRKY基因的进化、表达调控和提高该基因家族新成员预测的准确性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以来我国多省免疫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苗猪场出现变异型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经典猪伪狂犬病毒疫苗(Bartha-k61)对该病无法提供100%有效保护,已有研究发现变异型PRV和经典PRV gE基因存在特征性变异。为明确变异型PRVgB基因特征,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RV代表株gB基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经典型和变异型PRV在gB蛋白氨基酸编码区第395位、453位、562位和739位存在特征性差异,但不同来源PRVg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1%~100%和96.1%~100%。从相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可以看出,PRV遗传进化出现两个大的遗传分支,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新发变异型和经典型PRV在中国PRV遗传进化分支上呈现各自独立进化小分支;我国近年分离的貉源和约克夏梗犬源与新发变异型PRV则处于同一进化小分支。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薯的起源、进化与分类,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基因定位和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甘薯的分子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叶绿体DNA基因组文库的基础上,克隆了早园竹叶绿体atpA基因,与禾本科水稻、玉米等11种植物atpA基因的SNP对比分析发现,早园竹与供试禾本科植物叶绿体atpA基因序列间共有110个SNP位点,其中与水稻Indica,Japonica和野生稻之间仅有1个SNP位点 与玉米、高粱、甘蔗及杂交甘蔗之间有2个SNP位点 而与小麦、大麦、匍茎剪股颖和黑麦草之间的SNP位点较多。基于atpA基因序列和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的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显示,供试的禾本科植物在系统进化上可划为2个进化类群和4个进化亚群,水稻与早园竹处于同一亚群。表明早园竹在进化关系上与水稻最近,其次与甘蔗、玉米和高粱进化关系较近,而与麦类及其近缘植物的进化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农田杂草群落生态位研究意义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生态位已经成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位不仅与物种多样性、物种竞争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群落结构和功能及演替与物种进化、群落物种积聚原理有关。文中阐述了生态位研究的重要意义,即研究农田杂草生态位,可以预测杂草群落演替,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气候、营养等资源的优化利用率;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从而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推动生态位研究领域的积极发展。还总结了近几年农田杂草生态位研究的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林麝FSHR基因有助于了解其结构、功能及进化。【方法】运用PCR产物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了FSHR基因的DNA序列序列,并运用Chmmosoma 1.62、DNAStar 7.2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基因的进化和相关蛋白质性质。【结果】获得一段全长为2 088 bp的林麝FSHR基因DNA序列,含有一个CDS区(1 971 bp)和5’UTR区(117 bp),共编码656个氨基酸残基(GeneBank登记号为:MG787948);蛋白为疏水性蛋白。碱基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在偶蹄目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林麝与家牛(Bos taurus)的相似性最高(96.1%),与原鸡(Gallus gallus)最低(71.2%)。基因进化分析显示用13个物种FSHR基因CDS序列构建的NJ树与ME树结构一致,表明FSHR基因适合用于构建不同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结论】林麝FSHR基因的克隆和进化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促卵泡激素受体基因功能以及开展林麝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02-6105
以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整体性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食物链原理、生态位原理、效率协调统一原理为指导,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系统工程方法,对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梵净山山麓下的贵州省江口县生态农业体系提出若干构建模式,确立江口县生态农业未来发展的前沿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在甘薯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分子标记和基因克隆技术.简要概述了DNA分子标记在甘薯起源进化、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有关品质基因、块根发育基因、抗逆基因、抗病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甘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陵水、保亭、万宁3地的野生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为材料,研究不同地点益智的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土壤养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保亭和万宁的气孔导度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光合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3地的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保亭和万宁、陵水和万宁的叶绿素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陵水与万宁、保亭与万宁的土壤氮、磷含量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保亭与陵水、万宁与陵水的土壤钾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净光合速率与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磷含量与益智的高度和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钾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氮含量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为提高益智的品质,为野生益智的驯化、改良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自然分布区内57个地点(群体)球果、种子、针叶的20个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各群体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的程度;各性状绝大部份群体内变幅小于群体间变幅;各性状的个体频率分布呈正态,但峰度和偏度不同。 杉木叶片内树脂道数是变异最大的一个性状,每一叶片内的个数为1~7个,变异系数群体间为30.6%,群体内为0~66.4%。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一)同器官(叶、球果、种子)同类性质的性状(如叶长和叶宽)相关特别显著;不同器官和不同性质性状间无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二)、叶长和经度成正相关,而与纬度成负相关,因而在杉木分布区中,由东南到西北方向,叶片长表现为由大到小的渐变趋势;叶宽和经度成正相关;叶厚与纬度成正相关,但均有例外。其它性状与经纬度相关不明显,表明杉木性状的变异比较复杂,无一定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通过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标记技术,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探索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42个探针共产生69个不同的限制性片段,其中20个(占47.6%)探针显示47个(占68.1%)多态性片段,至少在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片段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灿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温带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光壳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爪哇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大。根据聚类图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群间即灿、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5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与若干加工品质性状、沉淀值与粉质仪测定值、不同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出粉率、湿面筋、沉淀值和白度这几个品质性状中,以出粉率与蛋白质的关联度最大,以沉淀值与蛋白质的关联度最小;6个粉质仪测定值中,以稳定时间、评价值、带宽与沉淀值关联度最大,而面团形成时间与之关联度较小。15种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联度相似,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大多与蛋白质关系密切。另外,本文还对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研究作物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应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下胚轴伤口菌丝接种法在携带抗病单基因的8个大豆品种(系)上,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20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毒性检测,根据抗感反应将其分为6个毒性组。运用22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得到15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1个,占66.90%。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菌株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病原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 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 2 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简称RFLP)标记技术 ,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 ,探索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 :42个探针共产生 6 9个不同的限制性片段 ,其中 2 0个 (占 47.6 % )探针显示 47个 (占 6 8.1% )多态性片段 ,至少在 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片段分别以 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 ,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温带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 ,光壳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爪哇稻与温带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大。根据聚类图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7.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析为实验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统计,对经过3代壳色及生长速度群体选育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黑、白、红、黄4种壳色选育系的生长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F3选育系的壳色纯化率分别达到黑壳色95.83%、白壳色88.33%、红壳色100%、黄壳色95.0%;各选育系的生长速度均大于普通养殖群体,系间的生长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4种壳色选育系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82.51%,81.93%,75.30%,77.0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33 6,0.213 4,0.196 5,0.201 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351 6,0.323 0,0.279 9,0.305 9;各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4 3~0.318 6,遗传距离(Dxy)分别为黑白0.113 5,白黄0.130 3,黑黄0.134 9,白红0.154 6,红黄0.158 4,黑红0.196 8;聚类分析表明各选育系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及远顺次为黑壳色、白壳色、黄壳色和红壳色。研究表明4种壳色选育系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选育系间遗传分化明显。研究结果为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的定向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幼龄楸树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幼龄楸树无性系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楸树早期选择指标,并进行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结果表明:1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存在显著差异,地径不存在差异,而2~4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年生叶部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皮孔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树高、...  相似文献   

19.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本研究对《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的大田作物的不同种类,根据2006—2011年报导的秸秆系数的实测值,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取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对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进行取值,以相同或相似地区平均取值法、同类作物取值法确定其他作物取值。结果表明:水稻的秸秆系数取值变幅为0.74~1.33,全国平均值为1.04。小麦的变幅为1.05~1.41,全国平均值为1.28。玉米的变幅为0.93~1.30,全国平均值为1.07。豆类和薯类的变幅分别为1.13~1.86和0.42~0.75,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35和0.53。黄红麻和棉花的秸秆系数的变幅分别为1.22~2.23和2.41~4.09,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73和2.87。花生、油菜和芝麻的变幅分别为0.85~1.43、2.57~3.17和1.78~2.23,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99、2.90和1.89。甘蔗的秸秆系数在各省统一取值为0.34。甜菜和烟草的变幅分别为0.18~0.67和0.49~0.92,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66。"其他谷类"、"其他油料"和"其他麻类"的秸秆系数在各省取值均相同,分别为2.32、2.63和6.55。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职能关系,分析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转变乡镇政府的治理理念、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权责、推进乡镇和村级行政体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提高农村基础组织工作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