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为探讨CaNAα在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2个品种鸡生长发育早期不同表型肌肉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清远麻鸡(慢生型)和隐性白羽鸡(速生型)3种表型肌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CaNAαmRNA在0、1、3、5、7、9周龄时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除清远麻鸡比目鱼肌外,2个鸡品种中其他表型肌肉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2个鸡品种趾长伸肌的表达量均在1周龄时最高,清远麻鸡7周龄时降至最低,而隐性白羽鸡5周龄时降至最低;腓肠肌外侧头和比目鱼肌CaNAαmRNA的表达峰值在清远麻鸡中出现在3周龄,而在隐性白羽鸡中则出现在9周龄;总体而言,CaNAαmRNA在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要低于其在趾长伸肌和腓肠肌外侧头中的表达量;品种间比较发现,CaNAαmRNA在清远麻鸡3种表型肌肉的表达量在0和3周龄时均高于隐性白羽鸡,而在9周龄时则均低于隐性白羽鸡,3周龄时2个品种鸡差异倍数最高。研究结果提示,鸡肌肉CaNAαmRNA表达发育模式具有品种、年龄和表型特异性,并可能与鸡肉品质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选择多态性较好的6个微卫星标记,检测徐海鸡、东乡绿壳鸡、文昌鸡、茶花鸡、寿光鸡、藏鸡、鹿苑鸡、北京油鸡、淮南麻黄鸡、怀乡鸡、边鸡、尤溪麻鸡和固始鸡13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位点共有83个等位基因,且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13个地方鸡品种杂合度均较高,大小为0.746 4~0.870 0;13个地方鸡品种的DA与DS遗传距离一致,但DA比DS距离大,利用UPGMA法对DA和DS的聚类结果相同,13个地方鸡品种被聚为2类,东乡绿壳鸡、茶花鸡、寿光鸡、怀乡鸡、淮南麻黄鸡、边鸡、文昌鸡、鹿苑鸡、北京油鸡和固始鸡聚为一类,徐海鸡、藏鸡和尤溪麻鸡聚为一类。这与鸡品种的分化与选育历史相一致,UPGMA聚类图能较正确地反映13个地方鸡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集3个现代肉用配套鸡种祖代鸡的血样,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血浆中脂酶(ES-1)、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y)的遗传多态型。得到了这3个位点在各鸡种中的表现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计算出遗传距离,对3个鸡种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血浆中碱性磷酸酶表现型频率的测定可作为杂交配套组合时确定亲本应处位置的辅助手段,3个鸡种祖代鸡的聚类分析表明可作为配合力测定前预选亲本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据《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资源志》记载,我省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17个,分别是鸡6个品种: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阳山鸡、杏花鸡、怀乡鸡和中山沙栏鸡,鹅4个品种:狮头鹅、乌鬃鹅、阳江鹅和马岗鹅,鸭1个品种:中山麻鸭,猪4个品种:大花白猪、蓝塘猪、粤东黑猪和两广小花猪,牛1个品种:雷琼黄牛,羊1个品种:雷州山羊。其中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狮头鹅、乌鬃鹅、大花白猪、蓝塘猪、粤东黑猪、雷琼黄牛、雷州山羊9个地方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5.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计算亚群体杂合度(Hs)、总群体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并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Nei遗传距离运用NJ和UPGMA聚类法构建4类聚类图,比较分析国家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地方鸡品种(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和萧山鸡)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7个地方鸡种29个微卫星标记的总群体杂合度和亚群体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55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142;7个地方鸡品种间,萧山鸡与鹿苑鸡的基因流动最大,为 5.832 7 ;狼山鸡与固始鸡的基因流动最小,为 0.805 3 ;基于Reyonalds遗传距离运用 NJ 聚类法获得的7个鸡种间的聚类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7个地方鸡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方鸡的散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地方优质土鸡,如崇仁麻鸡、仙居鸡、宁都黄鸡、固始鸡、萧山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觅食力强。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而且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我国重点保护地方鸡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应用30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对我国重点保护的15个地方鸡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吐鲁番鸡,0.634;杂合度最低的是河南斗鸡,0.554。15个地方鸡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反映了这些品种的多种多型;对遗传距离DS的计算表明15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UPGMA的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聚为3类,即:Ⅰ类为浦东鸡、茶花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大骨鸡、丝羽乌骨鸡、仙居鸡、白耳黄鸡、北京油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和吐鲁番斗鸡,Ⅱ类为清远麻鸡和鲁西斗鸡,第Ⅲ类只有藏鸡。通过微卫星标记对这些重点保护地方鸡品种资源遗传变异的分析说明了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各具特色,各保种场(区)应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测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mRNA在鸡骨骼肌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在速生型隐性白羽鸡和慢生型清远麻鸡品种间的表达差异,采集不同周龄(0、2、4、6、8、10、12)隐性白羽鸡和清远麻鸡的胸肌和腓肠肌组织样,提取总RNA,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PGC-1α基因mRNA进行均一化处理,利用荧光阈值(Ct值)计算PGC-1α基因mRNA在不同骨骼肌组织以及速生型和慢生型鸡品种间的表达量。发现PGC-1α基因在鸡骨骼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广泛表达,在初生时表达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周龄的表达量;相同周龄时,慢生型清远麻鸡骨骼肌中PGC-1α表达量大多高于速生型隐性白羽鸡。表明不同类型鸡骨骼肌PGC-1α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并可能与鸡肉品质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I基因作为标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形差异较小的地方鸡品种的可行性。【方法】以华南地区9种优质地方鸡(怀乡鸡、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中山沙栏鸡、阳山鸡、杏花鸡、五华三黄鸡、文昌鸡和广西三黄鸡)和国外引进品种隐性白羽鸡为试验材料,测定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 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同时下载已发表的31条家鸡和原鸡及绿头鸭的COI基因序列,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和系统发生邻接树,界定区分品种特异的单倍型。【结果】除去PCR引物序列,获得了695 bp COI基因片段。根据标准的DNA条形码序列,截取648 bp 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0个鸡品种203个个体共检测到1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16.98%,其中90个单一位点突变,20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94(0.00349-0.00560),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32(0.763-0.905),其中五华三黄鸡最高,中山沙栏鸡次之,文昌鸡最低。定义了84种单倍型,单倍型1为9个地方鸡种所共享,出现频率为64次;单倍型9和5为家鸡和隐性白羽鸡共享,出现频率分别为29次和19次;每个鸡品种均有品种特异的单倍型。广西三黄鸡、五华三黄鸡与中山沙栏鸡的单倍型数最多,为13个,隐性白羽鸡与清远麻鸡的最少,为8个。不同品种的单倍型分布差异较大,如杏花鸡的单倍型主要分布在1,清远麻鸡主要分布在1和9,惠阳胡须鸡主要分布在1、5和9,隐性白羽鸡主要分布在9和79。10个鸡种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0.006,净遗传距离为0-0.003;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一般大于鸡品种内的遗传距离;绿头鸭与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2。中介网络图将84个单倍型分为3条进化枝,呈现出一定的品种特异性,如以单倍型9为起点的进化枝没有广西三黄鸡和文昌鸡分布,但另外两枝未表现出此特征;1为祖先单倍型,由此逐渐衍生出其他单倍型。邻接树显示中国家鸡与红原鸡聚为一簇,与黑尾原鸡、灰原鸡和绿原鸡分开;中国地方鸡聚为同一簇,且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无显著的品种特异性。【结论】COI基因可作为研究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候选分子标记。仅依靠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无法有效区分差异外形较小的地方鸡种,需要联合多种分子标记如COI基因、细胞色素b、 AFLP指纹技术、微卫星位点LEI0258、基因组SNP和品种特异的外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淀粉凝胶电泳法,检测我国12个地方鸡种淀粉酶、酯酶、运铁蛋白及碱性磷酸酶等4种血浆蛋白质(酶)结构基因座的多态性。12个地方鸡种中所测的4个座位均表现出多态。根据检测座位的基因频率,计算群体平均基因杂合度。并用模糊聚类法对所研究的12个地方鸡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和白耳鸡在λ为0.996时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狼山鸡、仙居鸡、河南斗鸡、萧山鸡、固始鸡和藏鸡等依次聚为一大类,表明泰和乌骨鸡和白耳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北京油鸡与其他鸡种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1.
贵州乌蒙鸡血浆同工酶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析了31份贵州乌蒙鸡血浆中的淀粉酶(Amy-1、Amy-2)、碱性磷酸酶(Akp-1、Akp-2)、酯酶-1(Es-1)同工酶的多态性。结果发现,除Amy-2和Akp-2位点呈单态外,其余位点均具有多态性,且akp-1、Akp-20、Amy-2i、Es-1C频率较高,Es-1A频率较低,Amy-1A和Amy-1B频率均在0.5000左右,Amy-1AB型频率很高。其多态位点百分比(P)和平均杂合度(H)均较高。这表明贵州乌蒙鸡血浆蛋白(酶)的多态程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选择潜力较大,保种和开发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家鸡为试验材料、用电泳的方法测定分析了一些蛋白质(酶)的多态性,确定下列血液蛋白质(酶)作生化遗传标记:碱性磷酸酶(Akp-1和Akp-2)、淀粉酶(Amy-1和Amy-2)、酯酶(Es-1)、血红蛋白(Hb-1)和转铁蛋白(Tf).应用上述生化遗传标记调查分析了广东省3个著名地方鸡种的起源分化和彼此间关系、粤黄鸡内品系间的分化和粤黄鸡102系内家系间的关系,并对淀粉酶Amy-1多态性及其与生活力等的关系作了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生化遗传标记辅助建立家禽品系是可行的,既可综合多个生化遗传标记建立品系,也可根据单一生化遗传标记(如Amy-1)建立品系。  相似文献   

13.
武定鸡农大Ⅰ系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127只第15世代武定鸡农大Ⅰ系的血清转铁蛋白(Tf)、酯酶(Es-1)、淀粉酶(Amy-1)、碱性磷酸酶(Akp-1)等4个血液蛋白座位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座位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基因频率的Hardy-Weinbery平衡适合性检验,特别是对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4个测定座位中,Tf不具多态性,只表现为一种表型(BB型);其余3个座位呈现出多态性,在 Amy-1座位AB型个体严重过量。4个血液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分别为TfB,Es-1C,Amy-1B,Akp-1S,其中Es-1,Akp-1座位处于平衡状态,Tf和Amy-1偏离平衡状态。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Akp-1F,Es-1AC,Amy-1AB 3种基因型可能有利于体重增长;Akp-1S,Es-1CC,Amy-1AB对产蛋性能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粤黄鸡家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分析测定10个血液蛋白质位点(Akp-1,Akp-2,Amy-1,Amy-2,Es-1.Es-2.Hb-1,Hb-2,Pas和Tf)的多态现象,对粤黄鸡育种群内13个家系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与根据经济性状估测值所作系统聚类的结果相比较。作者认为,根据蛋白质多态现象作模糊聚类的结果对开展粤黄鸡的品系繁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两种聚类方法各有所长,可以参照使用,本试验还对家系内遗传结构与家系间差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乌鸡品种血清酶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鸡血清脂酶(Es-1),碱性磷酸酶(Akp)、碱性磷酸酶-2(Akp-2)的多态性结果表明,Es-1由常染色体上等显性等位基因Es-1A,Es-1B所支配,其中Es-1B基因在我国药用和肉用乌鸡中出现频率较高(0.7768~0.8700),而Es-1A基因在蛋用型莱航和罗斯鸡中占优势(0.6169~0.6818).Akp、Akp-2均由显隐性基因所控制,其出现频率亦因鸡种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差异.试验中发现有些个体Es-1A基因可进一步区分为Es-1A1和Es-1A2,从而使所研究鸡种中Es-1的等位基因数目扩展至3个.  相似文献   

16.
粤黄鸡分化品系血液蛋白质多态性基因频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粤黄鸡4个分化品系(群体)以及石歧杂鸡和杏花鸡的血液蛋白质多态性,观察了多态性血液蛋白质基因频率的变化,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6个群体相互之间的相似系数和标准遗传距离及各群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以系统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对这种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粤黄鸡分化品系大多数多态性血液蛋白质基因频率相近,少数出现品系(群体)间差异,而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说明品系(群体)间分化与选育目的相符;系统聚类分析显示4个粤黄鸡分化品系(群体)与石歧杂鸡间关系较为密切;与杏花鸡相对地较为疏远,主分量分析却清楚地表明了粤黄鸡从石岐杂鸡中的分化以及与杏花鸡的区别。这两种分析方法结果相互补充,而两者的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平均杂合度似乎也表明了品系(群体)选育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生长速度不同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为试验素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9、12、16、21胚龄(E9 d、E12 d、E16 d、E21 d)和出雏后7日龄(7 d)时胸肌和腿肌中IGF1R mRNA表达变化情况,并与肌肉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21胚龄时,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胸肌质量都出现了显著降低,腿肌质量持续增长。花山麻鸡胸肌IGF1R mRNA表达呈前高后低趋势,9胚龄时表达量最高,之后显著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出雏后7日龄时表达量再次下降;清远麻鸡在胸肌中的表达则呈“波浪形”,9胚龄和16胚龄表达量升高,其他日龄表达量显著降低。腿肌中,花山麻鸡IGF1R mRNA表达量在16胚龄之后显著降低;清远麻鸡腿肌IGF1R mRNA表达呈依次递减模式,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品种间各个时间点胸肌和腿肌IGF1R mRNA表达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两个品种骨骼肌IGF1R mRNA表达与胸肌、腿肌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生长发育早期不同品种鸡胸肌和腿肌IGF1R基因表达发育变化趋势和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IGF1R基因在鸡肌肉发育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鸡H-FABP基因外显子2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4个地方品种:清远麻鸡、惠阳三黄胡须鸡、封开杏花鸡、广西霞烟鸡以及3个近年培育的品系:岭南黄快大Ⅱ号配套系、矮小鸡E4专门化品系、AA配套系为材料(每个品种或品系各取5个个体,共35个个体)。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技术,对H-FAB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第2外显子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内含子区含有丰富的SNP位点:580 bp(T→G)、595 bp(A→C)、610 bp(C→-)、617 bp(A→G)、622 bp(A→T)、625 bp(A→-)、627 bp(A→C)、629 bp(A→C)、631 bp(A→C)、677 bp(G→A)和1个双碱基突变586~587 bp(TG→CA);在第二外显子区发现了一个非SNP位点785 bp(C→T);这表明在外显子2上本实验所选品种的序列之间没有差异,但与GenBank上登录号为AY648562的序列相比存在变异。此外在第二内含子区也发现了一个非SNP位点:1018 bp(C→T)。这为进一步分析H-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将该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计划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