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土壤养分、酶活性和梵净山冷杉死亡三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导致梵净山冷杉濒危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因子,在其分布区分别采集死亡(Dp)与未死亡样地(Lp)冷杉根区土壤,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全钾(TK)、速效钾(AK)、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样地土壤全磷缺乏,其余养分为适宜到极丰富水平;AP、CEC、TK含量为LpDp土壤,其余养分相差不大;脲酶、磷酸酶活性为LpDp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为LpDp土壤,各酶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Lp土壤脲酶活性与SOM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脲酶活性与AK和CEC含量间、过氧化氢酶活性与AN含量间、多酚氧化酶活性与AN和TN含量间均有较大正相关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EC间、多酚氧化酶活性与TP和TK含量间有较大负相关性;Dp土壤磷酸酶活性与AP含量有较大负相关性,其余酶活性与养分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的活性与上还养分含量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根据相关分析,该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园土壤这三种酶的活性均能专性或综合地表征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状况。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用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广西主要番茄产区青枯病罹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非生物因子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显著。另一方面,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减少,而可培养真菌数量极显著增加;同时,涉及碳、氮、磷循环的相关酶(β-葡糖苷酶、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东省棕壤山地丘陵区的养分状况,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不同水平氮、磷肥对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此外,施用有机肥还使叶片的全钾含量有显著提高。有机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施用氮、磷肥抑制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脲酶的活性,其抑制效应是高量氮、磷处理(N2P2)低量氮、磷处理(N1P1),增强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促进效应为低量氮、磷处理(N1P1)高量氮、磷处理(N2P2),而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在山东省棕壤山地丘陵区,有机肥处理(M)对提高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凤冈县境内的撂荒地、农耕地、马尾松中龄林地、针阔混交林地、马尾松成熟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试材,采用标准样地布置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物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耕地的全氮、全磷、碱解氮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P<0.05),针阔混交林地的有机质明显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2)马尾松成熟林地的土壤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均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针阔混交林地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P<0.05);脲酶在农耕地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P<0.05)。3)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有机质的积累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及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黄瓜大棚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黄瓜大棚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图探索是否可以利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大棚蔬菜土壤肥力的指标.经相关分析可知:磷酸酶与土壤肥力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磷酸酶与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显著相关.结果表明:磷酸酶可以用来表征黄瓜大棚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0.
岸坡坡耕地不同耕地类型下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中的坡耕地为研究背景,以4种典型的耕地类型(柑橘园、玉米地、胡豆地、弃耕地)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钾、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差异显著,而且,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不同耕地类型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有效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及pH在0~20 cm土层的不同耕地类型之间以及在0~20 cm土层与在20~60 cm土层都基本达到显著水平.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由上至下呈显著递减趋势;三大菌群数量在同一剖面不同耕地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除了蔗糖酶活性差异不大以外,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都基本达到显著差异;而蛋白酶活性在0~40 cm土层中不同耕地之间表现不显著,其它酶活性都有较大差异.三大土壤微生物数量、五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配施氮肥设施菜田FDA水解酶活性与肥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期定位施肥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机肥配施氮肥条件下土壤荧光素二乙酸(FDA)水解酶与土壤肥力(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DA活性以施有机肥的处理综合表现高于单施氮肥的处理,其中以有机肥+尿素46.12 g表现最为突出;有机肥配施氮肥可使FDA水解酶的活性提高66.2%以上;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理化特性(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含水量)正相关(r0.9,P0.05);氮肥投入量影响了FDA水解酶活性与碱解氮和p H的相关性(r0.4);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脲酶、转化酶、纤维素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H、S、U)正相关性,仅与优势度指数(D)负相关(0.7|r|1);FDA水解酶活性与番茄产量正相关(0.8r1,P0.05)。  相似文献   

12.
罗伯逊脐橙果园土壤脲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罗伯逊脐橙果园土壤脲酶的活性及其与土壤农化特征的关系 ,试图探索利用土壤脲酶活性作为评价脐橙果园土壤肥力的指标。结果表明 :低产园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低于高产园土壤脲酶活性。该土壤脲酶活性的水平规律是 :在树冠滴水线 R处最高 ,在树冠内半径 1 /2 R处次之 ,树冠滴水线外 R 1 /2 R处最低。该土壤脲酶活性的垂直分布规律是 :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 ,0~ 2 0 cm最高 ,2 0~ 4 0 cm次之 ,4 0~ 6 0 cm最低。根据相关性分析 ,该土壤的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 ,可以利用土壤脲酶活性作为评价该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4.
甘蓝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蓝与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间作处理在0~10 cm耕作土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P0.05);10~20 cm耕层的脲酶活性含量较单作处理极显著的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显著性高于单作处理(P0.05)。  相似文献   

15.
以3年生山定子/GM256/华红苹果盆栽幼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羊粪、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豆秸)对土壤肥力因子和树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料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羊粪处理的提升作用最显著,其次为水稻秸秆。羊粪处理对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提升作用最明显,水稻秸秆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增强作用最显著。羊粪处理增加了苹果幼树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和根叉数;豆秸处理增加了根系的总体积。添加有机物料后,苹果幼树的树高、冠幅、分枝数和新梢总长显著提高,以羊粪处理效果最明显,水稻秸秆次之。应用有机物料培肥果园土壤时,应本着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的基本性状选择适宜的有机物料,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雾灵山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了雾灵山7个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变化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加深,土壤OC、TN、TK、AN、AP、AK、C:N、C:P、C:K、N:P、N:K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且A土层显著高于C土层。土壤pH值、OC、TP、TK、AN、AP、C∶N、C∶P、N∶P和P∶K受海拔梯度显著影响;土壤OC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土壤TP、TK含量主要呈现“M”型变化趋势;AN含量呈现“N”型变化趋势;pH值与AP含量呈波形变化趋势;C∶P,N∶P呈现“W”型变化趋势,P∶K呈现“M”型变化趋势,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趋势。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OC与TN、TK、AK、C∶N、C∶P和C∶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碳是土壤养分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雾灵山保护区内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海拔变异明显,土壤养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花卉》2017,(24)
本试验以四年生人参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深度土层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参根际土壤不同土层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总体表现为表层根层底层。  相似文献   

18.
选择伊犁河谷为研究区,采集不同土地覆被下的土壤样品,研究林地、耕地、园地、草地等4种不同土地覆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被下,在0~60cm的土壤深度中,土壤蔗糖酶、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这3种酶的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都呈现出降低趋势,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均表现为林地耕地园地草地。通过不同土地覆被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分析,得出林地的脲酶活性与其有机质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耕地和园地中的3种酶活性都与其有机质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草地中的蔗糖酶的活性与其养分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温室草莓连作引起重茬障碍的原因,采用土壤酶学、常规土壤养分测定等方法,对温室草莓重茬2年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重茬相比,重茬2年的温室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除全氮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升高。由此认为,重茬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姜野  潘凯 《北方园艺》2018,(1):7-13
选取设施西瓜连作土壤,以西瓜品种"翠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棕榈酸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棕榈酸浓度升高,西瓜枯萎病菌发病率逐渐降低。与0mmol·kg~(-1)棕榈酸(对照)相比,各浓度棕榈酸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随着棕榈酸升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和pH呈下降趋势;而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0.5mmol·kg~(-1)棕榈酸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1.5mmol·kg~(-1)棕榈酸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棕榈酸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降低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