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1年3月份,我区爆发了一种造成产蛋鸡群产蛋下降、大量鸡只死亡的烈性传染病。经调查发现该病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和80日龄以上的育成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肿眼流泪,发病鸡死亡率可达10%~20%,从发病到死亡3~5天,初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或并发、继发新城疫。收集病死鸡送农业部动检所鉴定,确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以秋冬、冬末春初,干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大小鸡均会感染发病,但多发生于中成鸡;传播主要通过空气、病鸡、康复鸡或接种过疫苗的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种新的鸡病──鸡贫血因子感染症正在全世界逐步传播,发展势头较快,我国也于1992年发现了该病。该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发病鸡多为2-3周龄雏鸡,发病率可达ito%,死亡率30%-50%。病鸡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贫血,冠  相似文献   

3.
鸡白痢指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年龄鸡只均可发生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鸡和火鸡。雏鸡通常表现为急性全身性感染,病雏鸡以精神倦怠、白痢为特征,成鸡以局部或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为主。该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也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疾病。特别是种鸡场,一旦感染到鸡白痢,再加上控制和净化工作不力,其种鸡孵化出的雏鸡死亡率升高,严重者高达30%~40%,甚至50%。  相似文献   

4.
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IBV引起的一种仅发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以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或肾脏病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可达20%~80%,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血清型较多,发病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一些报道认为,中药对于该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衡阳市自1999年以来,一些养鸡专业户饲养的土杂鸡常发IB,为了探讨该病的防制策略,我们使用大青叶、金银花、鱼腥草等中药组方,进行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治疗试验并在大群使用。结果表明,该中药组方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鸡败血支原体(MG)引起的以咳嗽、气喘、呼吸时发出音、流鼻液、窦部肿胀及气囊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在鸡群中可长期蔓延,其死亡率虽然不高,但可造成幼鸡生长不良,成鸡产蛋减少(产蛋率下降 20%左右)[1];如果继发或合并感染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则发病率、死亡率大为提高(病死率30%-40%),加之存在使鸡抵抗力降低的多种因素(如卫生、营养不良,气候突变等)促进该病暴发或复发以及MG通过垂直传播造成疾病连绵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鸡和肉用种鸡。临床症状为鼻腔与鼻窦发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水肿和结膜炎。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使产蛋鸡产蛋率下降10%~35%,小鸡生长停滞,淘汰鸡增加。  相似文献   

7.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疾病,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该病以出血性肠炎、血痢,雏鸡的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征。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鸡,特别是15~45日龄最易发生,死亡率可达80%。病愈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成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襄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达80%-100%,病程短,为“一过型”,典型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主要危害是降低机体免疫力,常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近年来,虽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制措施也有所加强,但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将该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腹泻、极度虚弱.该病可导致免疫抑制,常伴有并发症(鸡新城疫、鸡大肠杆菌病等) 虽各品种鸡均可感染发病,但白色轻型品种反应严重,尤以3~5周龄鸡最易感;成年鸡对该病仃一定抵抗力.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9月为高发期.鸡场卫生环境差的还可反复发生,有的鸡群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一般为5%~2()%,有的达70%或者更高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或经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用具等传播,昆虫、老鼠、饲养人员都可成为传播媒介.以下为河南省南乐县某集约化养殖场发生该病后的诊断和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11.
李兆庆 《山东饲料》2005,(B07):43-44
1鸡白冠病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在生长发育鸡群和产蛋鸡群中广泛发生,使淘汰的鸡数增加,蛋鸡的产蛋量减少10%~40%,从而给养鸡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病以水平传播为主,慢性病鸡或健康的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秋季和冬季多发。当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不良因素时,常导致本病大批发生。另外,常继发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并且与鸡毒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王申 《山东饲料》2006,(7):28-28
鸡肌胃糜烂症主要发生于仔鸡,尤其是肉用仔鸡最易发病,1~5月龄的鸡最易发病,死亡率高者可达10%以上。如果发生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其他疾病,则死亡率更高。该病常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新疆地区鸡沙门氏菌病进行了病原学、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分离的246株细菌与鸡白痢鸡伤少门氏菌诊断血清呈阳性反应;对15株鸡沙门氏菌进行抗原结构分析,表明8株为标准型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7株为中间型鸡沙门氏菌,对其中86株菌的生化鉴定表明符合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该病在我区的发病死亡率为1%-25%,发病严重的鸡场为50%-75%。该病除了单一感染外,还与鸡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球虫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IBV引起的一种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以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或肾脏病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可达20%~80%,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血清型较多,发病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一些报道认为,中药对于该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去年春夏,广州郊区及珠江三角洲一带,黄黑麻鸡发生一种病,该病发病面广,占该品种鸡的60%。养鸡户往往将此病诊断为柔嫩艾美尔氏球虫病,而用抗球虫药治疗,并当作禽流感及慢性鸡新城疫治疗,结果患鸡生长速度滞缓,死亡率增高可达20%~50%,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从鉴别诊断入手,对发病鸡及时诊断治疗,大大减少了农户的损失,现将病例报告如下。1 发病鸡品种 发病几乎为黄黑麻色鸡。该品种鸡一般饲养80~85天出栏,平均出栏体重为1.25kg左右,嘴喙及脚胫多为黄色并少部分黑色。商品苗鸡来源于山西或河南一带。其他品种鸡如…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肝、脾肿大,肝呈黄绿色或古铜色为特征,多发于3月龄以上的成年鸡和青年鸡。病鸡和带菌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种鸡带菌垂直传播会导致该病代代相传,也可通过接触病鸡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水平传播。该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发生无季节性,但以春、冬两季多发,对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15日龄以内雏鸡和育成鸡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破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使鸡的免疫机能发生障碍,体液免疫受剑抑制,本病除造成死亡外,主要增加了其它传染瘸易感性,易造成合并感染。该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肉仔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高达30%。  相似文献   

19.
鸡痘病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在鸡的冠部,眼鼻等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和咽喉深部黏膜部位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该病对幼龄鸡和青年鸡危害较大,鸡痘属于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一般鸡群发生鸡痘,常继发其它疾病,例如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等。鸡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鸡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流眼泪等,一般鸡群密度大或者通风不良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鸡的病毒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用型或肉蛋兼用型禽类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损伤,胫和跗关节上方腱索肿大。病鸡跛行、蹲坐,不愿走动,生长停滞,消瘦,对肉鸡的危害尤为严重。 1流行特点 鸡和火鸡是该病惟一的宿主。各种日龄、类型和品系的鸡都易感。该病主要感染4-6周龄的肉鸡,开产后的种鸡群也有发生,随日龄增大,敏感性降低:该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鸡与鸡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发生水平传播;该病感染率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