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嘉 《种子科技》2024,(2):25-27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旱灾的影响。因此,探究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对提高马铃薯抗旱能力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包括多功能有机肥处理、预浸种处理、喷施干旱适应素处理、混合栽培处理和喷施抗旱剂等,总结了抗旱处理对马铃薯种子萌发和生长以及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优化方向、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种子电化学处理技术属于作物种子处理技术中的一种新的应用。目前,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利用电化学处理技术作为种子处理的手段,对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的影响进行相应说明,具体讲述了电化学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酶活性、细胞膜的通透性、烂种和打破种子休眠等方面的生物效应,并指出电化学技术在种子处理方面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混合盐碱胁迫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时丽冉  崔兴国  刘志华  赵凤梧  李慧敏 《种子》2006,25(2):25-27,31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以及二者的混合溶液处理旱稻种子,模拟中性盐、碱性盐和混合盐碱对种子萌发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NaCl促进种子萌发外,其它处理均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脯氨酸含量上升,α-淀粉酶活性降低,危害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加剧。3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为Na2CO3〉混合盐碱〉NaCl。  相似文献   

4.
种子处理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黎裕 《种子》1990,(1):44-46
公元一世纪,在罗马Pling 首先提出种子处理技术,用酒和柏树叶混合防虫(产生氢氰酸)。但一般认为Mathieu Tillet 是第一个用实验证实它的成功者,1750年他通过用盐和石灰处理被污染的种子,降低了小麦腥黑穗病感染。自此以后,越来越普遍地用种子处理的方法来保护植物。近年来,随着农业实践和研究的发展,种子处理的技术和应用范围更加扩大。  相似文献   

5.
Sing.  SN 邓兆安 《种子》1990,(4):74-77
大豆栽培种JS72—44种子从1984年1~7月贮藏在4种不同类型的容器里,用不同的杀菌剂浸种处理或混合处理,每隔2个月测种子发芽率和死亡率。所有经混合杀菌剂预处理的种子,显著地提高发芽率,其中预处理也获得相同的结果。经预处理的种子显著降低了萌发死亡率,福美双与多菌灵合用效果最佳。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下降。不同贮藏器类型:麻袋、布袋、HDP(高密度聚乙烯)肥料袋和锡罐,对种子生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措施。种子引发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活力,提高种子和长出幼苗对逆境胁迫的抵抗力,而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作物早期病虫害。因此,这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均符合现代农业精量播种的需求。在此条件下,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结合,包括药剂对引发种子的处理方式以及种子药剂处理对引发种子的安全性是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处理药剂生产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不同种子引发技术、种子引发对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药剂对引发种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金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金莲花种子为材料,就不同GA3浓度和处理时间、沙藏时间、温度和基质等对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金莲花种子萌发的栽培技术体系,为金莲花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4℃沙藏或GA3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其中4℃沙藏40~50天或150 mg/L GA3处理种子3~4 天,250 mg/L GA3处理种子2~4 天和350 mg/L GA3处理2天均可有效解除休眠。(2)温度显著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动时间、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其中30℃和30℃以上高温严重抑制金莲花种子的萌动和幼苗生长。10℃低温延缓种子萌动,15℃、20℃是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25℃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基质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发。不同基质中金莲花种子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混合基质1(沙和园土按2:1混合)和腐叶土>混合基质2(沙和园土按1:2混合)。  相似文献   

8.
几种酚酸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培养下研究了几种酚酸对大豆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苯甲酸、肉桂酸、香草酸、两种不同混合酚酸及3种混合酚酸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表现在大豆种子萌发率减少,胚根长和胚根干重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肉桂酸最强,苯甲酸次之,香草酸最弱,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各种酚酸的抑制作用逐渐缓解,低浓度较高浓度缓解快.3种不同酚酸在混合处理中表现出和单一作用时相似的规律,苯甲酸和肉桂酸协同抑制作用较香草酸强.  相似文献   

9.
混合盐碱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2种盐度、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逆境条件,进行大豆种子发芽试验,研究该逆境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NaCl处理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低浓度(C≤50 mmol/L)与对照相比有明显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50mmol/L后,对大豆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NaCl浓度的逐渐升高,其抑制作用越来越大;单纯Na2CO3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危害最大,表现为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POD和SOD活性升高,并且种子外观颜色变深;混合盐碱处理对大豆种子抑制作用也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3种处理的抑制作用顺序为Na2CO3>混合盐碱>NaCl。  相似文献   

10.
1种子处理 主要有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两种方法. 1.1低温处理 用于春播种子,在播种期前30~50d将种子冷水浸湿后与体积为种子的3~6倍的清洁湿河沙或湿锯末混合,沙或锯末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而又不滴水为度,拌匀后在0~7℃温度下堆放或置于菜窖中,并用塑料膜覆盖.种子萌动期间要经常检查和翻动.注意种子湿度,如干则适度洒水.  相似文献   

11.
引发技术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引发技术是现代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它是一种通过简单处理就可以有效提高种子质量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种子处理技术。但是,由于不同种子的生理特性不同,各种引发技术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种子引发技术尚未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阐述了种子引发技术的基本原理,对水、滚筒、渗透调节、固体基质、生物膜、ABA等引发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种子引发技术的效应以及影响种子引发的各种因素,结合有关种子引发的研究现状和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未来种子引发技术进行了预判。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白榆(Ulmus pumila L.)种子为材料,利用浓度分别为0,100,200mmol/L的中性盐NaCl和浓度分别为0,25,50mmol/L的碱性盐Na_2CO_3混合模拟出9种不同的盐碱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低盐(100mmol/L NaCl)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没有抑制效应,但高盐(200mmol/L NaCl)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低碱(25mmol/L Na_2CO_3)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显著,但高碱(50mmol/L Na_2CO_3)处理抑制效果显著,且抑制效果显著强于高盐处理,白榆种子几乎不发芽。复合盐碱胁迫处理下,低盐低碱和高盐低碱复合胁迫对种子萌发率抑制效果不显著,但对幼苗生长抑制效果显著,表现为胚芽、胚根数量和长度减少;低盐高碱和高盐高碱混合胁迫对种子萌发率抑制效果显著,特别是高盐高碱混合胁迫下,种子几乎不发芽,发芽后的胚芽和胚根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13.
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3 mg/L Nd3+和 0.5 g/L牛蒡低聚果糖单独和混合处理草决明种子,均促进种子的发芽,提高了ɑ-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混合处理好于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14.
王鹏 《种子世界》2006,(9):41-41
人类很早就知道种子处理可以使种子和幼苗免受种传和土传病虫为害,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的Pling就首先提出了种子处理。1750年,英国人Mathieu Tillet试验用盐水和石灰水处理小麦种子防治黑穗病。1755年Aucante就建议用砷制剂或氯化汞处理种子防治小麦黑穗病,最早开创了使用汞制剂作种子处理剂的实践。1761年Schulthuss介绍了硫酸铜处理种子,开始了使用无机化合物处理种子的时代。我国早在1765年镌刻的御题《棉花图》中就有棉花种子烫种拌灰防治病虫害的记录。1888年,由Jensen发明了温汤浸种用于处理大麦、小麦种子,防治散黑穗病。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种子处理剂已从传统的有机氯产品发展为两元或三元杀虫、杀菌剂混合的种衣剂产品。  相似文献   

15.
山杜英种子休眠解除及促进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药荆、激素处理山杜英种子,并在不同的温度进行发芽试验,以了解其休眠特性及萌发条件.结果表明:用KNO_3、FeSO_4·xH_2O、CuSO_4·5H_2O及硼酸混合溶液处理山杜英种子,并不能打破山杜英种子的休眠;采用GA_3、GA_3和6-BA混合溶液处理种子,有助于种子休眠的解除;GA_3预处理后在30℃下有较高发芽率43.3%,最高发芽指数0.22.激素处理与萌发温度具有明显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种子加工技术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具有生命力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种子加工就是指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改变种子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17.
李广昌 《种子科技》2000,18(5):292-293
海南省冬季有利的温光条件 ,是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最佳场所。种子样品通过海南田间种植鉴定纯度 ,准确、可靠 ,为翌年大田生产用种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避免种子质量问题造成损失。我公司 2 0年来坚持海南验杂制度 ,在生产经营上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海南验杂主要技术分析如下 :1 取样方法1.1 分户样品 :在种子收购时分户取样 ,一户一个样品。按每户种子量的大小 ,均匀提取种子 150~ 4 0 0 g,存放在样品袋中 ,在样品袋上标明组合 (或代号 )名称、户名、制种地点、时间。1.2 混合样品 :种子进行混合包装后 ,每批种子应取混合样品 1~ 3kg…  相似文献   

18.
<正>种子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作物保护手段,以其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环保压力小、社会效益大等特点,已成为推动我国农药减量增效、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种子处理剂作为种子处理技术的载体,得到了广大种植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近年来,种子处理剂在国内外农药市场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处理对无棱冬瓜种子发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KNO3,GA3,6-BA以及几种药剂混合处理新鲜无棱冬瓜种子对其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冬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1000mg/LKNO3浸种2h,100mg/L GA3浸种2h,100mg/L 6-BA浸种5min能将冬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65%、45%、41%和54%、56%、49%,尤其是1000mg/L KNO3浸种2h处理效果最佳。几种药剂混合使用时,作用不如单一药剂处理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种子电场处理技术是通过模拟大自然生物电场效应,利用高压静电对播前农作物种子进行特定强度和有限时间的处理,使种子内部细胞膜的电性受到良性影响,促进种子的生命活动,提高种子内部淀粉酶、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等多种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种子萌动,增强种子活力。它既属于种子的后加工技术,又是一项对合格种子进行播前处理的农艺技术措施,是种子处理技术中新出现的一项应用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