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添加剂(碳酸钠)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酯化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6%(淀粉干基),球磨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50℃,碳酸钠用量1%(淀粉干基),所制备产品取代度为0.026 3;产物红外光谱出现酯化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成功实现酯化。  相似文献   

2.
在弱碱性条件下,辛烯基琥珀酸酐与β-环糊精直接酯化合成β-环糊精辛烯基琥珀酸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酯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pH值对合成β-环糊精辛烯基琥珀酸酯取代度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酯化剂用量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试验,β-环糊精辛烯基琥珀酸酯的取代度为0.0628.研究发现改性后的β-环糊精在水和无水乙醇中的溶解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以早籼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探讨产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早籼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4 h,温度33.4℃,pH值8.4,淀粉乳液浓度36.8%(质量分数,g.g-1).该工艺所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0.018 9,反应效率为81.5%.水相体系中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使淀粉颗粒表面产生了一些孔洞,酯化反应可能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较原淀粉低的糊化温度,当取代度由0增加至0.025时,糊化温度由71.54℃降低至69.31℃.  相似文献   

4.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以淀粉为原料与辛烯基琥珀酸酐经弱碱条件下酯化反应可以得到的,基于此,主要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中试过程中对各制备环节的工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原料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理化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糯玉米淀粉、早籼米淀粉、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OS),并对所制备不同取代度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粘度速测仪分析表明,几种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之后,具有较原淀粉高的峰值粘度.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水相体系中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使淀粉颗粒表面产生一些孔洞,酯化反应可能首先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4种原料淀粉经过酯化改性之后,乳化效果明显提高,而且乳化效果:早籼米SSOS>糯玉米SSOS>小麦SSOS>马铃薯SSOS.  相似文献   

6.
以月桂酸为酯化试剂,碳酸钾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法对淀粉进行酯化改性.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月桂酸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60 ℃,催化剂占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5%,月桂酸与淀粉摩尔比为0.3,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0398.红外光谱显示产物中出现了酯羰基的特征吸收峰,证明淀粉成功接枝月桂酸形成淀粉酯.  相似文献   

7.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棕榈酸为酯化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法制备棕榈酸淀粉酯;以产品的取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表征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木薯淀粉用量30.0 g、棕榈酸用量12%、催化剂2.0 mol/L、盐酸用量1.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时,制备的酯化产品取代度为0.0108.XRD分析表明,淀粉结晶结构破坏,结晶度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已成功酯化;性能分析表明,酯化淀粉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热稳定性、较低的糊化温度及粘度.  相似文献   

8.
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通过正交试验,采用半干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 min,pH 5.0,磷酸盐用量4%,尿素用量2%.  相似文献   

9.
在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小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中试生产方案,对比中试产品与小试产品结构与性质,优化工艺参数,确定最佳中试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浓度40%、酸酐质量浓度3%、pH7.5~8.0、搅拌速度200 r.min-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 h,在此工艺下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取代度为0.0186 2.  相似文献   

10.
以β-环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湿法制备工艺合成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探讨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糊精乳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值8.0,反应时间4 h,糊精乳质量分数35%。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进行结构表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在1 723、1 572 cm-1处均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分别由酯基、碳碳双键伸缩振动产生。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形成的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结构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干法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马来酸酐(MAH)为酯化剂,采用干法合成马来酸酐酯化玉米淀粉,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马来酸酐用量对酯化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酯化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酯化淀粉的取代度均逐渐增大,温度达到80℃或时间延长至2.0h,取代度趋于稳定;在淀粉过量的情况下,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取代度呈线性增长;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酯化反应使淀粉的结晶度逐渐降低;热重分析仪分析表明,结晶度的降低导致酯化淀粉的热失重起始温度和最大速率温度降低,且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大,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取代度及添加量的淀粉磷酸单酯对面团粉质及拉伸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制备得到两种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单酯(0.019和0.011),然后分别按面粉重量的0.4%、0.7%、1.0%添加到面粉中,研究其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结果]面团中按1.0%添加取代度为0.019的淀粉磷酸单酯时,其面团形成时间降低为2.4 min,面团稳定时间增加到4.9 min,软化度降低到86,面团延伸度从24.27 mm提高到25.78 mm;最大拉伸力从0.024 g增加到0.049 g。[结论]淀粉磷酸单酯具有较好的增稠性、乳化性和使用安全性等特点。在弱筋粉中添加淀粉磷酸单酯,可以减少面团形成时间,提高面团稳定时间,降低了软化度,改善面团的粉质特性,淀粉磷酸单酯的取代度越高,其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罗菊香  崔国星  张琳君  陈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48-21349,21471
[目的]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方法]将木薯淀粉经乙醇活化之后,以马来酸酐为酯化剂,丙酮为反应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马来酸单淀粉酯的制备条件。[结果]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淀粉用量为1 g,反应温度为50℃,活化淀粉和酸酐的摩尔比为1∶3,吡啶用量为1 ml,反应时间为7 h。[结论]采用最佳的制备条件,制得取代度为0.332的马来酸单淀粉酯。  相似文献   

14.
高取代度丁二酸酯玉米淀粉的半干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丁二酸酯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淀粉为原料、NaHCO3为催化剂、丁二酸酐为酯化剂,利用半干法工艺合成高取代度丁二酸酯淀粉,探讨了不同反应参数对丁二酸酯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丁二酸酐用量为淀粉质量的9%、反应体系含水量为25%、NaHCO3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135℃反应2h的条件下可获得取代度为0.163 3的高取代度丁二酸酯淀粉;与原淀粉相比,丁二酸酯淀粉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丁二酸酯淀粉中丁二酸酯基的存在,并且其糊化温度降低、峰值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膜成型最佳工艺条件,测定膜的性能,为研发淀粉胶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木薯淀粉改性的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醋酸酐为原料,通过改变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的比例(10∶1.5、10∶2.0和10∶4.0),制备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以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为原料,甘油和山梨醇混合物为增塑剂,结冷胶为增强剂,用流延法制备成薄膜。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X-射线、扫描电镜法、黏度测定仪和热重等对酯化淀粉进行物相鉴定,同时测定膜的抗拉强度、吸水性、疏水性和外观形态等性能。【结果】制备3种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取代度分别为0.100、0.142和0.152,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度低,淀粉的空间结构更疏松。黏度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黏度最高,3种酯化后的淀粉黏度均较氧化羟丙基淀粉黏度低,取代度越高的淀黏度反而越小。电镜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酯化反应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并未对淀粉颗粒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且随着酯化量的减少,淀粉的空间结构越疏松。热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酯化淀粉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综上所述,氧化羟丙基淀粉的羟基被羰基取代,形成新型羟丙基淀粉醋酸酯淀粉并对其进行铺膜,测定并比较膜的性能从而筛选出性能最好的酯化淀粉膜,即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淀粉膜的性能最佳,此时断裂伸长率为20.3%,吸水率为17.5%,最大接触角为88.6°。【结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所得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膜性能最佳(机械强度、吸水性和疏水性等均有所改善),有望用于淀粉胶囊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祥英  陈其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291-3293,3313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固定变量法探讨投药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已成功酯化交联合成变性淀粉微球,微球平均粒径为42.61μm,粒径在80μm以下占93.7%;微球表面粗糙多孔,外观圆整,由原淀粉颗粒的晶体形态变为无定性态;在交联剂用量1.5 g,反应时间3.5 h,投药量22 mg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微球的载药量达到21.48%,包封率达到97.63%,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阿司匹林吸附载体。  相似文献   

17.
吴修利  门海涛  董琰  周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90-7891,7897
羧酸酯淀粉是一类重要的淀粉衍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在众多领域中,准确测量酯化淀粉取代度,对于建立淀粉改性程度与聚合物结构功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近年来淀粉羧酸酯取代度的检测方法,并对各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农用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农用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方法]以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方法研制淀粉系高吸水树脂。探讨淀粉、交联剂及引发剂用量,中和度等对淀粉系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淀粉加入量为27.3%, 交联剂用量为0.056%,引发剂用量为0.82%,中和度为0.5时,淀粉系树脂的吸水率最大。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得的吸水树脂在室温下吸水率为890 g/g,且具有很好的凝胶强度。[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建立新型的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作为絮凝剂处理糖蜜酒精废液,探讨阳离子淀粉用量、废液初始pH值及搅拌吸附时间对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结果]测定条件确定为波长560 nm,pH值8.0。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均随阳离子淀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用量为500 mg/L时开始减小。pH值6.0~9.0时CODcr去除率及脱色率较高,且基本不变。絮凝剂吸附时间对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影响不大。pH值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最大,然后是阳离子淀粉投加量、吸附时间。[结论]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吸附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最佳处理条件为阳离子淀粉投加量500mg/L,废液初始pH值7.0,吸附时间5 min,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70.8%,脱色率达5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