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梅州城区围城森林的建设,形成一个冬阻寒潮、夏调城温、生态功能齐全、稳定的围城森林生态体系。文章从建设规划、建设措施、建设原则等几方面概括了梅州城区围城森林工程建设,为其他城市围城森林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鄞州区滨海山水特点及城区绿地建设现状,提出城区和市域绿地规划布局模式,旨在构建与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为鄞州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代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绿道(greenway)的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指出了绿道规划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市民游憩质量等方面重要意义,并在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市区和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宁波市自然概况、城市森林现状及其城市特色,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核、环、轴、楔、园、链"结构模式,提出了宁波市城市森林系统结构;建议加强城市绿心和生态保护带建设,改善城区森林绿地质量,提供城市生态资源氧库,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演绎城市文脉,引导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共生与交融,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5.
城市隔离地区、平原和山区的森林建设构成首都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绿化隔离地区距城中心区最近,是城市中心区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对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起最直接最重要作用,是北京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天台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天台县环境条件及森林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森林天台总目标并提出县域森林建设布局和城区森林建设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7.
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绿量充足、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把成都建设成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中国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森林生态城市。并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修编的《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8.
永安市城乡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在对永安市"四绿"工程建设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城市绿化与城市发展不相统一,集镇和村庄公共绿地偏少,次干道、巷道绿化绿量不够,道路景观特色不强等问题,提出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要求,加强城市森林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这样导致绿地建设的滞后性,为加快生态县建设,德化应加快绿地系统规划,文章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德化县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近自然森林"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构建融山、水、林、城于一体,寓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协调统一的泉州中心市区现代化城市森林体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大型公共绿地的最终消费者是城市居民,因此,城市居民对公共绿地的偏好与需求是城市大型公共绿地建设的主要考虑因素.文章对岳阳市三大公共绿地的游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岳阳市民对大型公共绿地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绿地的绿化整体美化程度、与居住地距离、交通便利情况、卫生状况等.岳阳的大型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以森林为纽带和核心,统筹规划具有相似地理气候特征的城市,以系统的思想构建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森林城市群建设是当前解决区域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迫切需要新思路。文中基于欧洲城市群建设和绿色空间规划经验,如荷兰兰斯塔德的绿心、丹麦哥本哈根的绿楔等,归纳总结欧洲森林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经验,比较分析中欧森林城市群规划管理,在提高城市森林连通性和城市群边缘地带森林斑块完整性、优化森林空间格局以及建立弹性森林生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可为我国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生态防护绿地现状的调查,结合乌鲁木齐特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提出了乌鲁木齐市区绿地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应结合城市高压走廊、水系廊道、城市防灾减灾绿地、重点国家控制污染源企业、主干道等,赋予绿地更大功能,科学合理地作好城市绿地生态防护体系宏观控制性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主城区绿地信息提取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州市主城区2004年、2008年及2012年SP5影像数据,应用遥感分类技术中的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以及先提取植被技术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广州市主城区的绿地信息,将提取的结果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档案更新资料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分类提取方法;应用最优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提取广州市主城区2004年、2008年及2012年绿地信息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先提取研究区影像植被指数然后作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城市绿地信息,这是一种可行的城市绿地监测手段。2)从2004—2012年,广州市主城区绿地面积明显减少,特别是在2004—2008年减幅较大,2008—2012年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功能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即市域大环境、规划区和规划建成区;阐述了影响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四大要素,即观念要素、城市布局模式、自然生态要素、绿地系统布局模式要素;明确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应考虑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主要功能属性,即适合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强化绿地生态空间格局、塑造城市绿地空间特色、通过宏观整体结构布局,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城市边缘地带的生态属性。  相似文献   

16.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周宇  沈守云  汤炼 《绿色科技》2012,(6):211-213
在探讨城市防灾绿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将城市防灾绿地分为了紧急避险绿地、固定避险绿地、中心避险绿地和防灾避险通道四类。并针对长沙市现有防灾绿地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长沙市将来在防灾避险方面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森林城市中人居环境绿色空间的内涵和对森林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核心引领,节点特色、末端提升”建设思路和中心城区—乡镇—村庄三级环境绿化提升体系,剖析了北京市延庆区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现状,从中心城区绿化工程、重点乡镇绿色空间和美丽村庄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延庆区森林城市建设中人居环境绿色空间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而街旁绿地更是一种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活动场所,是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家庄市街旁绿地现状的分析,提出现阶段街旁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郑州市公园绿地和人口分布现状,对郑州市公园绿地有效避难面积和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的避难承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规模;以碧沙岗防灾公园为例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避难容量、多渠道发掘有效资源、示范建设防灾公园等手段增加城市防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