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为了解饲料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及耐药情况,为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特针对饲料及其原料开展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及耐药情况筛查。试验共收集饲料及原料样品707份,参照GB/T 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分离株以API 2.0E鉴定试剂盒确认;后参照GB 4789.4-2010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分离株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共检出阳性样品56份,阳性率为7.9%,其中52份为动物性原料;经血清分型得到阿贡纳沙门氏菌(Agona)5株,阿贡纳沙门氏菌Ⅱ(AgonaⅡ)1株,博内茅斯(Bournemouth)1株和摩科拉(Mokola)1株,其余菌株因血清种类有限,仅分型至群,未能进一步分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沙门氏菌耐药率比人源和动物源性沙门氏菌低,但仍分离到13重耐药株1株,4重耐药株2株,3重耐药株9株,2重耐药株12株,且各菌株耐药谱不同。饲料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检出率和耐药性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个别菌株耐药情况严重的现象,有必要继续加大、加强针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属是饲料中污染最高、危害最大的病原性细菌,此菌属种多,分布广,已知的血清型株有2449种。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动物通过饲料摄人大量菌体后,细菌在肠道繁殖并产生内毒素,对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该菌能引起动物的多种疾病,如禽霍乱、鸡白痢、马流产等,并造成沙门氏菌的传播循环即:饲料一动物一食品原料一人。饲料原料被沙门氏菌污染是造成饲料产品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农业部饲料中心把沙门氏菌的检测作为饲料原料抽检的必检的卫生指标之一。然而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采用国标方法则相当复杂。为了探索更准确、快捷的检验方法,我们分别采用国标方法和参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OAC食品中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化学工具鉴定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污染饲料时有发生。为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可采用包括日粮处理、监测原料和成品以及监控饲料加工中的各个参数等措施。大多数报道的动物食物中毒事例中,是由血清型非白痢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堡变种引起的。1989年,英国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动物食物中毒是由血清型非白痢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堡变种引起的。为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可采用包括日粮处理、监测原料及成品、监控饲料加工中的各个参数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家畜饲料中经常污染有沙门氏菌并且可能引起家畜发生感染,从而造成以后的胴体污染和人发生食源性感染。因此,控制沙门氏菌感染,必须要用无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已经提出一些减少或清除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方法。业已证实,制粒过程可以减少饲料中的细菌荷载。Cover等建议,在制颗粒前至少要用82.2℃的温度并对含水量18%的饲料在蒸汽加热调节器中处理。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使饲料接触蒸汽  相似文献   

6.
吴斌  陈明生  秦成  于杰 《饲料工业》2003,24(11):51-52
沙门氏菌属是一群形态、培养、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类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的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种(或型),我国发现近200多种菌型[1]。世界上,每年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多达几千万。在我国,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首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十分严重,已引起各界学者的广泛重视[2]。肉制品是人类沙门氏菌中毒的主要食品之一,而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污染与动物所食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有直接关系。为了解沙门氏菌在动物饲料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明其对人们健康的潜在威胁程度,保护国内的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7.
如何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永泰 《广东饲料》2003,12(1):22-23
沙门氏菌污染饲料时有发生。为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可采用包括日粮处理、监测原料和成品以及监控饲料加工中的各个参数等措施。大多数报导的动物食物中毒例中,是由血清型非白痢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堡变种引起的。1989年,英国和威尔士发病30000例,死亡61例。北美发病45000例,但死亡率较低。美国每年由沙门氏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亿美元。沙门氏菌在温度高于10℃、pH6~7.5范围内繁殖最快。在商品饲料生产条件下,饲料不可能作冷藏处理,但添加各种有机酸(甲…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禽》2006,28(2):61-61
家禽业中危害食品的沙门氏菌的传播经常与饲料污染联系在一起。禽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发生仍被认为是由饲料引起的。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环境中存在种种沙门氏菌源,在饲料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被交叉污染。由于沙门氏菌在饲料储存条件下能存活数月,对于家禽生产来说,沙门氏菌仍然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控制禽饲料沙门氏菌污染需要加强饲料加工、销售过程的监督和引进有效的干预和截断沙门氏菌污染的技术。采用有代表性的抽检方法来控制沙门氏菌污染,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反映(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对已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动物饲料的培养物均能检出阳性,说明此方法对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和准确地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应用HACCP管理控制饲料中沙门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萍 《山东饲料》2004,(10):1-4
沙门氏杆菌与沙门氏杆菌症对畜禽生产及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受到公众的重视。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原性菌属,已知的沙门氏菌血清有2499个,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几乎所有的血清型皆会污染食物以致发病。该菌污染饲料后,不仅引起动物中毒,造成菌血症,表现呕吐、腹泻、腹痛并引起局部炎症或加重局部炎症,而且造成沙门氏菌的传播循环即饲料一动物一食品原料一人,既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人类健康,对我们目前正在倾力建设的“畜产品安全”工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感染链指出饲料原料和成品饲料是引发感染的前奏,最终导致人的沙门氏菌感染,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源,饲料被沙门氏菌污染可能是鸡白痢难以净化的原因。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是饲料中污染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病源性细菌,将成为新的沙门氏菌感染的新起点。因此,控制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这一重要环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措施,在战胜禽流感的同时,战胜沙门氏菌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对畜产品中沙门氏菌的限量均制定出非常严格的标准,是所有微生物限量标准中最严格的。HACCP管理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管理手段,2002年,农业部倡导在饲料行业逐步推行该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建立有特色、与国际接轨的HACCP企业运行模式,是我国畜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