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羊肠毒血症又叫"软肾病"(因为羊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主要是侵害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发生是由于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又叫血肠子病。1病原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能形成荚膜和芽胞的大梭菌,能存在土壤、草料和污水中。羊采食了被本菌芽胞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芽胞进入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病,但当饲料改变后,瘤胃里正常分  相似文献   

2.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引起的肠毒血病,引起家兔急性水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兔以消瘦,眼球下陷,急性血痢或水样腹泻,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达70%以上。该病在养兔场和农村散养户中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养兔业的发展。发病兔致死率很高,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现将浦城县富岭镇某养兔专业户饲养的肉兔发生兔魏氏梭菌性肠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报道了一起笔者接诊的羊肠毒血症的防控和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4.
魏观勤 《畜禽业》2015,(2):88-89
<正>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或E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引起的肠毒血病,引起家兔急性水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均有感染性,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上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兔消瘦,眼球下陷,急性腹泻、排黒色水样或带血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达70%以上。对养兔业的发展危害极大。现将古田县某规模养兔场暴发兔魏氏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1)
正羊肠毒血症是羊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使机体中毒所致,是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死羊肾脏多软化,故又称"软肾病"。1病原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及病羊的肠道和粪便中,在健康动物的肠道也有发现。该菌为无运动性的粗大杆  相似文献   

6.
李榕 《畜禽业》2013,(7):88-89
<正>仔猪红痢又称魏氏梭菌病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现将一起规模养猪场发生仔猪红痢的诊治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建瓯市某猪场饲养基础母猪100头,2013年1月11日,有1头母猪产仔12头,第二天突然出现腹泻,很快死  相似文献   

7.
陶秋月 《畜禽业》2013,(6):87-88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所致家兔的一种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肠毒血症。其特征为家兔发生急剧腹泻、脱水、死亡,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传染病之一。治疗方案以紧急接种兔魏氏梭菌病疫苗,辅以针对腹泻为主的对症疗法。  相似文献   

8.
李炳林 《畜禽业》2015,(4):62-63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该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为促进绵羊养殖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文章对绵羊羊肠毒血症的病原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介绍,明确诊断方法,并提出治疗方法,供广大养羊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0,(7)
仔猪梭菌性肠炎由C型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危害仔猪,病死率很高;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预防该病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常使用微生态制剂,必要时对母猪进行免疫;治疗时可用抗菌药配合止血药和补血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本病常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1病原及流行病学本病病原主要为B型魏氏梭菌,不同地区病原不同,有时是C型和D型,有些地方是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  相似文献   

11.
谢荣敏  叶寿华 《畜禽业》2006,(16):44-45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引起的肠毒血病,引起家兔急性水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免以消瘦,眼球下陷,急性血痢或水样腹泻,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达70%以上。该病在养免场和农村散养户中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养免业的发展。发病兔致死率很高,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现将浦城县富岭镇某养兔专业户饲养的肉兔发生兔魏氏梭菌性肠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浦城县富岭镇某养兔专业户饲养的肉仔兔于2006年6月5日开始相继发病,以急剧下痢、水泻、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至6月10日共死亡肉…  相似文献   

12.
刘金升 《畜禽业》2003,(3):53-53
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痢,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该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有时C、D型魏氏梭菌也参与致病。本病常可使羔羊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羔羊,尤以2~5日龄羔羊发病较多,7日龄以上很少见。纯种培育品种羊的适应性差,发病和流行及死亡率高。土种羊发病较少。初生羔羊可通过吮乳、饲养员的手和饲养用具、粪便感染魏氏梭菌。除经消化道感染外,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当母羊孕期营养不良,春乏饥饿,产羔体质瘦弱,加之气候骤变,寒冷…  相似文献   

13.
<正>羔羊痢疾是新生羔羊于产后7d内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剧烈腹泻和迅速而大批的死亡。是影响羔羊成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养羊业的大敌。本病的病原较为复杂,主要是由B型魏氏梭菌所致,同时常伴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混合感染。1流行特点魏氏梭菌为土壤中的常在菌,可通过受污染的母羊乳头、饲养员手等媒体而进入羔羊消化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主要侵害新生羔羊,产后1~4d内发病最多,7d后发病较少,主要传染源为羔羊,其次为带菌母羊。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8)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除哺乳仔兔外,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兔子均有易感性,6~12周龄易感。以发病突然、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冻样、腥臭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8)
<正>2014年3月,该镇东屯村一养兔大户的兔群爆发了一起以急剧腹泻、拉水样或血样粪便、死亡速度特别快的疾病。经综合判断分析,确诊为兔魏氏梭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兔梭菌性肠炎,又称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急剧腹泻、排出多量水样或血样粪便、脱水死亡、盲肠黏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1病原学本病的病原为A型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6.
<正>1病原该病的病原为梭菌属(Clostridium)中的腐败梭菌、魏氏梭菌、诺威氏梭菌及溶组织梭菌等,猪恶性水肿病例中,有60%可分离到腐败梭菌,其次是魏氏梭菌,诺威氏梭菌和溶组织梭菌仅占5%。在厌氧肉肝汤中,生长旺盛,37℃培养5~6h,即见培养基混浊,产生大量气体。本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果糖和半乳糖,产酸产气;不发酵水杨素、卫矛醇、甘露醇和鼠李糖;液化明胶,靛基质产生阴性,牛奶培养基的"暴烈发酵",产生大  相似文献   

17.
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杆菌,是引起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猝狙的病原,给我国的养羊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试验从河南省鹤壁市健康羊只采集肠道内容物,将采集样品接种在厌氧肉肝汤增菌,然后接种至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菌进行生化鉴定和毒素检测,结果表明,在厌氧肉肝胃酶消化汤内培养6 h即可产生大量气体,接种鲜血培养基产生双溶血环,并且各种生化指标均与魏氏梭菌生化指标相吻合,且接种石蕊牛乳培养基后出现魏氏梭菌特征性"汹涌发酵"特征,并结合毒素检查,初步分离到16株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8.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小肠球虫;饲料变换;不合理地使用饲料添加剂;饲养密度大,鸡舍潮湿等。多发生于8周龄至成年鸡,死亡率2%~3%。7—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9.
徐圃全  张文浩 《畜禽业》2007,(12):34-35
<正>鸡坏死性肠炎又称鸡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在养鸡生产中发生较多,但由于养鸡户和部分兽医临床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常造成误诊,耽误治疗时机,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笔者近年的实践,将该病的诊治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为特征。主要侵害1 ̄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但2007年10月8日讷河市全胜乡双盛养殖场1头母猪突然死亡,经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