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烯利对夏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第9展叶期喷施200、400、800 mg/L乙烯利,喷施清水作对照,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及可溶性糖、淀粉和激素含量,考种计产。结果表明,400 mg/L和800 mg/L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郑单958的单穗重和千粒重,同时降低灌浆后期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子粒中淀粉含量;200 mg/L乙烯利处理单穗重及灌浆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合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激素含量变化分析,喷施高浓度乙烯利导致子粒中激素含量变化是子粒灌浆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速率减慢和千粒重下降。建议生产中用200 mg/L乙烯利为主要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研究乙烯利对玉米茎秆形态、穿刺强度、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抑制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和产量,提高了茎秆抗折力、穿刺强度、木质素含量及PAL、CAD、4CL活性和抗倒伏指数。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0,P0.01),在200 mg/L乙烯利处理下,PAL、CAD、4CL活性与抗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AL、CAD、4CL活性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的酶学基础,有利于提高茎秆强度,进而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干旱胁迫不仅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而且影响了玉米的子粒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危害顺序为开花期干旱>孕穗期干旱>灌浆期干旱。干旱胁迫虽降低了玉米子粒产量,但使子粒有效养分含量提高。灌浆期干旱胁迫使子粒蛋白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提高,孕穗期干旱胁迫使子粒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干旱胁迫使子粒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钾肥对玉米子粒灌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研究钾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玉米果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和玉米子粒灌浆及产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钾肥的适宜施用量在90~135 kg/hm2。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7展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动素和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调节剂对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喷施调节剂后第30~39 d,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子粒的鲜重、干重、体积和可溶性糖含量。喷药后第48 d,不同品种子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德美亚1号激动素处理和德美亚2号烯效唑处理的调控效果较好。喷药后第30~48 d,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两个品种子粒转化酶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改善子粒的形态,加快子粒的新陈代谢,扩充子粒库容量,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浸种对甘蔗苗期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0mg/L、100mg/L,400mg/L)分别对中熟品种桂糖15号(G15)和早熟品种新台糖20号(ROC20)在下种前进行24h浸种处理后进行砂培试验,结果表明:用乙烯利溶液浸种处理后的一个月内,内蔗糖幼苗 1叶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eatin)含量显著降低,应激内源乙烯含量上升,光合速率下降,并且提高了叶片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降低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从而使甘蔗苗期生长受到抑制,假茎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根系活力下降,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自然脱水速率类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大喇叭口期外源喷施脱落酸(ABA)和代谢合成抑制剂,分析外源ABA及代谢抑制剂喷施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灌浆特征和子粒含水率等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使玉米产量分别下降7.53%、0.37%和6.21%。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增加玉米起始灌浆势25.00%、23.44%和1.56%;外源ABA使玉米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后,最大灌浆速率降低,活跃灌浆期延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子粒质量下降。喷施ABA增加了玉米子粒含水率,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则降低子粒含水率。综上所述,外源ABA喷施延缓玉米子粒灌浆进程,阻碍子粒脱水;喷施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可加快灌浆期子粒脱水,利于实现子粒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炭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效义  张伟明  孟军  杨旭  赵倩雯  陈温福 《玉米科学》2016,24(1):117-122,12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秸秆炭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 t/hm2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可延长玉米的生长时期和旺盛生长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玉米灌浆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和子粒干重的增加,与单施化肥相比,产量提高了6.06%;40 t/hm2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干物质积累,降低行粒数,产量降低13.88%。适量的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可促进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优于单施化肥;过量的生物炭用量会抑制玉米生长,导致产量下降。在北方棕壤常规施肥条件下,适量配施生物炭增产效果明显,可用于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9.
赵建华  邱荣侠 《玉米科学》2003,11(Z1):058-059
本文对子粒败育与乙烯、多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两类不同基因型(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和正常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子粒发育前期乙烯的代谢变化,以及果穗中下部正常子粒上部败育子粒内原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败育子粒在受粉后8~12天阶段中多胺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粒,子粒的乙烯释放量在授粉后的0~8天也出现.研究认为,乙烯的释放量,及果穗顶部子粒较低的多胺含量都与子粒败育密切相关,同期败育类型玉米子粒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类型,同一类型中又表现为顶部高于中部。  相似文献   

10.
施氮模式对玉米氮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欢  谭贺  姜佰文  邓宏志 《玉米科学》2014,22(5):127-131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氮肥单施和配施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各生育期氮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模式下,叶片、茎和鞘的氮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叶片氮含量在各生育期基本表现为AK(硫酸铵为基肥)>ADA(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硫酸铵为基肥)>US(尿素+缓释尿素为基肥)>UO(尿素+有机肥为基肥)>UK(尿素为基肥)处理;到达成熟期子粒的氮含量为US >ADA >UO >CK >AK处理,且US和ADA处理子粒氮含量较CO、AK和UK处理差异显著;US和ADA处理在成熟期子粒氮积累量较大,UO、AK和UK处理次之;灌浆期和成熟期氮积累量与产量呈线性相关。整体施氮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尿素配施缓释尿素和降低基追比的多重氮源更适用于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化控技术对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以不同抗倒伏性的2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化控技术对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调节剂能降低植株高度、穗位下部节间长度、穗高系数,节间直径、茎粗系数、干重、干物质百分比、单位茎长干物重、粗纤维含量、气生根和总根数显著增加。茎秆抗倒伏性状与农艺性状密切相关,化控处理降低了空秆率和秃尖长,提高了行粒数和穗粒重,最终提高了产量。化控处理对非抗倒伏品种郑单958的产量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90 000株/hm2高密度种植,探究不同时期喷施Opera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群体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高密条件下喷施Opera药剂,有利于增加夏玉米植株茎粗,提高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强叶片持绿性,延缓衰老;增加灌浆中后期子粒体积和干重,促进子粒灌浆。不同时期喷施Opera后夏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且产量提升6.78%~13.94%。喷施Opera可缓解密植对夏玉米生育后期产生的负效应,防止叶片早衰,增加植株生物量及子粒产量,且两个喷施时期表现为13叶期喷施作用效果大于8叶期喷施。  相似文献   

13.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叶片超微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缩短夏玉米的生育天数,降低夏玉米产量及叶绿素含量。随氮肥增加,高温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先降低后升高(在310.5 kg/hm^2氮肥下,高温处理玉米产量的降低达到27.2%、31.1%)。高温处理较对照维管束鞘细胞变大,高温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出现淀粉粒,对照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出现淀粉粒。高温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开始解离,对照处理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完整,说明高温条件下,玉米对氮的耐受力降低。高温处理叶绿体数、叶绿体基粒数减少及基粒片层数减少,叶绿体面积及叶绿体长/宽比值变小,高温处理较对照线粒体数先增加后减少。高温处理与对照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均未发现淀粉粒。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陕单609、榆玉3号、先玉335、郑单958、秋润100、陕单636为供试品种,在67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下,研究增密对不同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子粒产量、收获穗数、群体干重和LAI显著增加,穗粒数、百粒重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不同品种间呈现不规律变化。密植条件下,品种间子粒产量差异更为明显,陕单609、先玉335和榆玉3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郑单958增产1.98%、11.26%和2.37%。陕单636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粒重,先玉335和郑单958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陕单609、榆玉3号和秋润100增密后影响产量的因素是穗粒数和粒重。因此,选择优良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穗粒数和粒重稳定,是实现玉米密植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化学抑制型氮素释放延缓剂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中、小3种穗型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DCD)组合(NBPT DCD)对玉米单株产量和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抑制型氮素释放延缓剂可增加玉米的成粒数,有效提高玉米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不同类型抑制剂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影响不同。大穗型品种丹玉39的蛋白质含量对NBPT DCD的反应敏感;中穗型品种郑单958的成粒数对两种抑制剂组合的反应敏感;而小穗型品种四单19对抑制剂的反应不敏感。因此,生产中应根据玉米品种不同选用适合的氮素释放延缓剂。  相似文献   

16.
氮高效玉米杂交种的筛选及氮效率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生产中常用的8个玉米杂交种作为材料,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进行氮高效杂交种的筛选和氮高效指标研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金山27、郑单17为氮高效品种。通径分析表明,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贡献均大于利用效率,不论是否施氮,植株氮积累均以花前为主,但花后差异显著,花前氮积累对氮效率的贡献较大。不论施氮与否,完熟期全株干重、吐丝期穗三叶含氮量、花前氮积累量、穗位叶光合速率均是重要的筛选指标,不施氮肥时子粒含氮量也是重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5、7、9 cm 4个播深处理和4个播种深度混播的播深不一致处理(U),研究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深不一致显著降低株高、穗位高、果穗长度等性状整齐度,影响群体冠层结构,ZD958和XY335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2.6%、3.2%和0.9%、3.9%。播种过深,整个生育期内的植株性状整齐度和叶面积指数较低,穗位高及底层透光率增加;SPAD值及比叶重较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ZD958和XY335播深9 cm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5.9%、6.4%和6.1%、8.8%。播深7和9 cm,夏玉米群体密度降低,冠层透光率增加,但其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比叶重降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最终降低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阴雨寡照条件下密度对夏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金海5号,设不同种植密度,研究阴雨寡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郑单958和金海5号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LAI增长率和单株叶面积逐渐减小,表明随着密度提高,LAI增加是单株叶面积减少和群体数量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密度增加,两个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郑单958和金海5号在52 5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分别为7 358.3 kg/hm2和7 016.7 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郑单958和中单909为试验材料,设4.5万、6.75万、9.0万株/km~2 3个种植密度和0、100、300、500 kg/km~2 4种施氮水平,分析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种植密度9.0万株/hm~2,其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氮素积累量以及产量均显著高于4.5万株/hm~2密度处理。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氮积累量和子粒产量。当施氮量为300~50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不再提加,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大幅降低。结果表明,郑单958和中单909种植适宜模式为施氮量300~500 kg/hm~2、种植密度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