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省澄城县3镇2乡的地膜玉米种植户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分析了澄城县旱区地膜玉米高产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影响该县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因子,并有所针对的提出了相应的初步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膜玉米是陕西省陇县主要的秋粮种植作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粮食种植面积逐步缩小,如何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已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笔者从地膜玉米生产现状、模式及技术探索方面作了阐述,提出了地膜玉米丰产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膜玉米栽培最早源于法国学者卢比林1960年的试验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地膜玉米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实践证明,地膜玉米是使用化肥和推广杂交种以来玉米生产的又一突破性增产技术,地膜的推广应用扩大了玉米的适宜种植范围,使过去不能种植玉米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获得了玉米生产的大丰收.但随着地膜玉米的推广应用,生产上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膜下除草、膜下施肥、地膜污染等.为了清除杂草为害,使地膜玉米发挥其更大的增产、增效作用,现将生产上表现为高效、广谱、安全的几种新型除草剂及施用技术简介如下,供农业生产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县旱塬气候、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阐明了本地区玉米的生产现状。科学的分析了玉米膜侧播种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技术创新及重要作用,并针对本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生产的地膜玉米膜侧播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从而将此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液态地膜在建昌地区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浙江博龙生态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玉米品种选用先玉335,比较液态地膜与普通地膜土壤墒情、温度、出苗情况、玉米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技术能促进土壤保温保墒,并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植株生长,增加产量。普通地膜在玉米生育前期保温保墒效果较好,液态地膜收获时产量最高,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议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地膜在生产中已被人们利用30多年,最初的集体生产仅在育苗中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增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通江县1988年地膜玉米在800m以上高山地区得以推广,被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随后地膜玉米、甘薯、马铃薯在全县普遍推广,增产效果显著,蔬菜、水果、食用菌膜栽技术也随之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7.
刘双安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1):115-116121
2005-2006年度,按照陕西省延安市农科所里安排,笔者主抓了玉米生产大县-黄龙县圪台乡梁湾、马场两个村的地膜玉米和三岔乡陈村的露地玉米高产示范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8.
玉米吨粮高产种植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实现玉米的吨粮生产,就要依靠地膜技术.虽然最近十多年来,黑龙江省一直在大力推广玉米大双腹技术,但因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玉米地膜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一直很难推广.不过部分地区可以采用地膜技术提高商品价值高的作物的产量,如粘玉米,甜玉米等.下面就玉米吨粮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洋县推广的地膜马铃薯、玉米、蒜苗高效种植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明勇 《农技服务》2016,(4):57+238
地膜覆盖是目前推广杂交种以及使用化肥以来,有关玉米生产的一项突破性的增产技术。经测算,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每667m2平均增产150kg以上,除去地膜等成本每667m2可以增收150~250元。  相似文献   

11.
地膜在生产中已被人们利用30多年,最初的集体生产仅在育苗中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增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通江县1988年地膜玉米在800m以上高山地区得以推广,被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随后地膜玉米、甘薯、马铃薯在全县普遍推广,增产效果显著,蔬菜、水果、食用菌膜栽技术也随之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2.
康乐县玉米地膜减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康乐县第一大作物,其用途广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生产基础,在全县粮食生产和脱贫攻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基础性地位十分明显。本文从玉米生产条件、生产现状、玉米种植区域布局、玉米熟期、用途、有膜和无膜、灌溉和旱作、技术类别、播种和收获方式分类、玉米地膜减量面积及区域、玉米地膜减量的实现途径及方法进行调查,提出地膜减量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打算。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玉米产业的发展,但地膜的广泛应用也为耕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目前应用降解膜替代地膜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面积、产量等现状,探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促进玉米生产的同时带来的残膜污染问题,并且分析了降解膜在保墒增温和产量方面与普通地膜的差异,提出了降解膜下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展示榆林市玉米生产水平,挖掘玉米生产潜力,带动玉米产业发展,由陕西省农业厅、榆林市农业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实施了“地膜玉米超高产创建活动”,建立100亩以上超高产示范田3块,总计面积380亩。  相似文献   

15.
介绍陕西省旬邑县旱地种植春玉米采用140cm宽幅地膜全程覆盖结合冬闲残膜秸秆覆盖栽培的机理,操作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陕北旱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干旱问题,而且实现了高产、稳产。地膜玉米生产面积正在逐年增加,但要想在陕北旱区更好推动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就必须创新和构建新的推进模式。本文立足陕北旱区玉米生产形势,从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实际出发,探索了新的农资连锁推进模式体系,这对推进陕北旱区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实现旱区玉米产业快速发展,解决旱区粮食安全,增加旱区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高产技术标准化推进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发展状况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工作的分析,结合延安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的实际,研究了以“秸秆饲料化”为中心,政府推动、农企结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推进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农牧的紧密结合,增加了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春地区农业生产中使用普通塑料地膜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普通地膜、不同种类可降解地膜和露地对照玉米田间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的土壤水分含量比普通地膜高1.08%~3.9%,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可降解地膜处理、普通地膜处理比露地对照0~15cm土壤温度要高。可降解地膜在播种后10d的出苗率比普通地膜的出苗率高37.3%~47.6%;在播种后20d的出苗率比普通地膜的出苗率高18.1%~33.6%。可降解地膜处理比普通地膜处理玉米产量高3.1%。研究认为,长春地区以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生产玉米历程中有许多增产技术,如使用化肥和推广杂交种,覆盖地膜是又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增产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一定的技术使玉米的产量得到不断地提高,是我们农技人员重要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义务。1地膜覆盖栽培增产原因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增湿、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等作用。弥补温、光、水资源的不足是地膜覆盖栽培最明显以及最重要的特点,在使用地膜覆  相似文献   

20.
龙江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玉米覆膜技术,近几年农民看到了地膜玉米带来的可观效益,地膜玉米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但同时地膜的大面积及连年使用,也给农田带来的污染,引起农作物减产,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作者针对地膜玉米发展中的利与弊,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