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健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48-349
分析了安徽省农村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以为蚕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蚕病暴发往往是由于消毒不严、饲养管理粗放导致病原污染蚕体蚕座的机会增多造成的,因此农村蚕病防治应考虑多种因素,在掌握农村蚕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将病害防治和养蚕技术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蚕病,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力阐述金城江区农村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深入分析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为蚕农抓好蚕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蚕茧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桑叶质量的优劣、饲育管理水平的高低、蚕病的发生与防治等,其中蚕病的发生多是当前影响蚕茧生产的主要因素。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越来越难养了,特别是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为此,笔者就浙江省兰溪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治蚕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养蚕过程中,蚕病的发生和蔓延往往与蚕的体质、病原体、环境条件3者密不可分,特别是农村蚕病的暴发往往与消毒不严、饲养管理粗放等有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有效地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农村养蚕无病、优质、高产,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防病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栽桑养蚕是当前农村致富的好门路,但在饲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蚕儿极易发生疾病.此时,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必然导致蚕儿大批死亡,造成严重减产,使蚕农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现介绍几种农村常见蚕病的发生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蚕病是养蚕中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农村中常见的传染性蚕病主要是僵病、脓病、软化病3种.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快、来势猛、范围广、危害性大,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给蚕农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现就本地区养蚕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康国平  钟馗  黄可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76-5278
介绍了家蚕蚕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了蚕病的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创业,时下农村蚕事从业人员多为老弱妇孺,分散饲养,浪费工时,同时没有专用蚕室,大小蚕在同一间房饲育,消毒不彻底,防病不到位,易发生蚕病,影响养蚕效益.实行小蚕共育,搞好小蚕饲育,专室专具专人饲养小蚕是防治蚕病、提效省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蚕病的发生传染导致蚕茧欠收,蚕桑效益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生产投入减少,饲养量下降,管理松怠,茧质低劣等各种负面影响,使蚕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是农村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据调查,蚕病对蚕茧生产的危害,70%~80%为病毒病所致。不言而喻,家蚕病毒病是蚕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欲要彻底杜绝蚕病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消毒程序,扩大消毒范围,规范消毒技术,狠抓薄弱环节,全面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淮阴区发生较严重的蚕病,尤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优。如何减少蚕茧减产,控制蚕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蚕桑生产的主要问题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在家蚕的饲养过程中,由于蚕农对蚕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常导致蚕病的发生,对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始终是蚕业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僵病的有效防治是秋蚕饲养获取丰产的重要环节,因而一定要重视秋蚕僵病防治。结合歙县僵病发生特点,分析了秋蚕僵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蚕饲养户养蚕技术水平等防治方法,为获取秋蚕的丰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蚕病只能提前预防。笔者根据云南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养蚕技术推广的经验,从蚕室﹑桑叶﹑养蚕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蚕病预防的方法,以期为云南蚕农养好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蚕病发生主要原因1、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管理粗放,饲养室与贮桑室不分,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  相似文献   

16.
<正> 1.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①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又可以通过病蚕而传染给健康蚕。②非传染性蚕病是因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致使蚕发病,这种病害不会由病蚕传染给健康蚕,如蝇蛆病、中毒病等。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  相似文献   

17.
李清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90-291
夏秋季节是蚕病的高发季节,介绍了夏秋蚕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有效控制和减少夏秋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介绍棠张镇秋季蚕病发生的种类,分析其秋季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秋季蚕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很多农村养蚕区蚕病的防治过程中一些污染问题、技术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从现实视角,分析了当前农村蚕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从加强消毒,加强管理、及时治理等几个角度对农村蚕病防治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希望有助于使当前农村蚕病防治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苏玲 《北京农业》2012,(33):50-51
蚕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的存在并寄生,各种病蚕的尸体和蚕粪等是病原体的主要来源。我们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更好的预防蚕病的发生。主要介绍了养蚕前、中、后的消毒工作,还介绍了一些消毒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