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爬地柏(Sabina procumbens)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区海拔2 500m以上,山坡林缘沟谷地带。本文祥细介绍了苗圃地爬地柏扦插育苗从采条、制穗、贮藏、整地、作床、施肥苗期管理,育苗成活高,适应于本林区山坡造林和园林绿化。作为环境绿化中代替草坪的一种天然树种,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在岩溶地区筛选出一批既能耐干旱、耐贫瘠、生长迅速、郁闭快、生物量大、萌生性强、水土保持效果好,又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乔灌木树种,以解决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在云南省建水县的不同海拔地带,按随机布置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结果为:高海拔地带以圆柏、杉木、冬樱桃、核桃、板栗和苦刺为较优造林树种;中海拔地带的较优造林树种有墨西哥柏、竹子、圆柏、木豆和思茅松;低海拔地带的较优造林树种有竹子、墨西哥柏、思茅松、木豆、车桑子和马鹿花。  相似文献   

3.
藏柏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柏原产西藏东南墨脱、林芝及鳊北部等地,是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和庭园观赏树种。仁寿县引种藏柏人1987年开始,历经104上,经观测在我县引种造林生长良好,抗生强、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优于乡土树种四川垂柏,可在我县海拔350m~988m之间的紫色土壤和微酸性黄壤上发展。牧季用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5%,该树种已在我县工程造林中作为优化树种推广,截至1996年底全县引种造林3478公顷。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岩溶山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红河流域中段的滇东岩溶山区退耕还林区适宜造林树种的筛选研究,对发展当地经济、保护岩溶生态环境结果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甜酸角(Tamarindus indica)、墨西哥柏(Cupressus lusitanica)、马鹿花(Puer ariawallichii)、木豆(Cajanus cajan)等树种适宜在海拔500~800m地带造林;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墨西哥柏、车桑子(Dodonaea viscose)、马鹿花、木豆等树种适宜在海拔1000~1500m的地带造林,冬樱花(Cerasus cerasoides)、圆柏(Sabina chinensis)、板栗(Castanea mdlissim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树种适宜在海拔1800~2000m的地带造林。冬樱桃、思茅松、墨西哥柏、印楝等采用百日苗容器苗造林,杉木、圆柏、板栗、甜酸角等采用1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在四川引种栽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日本落叶松在四川20多年来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证明引种是成功的。并进一步探讨了日本落叶松在四川各地的引种效果和树种生态适应性,提出了按四川自然地理分区和森林分区为基础的引种适生区划分标准。综合分析认为日本落叶松应成为四川省中山地带和高山峡谷区低海拔地带主要速生丰产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结果:甜酸角、山毛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印度黄檀等适宜在海拔1400m以下地带造林,构树、木豆、坡柳、余甘子、川楝等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地带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墨西哥柏、干香柏等适宜在海拔1400~1600m地带造林。木豆、坡柳、山毛豆等可进行直播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川楝、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等采用百日容器苗造林,甜酸角、墨西哥柏、干香柏、印度黄檀等采用1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效果更好。块状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施有机肥加一定量的N、P肥作基肥,塘底施放高丙体粉防治白蚁危害,于雨季初期择时取苗造林,造林后应防止种植塘积水。造林苗木选用充分木质化的粗大壮苗;造林后和雨季中、后期及时清除种植塘周围杂草。  相似文献   

7.
湖南造林困难地类总面积达 10 0万hm2 。通过对 5个县 658hm2 试验示范林历时 9年的研究 ,解决了植被恢复技术问题。选出适宜的树、划种有马桑、芦竹、苦槠、牡荆和栓皮栎 5种 ,有发展前景的树种有柏木、铅笔柏和藏柏。选出了林分结构稳定 ,组成种长势好 ,可以肯定的有马桑十墨西哥柏浅层钙质幼年性岩性土等 6个配置模式。并提出和推广了撩壕整地和芦竹下挖上堆 ,施肥促长等造林技术。同时 ,定义了“三岩”造林困难地 ,提出了“三岩”造林困难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从土种的水平研究了树种与立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油松属于常绿乔木树种,垂直分布在海拔1 200m~1 700m的高山地区,是黑茶山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介绍了城庄沟林场油松育苗经验,即抓好圃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及苗期管理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巴中中山引种藏柏试验初报温跃明(巴中县林业局)藏柏(Cupressustoruiosa)原产西藏东南的墨脱、林芝、米林,沿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易贡茂布和西巴霞曲流域,以及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等地,原产地海拔2000m~2500m,多属河谷地带。藏柏在...  相似文献   

10.
油松不同生态型在京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化成  唐谦 《林业科学》1991,27(6):582-588
本文根据京西山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三块不同海拔试验林7年生时的材料,研究了油松不同生态型在不同海拔高度试验地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油松不同生态型之间的生长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生态型×不同海拔试验地交互作用显著。在海拔800m以下,东部型生长和稳定性均比其他生态型好。在800—1200m地带,表现较好的是东部型,其次是中部型和中西型。在1200m以上地带,东部型和东北型生长表现较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京西山地如采用东部型的种子,可不考虑造林地的海拔高度,也不必考虑种子来源上的海拔差异。此外,在造林种子短缺时,800—1200m地带还可采用中部型和中西型的种子,1200m以上还可采用东北型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桂东地区速生树种多样性以及为生态敏感地区桉树改造提供新的树种,2017年5月在桂东地区试种黑木相思17号无性系20hm^2,分别在造林后第8个月和14个月调查试验林不同海拔、坡向、坡位的林分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黑木相思17号无性系在桂东地区造林成活率85%以上,造林后第8个月成活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92%,3.1cm和2.3m,造林第14个月地径、胸径和树高分别为7.4cm,5.8cm和5.0m;黑木相思造林后8-14个月,上坡生长表现优于下坡,海拔200m生长表现优于海拔320m。说明黑木相思17号无性系适合在桂东地区生长,避开谷底和山脚等光照不足地块、及时抚育是黑木相思在桂东地区造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三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江流域"的芒康县不同海拔高度采用不同树种、不同造林处理技术进行植被恢复试验表明:在低海拔的干热河谷进行经济林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3%以上,且生长良好;在中山带(海拔3 800~4 200 m)的灌丛林下采用遮荫和自然植被遮荫技术植苗造林可保证一定的保存率,但定植苗木要经过露地练苗。草原鼠危害、苗木质量、牲畜践踏是影响草地上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高山带(海拔4 200 m以上至林线)采用常规植苗定植,不采用其它造林技术处理就可使造林保存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平原水网造林树种的更新换代,促进中山杉的推广与应用,2011~2017年,公安县林业局从江苏省引种中山杉302无性系,与"三杉"(水杉、落羽杉、池杉)一起在公安县的河滩湿地进行了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中山杉302综合生长表现最优,总保存率达91.84%、平均高生长8.31m、平均胸径16.61cm、平均立木材积0.08747m3,落羽杉次之,水杉表现中等,池杉表现最差。由此可见,中山杉在公安县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作为一个新型的耐水湿乔木树种可以用于公安县平原水网造林树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5.
毛竹实生苗造林较传统的移母竹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适宜大面积造林。该文介绍的毛竹实生苗主要造林技术为:选择土层深厚,海拔800m以下地带,选壮苗于11-2月整地;加强幼林除草、施肥、间苗等抚育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6.
绵阳市中海拔地带滇柏引种试验初报毛有明,潭永新(绵阳市林业局)陈继平(绵阳市林科所)陈茂松,罗必贵(安县林产公司)为了解决我市中海拔地带更新造林树种单一、材质差、生长速度慢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从1981年起,我市开始引进滇柏在中、低山地带进行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中山地带造林树种和海拔1500米以上大面积宜林荒山飞机播种造林树种问题,我县从1980年开始在大巴山南麓的一字梁山区进行了华北油松人工撒播造林试验。 一、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位于东径108°38′至108°53′,北纬31°17′至31°42′,地处大巴山南麓中山区,海拔1800至2626m,地形复杂,起伏较大,相对高差600至800米,坡向明显,坡度多在25°至45°之间。年平均气温14.2℃至6.0℃,极端最低气温-16℃至-21℃,8月底至次年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4个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的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育苗措施与喷洒云大-120处理等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其幼树期(3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树种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造林保存率影响显著,其他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被树种的影响所削弱。同一树种在其他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明显,参试的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的造林技术措施的最佳组合分别是A1B2C2D1E2、A2B2C2D2E1、A3B1C3D1E2和A4B1C4D2E2。3年生墨西哥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3.4m、地径4.8cm、冠幅1.09m,生物量为29.348t/hm^2;冲天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2.66m、地径3.88cm、冠幅0.74m、生物量为19.000t/hm^2;郭芬柏最佳组合的树高2.42m、地径3.73cm、冠幅0.87m、生物量为18.548t/hm^2。预计在滇东南岩溶山区选择墨西哥柏、冲天柏和郭芬柏,采用最佳技术措施组合造林,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藏柏(Cnpressus torusa D·Don)亦称喜马拉雅柏、原产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易贡藏布的海拔2000—2500m的河谷地带.不丹、尼泊尔、印度北部和我国云南的德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岩溶山区造林树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刀个树种3年来的造林对比试验,对参试树种进行适应性、抗逆性、生长量、生产力及生态效益等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滇东南岩溶山区的荒山,由于立地条件较差,造林后林木生长缓慢.恶劣的自然条件对造林的保存率影响极大,显示了岩溶地区绿化造林和植被恢复的艰巨性.树木截留雨量的能力与立木生长和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即选择生长快、生物量大的树种造林,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得到较高的生态效益.对滇东南岩溶山地适应性最强的树种是墨西哥柏、冲天柏、藏柏、郭芬柏和湿地松等针叶树,适应性较强的树种有川滇桤木、苦刺、圣诞树、杜仲、任豆、酸枣和滇合欢等阔叶树,这些树种可在滇东南岩溶山区的绿化造林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