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全面落实当前我国粳稻南移("籼改粳"和"早籼晚粳")的发展潜力,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方法]选择4个不同品种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展开田间试验,在相同施肥模式下进行管理种植,做好病虫害防治,后期进行产量对比和分析。[结果]4个品种之间的产量存在差异,其中甬优9号产量最高,甬优1538产量次之。从整体表现来看,4个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产量表现均较好。[结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适合在南方种植,其对农业经济效益及产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高、米质优。利用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6个甬优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开展适合龙游本地种植的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可以作为迟熟类型再生稻品种,甬优4901可以作为早熟再生稻品种,2种类型只要栽培管理得当均能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正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品种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杂交早、中、晚稻组合。2005~2018年福建省共引进试种、示范和推广(已审定或引种)了9个籼粳杂交水稻组合,分别是甬优6号、甬优9号、甬优15、甬优17、甬优2640、甬优4550、甬优1540、甬优12、甬优5552,其在福建省的推广种植面积达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以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粳稻为主,具有根系发达、株型高大、壮秆、穗大、粒多、耐肥、高产优质等特点,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了探索该系列品种的栽培特性,特设计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8号、9号、12号、13号的产量影响试验,为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在黄岩区域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丰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促进黄岩区水稻种植向绿色优质高产品种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了16个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全生育期及抗性等情况,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甬优7860、甬优1540、甬优7861、甬优7872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黄岩区作单晚或连晚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6.
台州市黄岩区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在台州市黄岩区的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丰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促进黄岩区水稻种植向绿色优质高产品种方向发展,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了16个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全生育期及抗性等。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甬优7860、甬优1540、甬优7861、甬优7872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黄岩区作单晚或连晚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株高变化对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甬优系列杂交稻的品种选育和氮素高效管理提供指导。于2016年在浙东沿海单季稻区(象山县泗洲头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高秆型(甬优12和甬优15)、矮秆型(甬优538和甬优1540)和中高秆型(甬优7850和甬优2640)为材料,设置N0(0 kg·hm-2)和N270(270 kg·hm-2)2种施氮水平,比较不同株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甬优7850>甬优2640>甬优538>甬优1540、甬优12>甬优15,产量与最大分蘖数、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施氮能显著提高各品种的株高、最大分蘖数和有效穗。不同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趋势不同,甬优12和甬优15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达37.4%和36.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0%),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甬优7850、甬优2640和甬优538,水稻氮收获指数以甬优12最低,植株中有较多的氮素成为奢侈吸收。施氮处理下,所有水稻品种均出现氮素盈余,甬优1540、甬优538、甬优15和甬优7850氮盈余量均大于60 kg·hm-2,显著高于甬优2640和甬优12。因此,在浙东沿海地区常规栽培条件下,高秆型甬优系列水稻品种氮素当季利用率高于矮秆型和中高秆型,但由于生物量大、秸秆“奢侈”吸氮较多,产量反而低于中高秆型和矮秆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0,(3)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育种工作者选育出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品种,如甬优9号、甬优15号、甬优17等组合。本站于2016年引进试种甬优17组合(闽审稻2014018),2017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在福建省松溪县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4天左右。表现为植株高大、茎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  相似文献   

9.
正洋中镇地处福建宁德市蕉城区西部,耕地面积2.9万亩,是当地的农业大镇,粮食生产以种植一季杂交中稻为主。近年来,水稻栽培品种以甬优系列和中浙优系列为主,其中甬优系列占50%以上,主栽品种有甬优9号、甬优15和甬优17等。2018年,依托福建省优质稻新品种示范项目,在洋中镇北洋村建立示范片面积150亩,示范品种为甬优5552,主推技术是机耕机插机收栽培技术和统防统治病虫害技术。通过示范种植,该品种大田表现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株型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稻瘟病和稻曲病发生程度较轻、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永康市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永康的5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连晚机插试验。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甬优1140、甬优1540、甬优538、嘉优2号、嘉优中科2号都适宜在永康作连晚机插栽培,但各品种必须配套合适的播种期与插秧密度才能丰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开展了水稻超高产技术攻关研究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介绍了杂交粳稻甬优8号品种的主要农艺特性特征,总结其超高产机插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甬优8号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作连作晚稻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象山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只要适时播种,及时早插,仍能发挥其较强的杂交优势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甬优1538水稻品种是2015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杂交水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挺直,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稃尖无色,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近些年,德兴市种子管理站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甬优1538水稻品种,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地区水稻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甬优1538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甬优系列品种作再生稻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浙江省常山县的水稻主要种植模式之一,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甬优系列品种作再生稻栽培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2019年在常山县森香家庭农场进行了甬优系列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本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选出不同生育期的5个甬优系列再生稻优良品种,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并应用于生产,黄岩开始了杂交水稻的试验与推广工作;45年来,杂交水稻制种的不育系有珍汕97A,协青早A,76-27A;恢复系有IR26,明恢63,密阳46,测64-7,T806等;杂交水稻组合的推广从籼三系的汕优6号到粳三系的七优2号、两系的两优培九、籼粳杂交水稻的甬优系列,这些品种的推广使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文章回顾杂交水稻组合的推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杂交水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报道籼粳杂交甬优系列品种的高产示范及栽培配套推广技术总结等。  相似文献   

17.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9号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组合,稳产高产、适应性广,米质优。适宜在浙江、上海、苏南、福建作中稻种植,在江西作1季晚稻种植。自通过审定以来,累计推广面积突破70万hm2,是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是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和完善的一道重要课题。本文以灵桥镇镇长责任田种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甬优12杂交水稻为例,通过分析甬优12杂交水稻的特性,对栽培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和不断的摸索,为甬优12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嵊州市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稻种植的籼粳(偏籼)杂交水稻品种,特收集华中优1号、浙粳优17113、荃优610等14个单季籼粳(偏籼)杂交水稻在嵊州市开展综合性状比较试验。以甬优1540为对照,考查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米饭食味等性状。结果表明,甬优15、嘉丰优2号、甬优1540、浙杭优K202、浙科优1号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理想、产量突出、米饭食味口感等较好,综合性状表现优秀,适宜在嵊州市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水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品种"甬优12"在象珠镇引种试种取得高产,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将其试种表现、高产田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