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宾馆水景为研究对象,从动植物、水体、水岸的生态设计方面,结合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宾馆实例,考察了宾馆水体景观的生态设计,其中动植物的生态设计应注重选择合适的乡土植物并加以科学合理地配置,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平衡的生态系统;水体的生态设计应注重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水岸的生态设计应有助于密切水景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人类亲水的天性。分析了宾馆水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针对生态方面的水体循环系统设计和水质治理方面的问题,主张建立水体生态平衡系统并保持水体清洁;针对因水体的水质污染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提出宾馆水景应加强防护等措施,保证顾客的安全;对于可观性欠佳的水体景观应着重于从各种渠道提升其观赏性,发挥出最大的艺术效果;在水景的运行与维护方面则应加强整体规划,节约水资源,节省水体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南京居住区水体景观的建设满意度,以南京若干有代表性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居住区水体景观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法)构建了居住区水体景观满意度评价体系,并辅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南湖小区等5个居住区的水体景观建设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个居住区水体景观满意度的综合评分依次为银城东苑(3.89)中海·塞纳丽舍(3.88)富力十号(3.57)南湖小区(3.43)时光澔韵(2.58);同时,分析了居住区水体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昆明市金江小区云情园的绿地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指出金江小区通过对山地景观、水体景观、主题广场景观、植物景观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达到和体现出"和谐红云、和谐家居"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宁"天池山"小区因地理优势存有大面积湖泊和原生态山地,其设计规划顺应原有地势,景观设计穿插其中,与原有生态环境自然融合。小区内有五大绿化景观组团,并在宅旁配备了架空层绿地、园林小品绿地、滨水绿地,辅以水景系统,使整体规划体现出"修复自然、天人合一、现代与古典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居住小区外部绿地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51-1553
通过对不同居住小区外部环境的实地调查,认为居住小区外部绿地作为小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突出绿化和美化效果、满足人性化设计需求、体现个性化的景观特点方面发挥作用,对于整个小区景观环境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居住小区外部绿地景观在设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植物配置方式、景观表现效果、景观差异性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且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认为小区外部绿地应完善植物配置形式,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做到以人为本,合理组织空间。以期对小区外部环境的营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2014年8月13日的GF-1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取了成都市典型城市小区的土地覆被数据以及相应的地表温度,从密度、形状、蔓延度和连接度分别提出类别水平的景观指数,分析了类别水平上城市小区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植被的斑块面积以及作为优势类型斑块占小区景观的面积百分比越大、植被斑块形状越复杂、边界连续性越好、分布越集中、连通性越高、破碎度越低时,有利于缓解城市小区热效应;水体斑块的形状越复杂,对小区的降温效果越明显;房屋建筑斑块破碎、形状复杂且分布密集,会使小区温度升高;相反,硬质地表斑块被分割得越小且分布分散,会使小区温度降低。因此,城市小区的设计中,应注意当小区由植被、房屋建筑与硬质地表3种土地覆被类型形成小区景观时,植被与房屋建筑斑块密集度增大,房屋建筑与硬质地表的斑块形状复杂度与房屋建筑斑块分布分散性增大,硬质地表景观百分比增加,小区热效应增强;植被与硬质地表斑块被分割程度增加,小区热环境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7.
从“八景”考察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78-17981
以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宁、兰州、银川等代表性城市"八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自然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八景"的山地、水体景观;在人文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桥渠渡口、亭台楼阁、宗教寺院、历史遗迹、生产生活景观。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上游地区"八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山地景观贯穿全区、水体景观各有侧重、桥渠渡口多在宁夏、宗教寺院遍布各地、园林艺术引入城市以及以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的特征,进而分析了"八景"与区域生态文化的关系,指出其所体现的人文生态内涵对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居民活动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认为"八景"文化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宗旨不谋而合,能够对黄河上游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体景观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都部分高校为例探讨了水体景观的相关理论与规划设计,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结合评价因子创建一套数学模型,初步建立校园水体景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部分高校水体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优化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春市中海莱茵东郡居住区水体景观进行现场调查,并利用居住区水体景观评价体系中的景观效果、社会功能、生态效益3个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总结出该居住区水体景观在景观效果和社会功能2个方面表现良好,但是生态效益方面的水体净化和节水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在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SD法与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并得出4个因子轴,即感官因子轴、形式因子轴、环境因子轴和地形因子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住户对小区景观环境的偏好情况,为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后续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景观整治中的类自然化形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河流迥异于乡村田园河流和乡村溪流,在河流景观工程建设上受到城市环境、水利及生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结合南京滨水绿地实例和国外城市河流成功改造实例,对中国近年来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滨水景观日趋硬质化、重视觉形式和肆意设置休憩空间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河流本身的自然原生态价值与潜力和大众需求为前提,提出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视其所处地段环境条件进行因地因势满足城市河流的防洪功能,以期在基于生态工法下找到适当的理性实践途径,最终达到城市河流最观类自然化形态保护和恢复的目的。参11  相似文献   

12.
城市水景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景观中最具有灵性的景观要素,以紫欣园居住区的水景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小区水景观的设计和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景观中水景规划设计模式和可行性。笔者认为不仅要设计出视觉美好,意境深蕴的水景观,而且必须处理好水的自净、自循环再利用问题,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为了组织和管理景观水源,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二者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使水景发挥其生态功能,才能使水景与城市文化环境协调共存。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区运动场馆是一个集功能使用和文化氛围于一体的特殊空间,其植物景观设计直接影响运动场馆的环境氛围,因而成为高校校园景观营造的焦点和亮点。笔者主要研究如何将运动精神融入植物景观设计,构建集健身、观赏、游憩于一体的新生态景观,并结合安徽大学新区运动场馆设计实例,对设计原则与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深入探讨,着力营造校园体育场馆的运动氛围,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4.
温泉休闲逐渐成为当代人首选的娱乐活动之一。以周公山御泉湾龙溪休闲山庄景观设计为实例,从其规划功能分区和设计思路以及手法,阐述了以温泉为主体,以温泉为体、园林为用、渐次山水、生态游乐为理念进行温泉休闲山庄设计的重要构想和手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固态水景"的设计理念,认为水景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设计风格;尊重自然、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针对流动的水及固体的水,强调要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形态上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设计,开发新的景观元素,丰富冬季景观;设置室内水景,让水景"流入"东北的冬季景观,与此同时丰富色彩设计。以"河岸人家"小区水景设计为例,着重利用水的固态特性,凸显冰雪文化与东北风格,为居住区营造自然、生动、亲民的冰雪景观,让冰雪成为冬季景观的主角,进而让水景在四季更迭中为人们奉献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16.
冯璐  徐文辉  鲍承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71-2775
滨水绿地作为水陆蓝绿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交通廊道、景观廊道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空间交汇时多呈现出沿江河、湖泊走向形态的线性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类绿地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的景观三线,分析其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方式,探索能够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水体岸线景观连续性、合理布置城市空间及绿地系统的滨水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市绿地设计审批管理的角度,以宁波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审批管理为例,简述城市绿地管理与景观设计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城市绿地管理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都应加强对本专业法规知识的掌握,树立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思想,使我国在城市绿化管理与景观设计方面尽快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8.
吕志宏 《农学学报》2014,4(6):87-93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及城市道路绿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道路绿化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道路景观设计赋予了新内涵。笔者参与了温榆河景观大道绿化设计,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提出了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的一些想法。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道路绿地不仅是为了美化道路、丰富城市景观层次、净化空气、分隔交通和组织车辆流线,更是联系城市环境的纽带,提供人性化的空间以及自然保护的空间,并为城市道路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设计道路景观的时候要考虑绿化带的宽度对道路生态性的影响,还要考虑城市道路形成的小气候特征、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道路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充分利用可绿化的空间,并与周边环境结合设计,营造美观、生态的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居民的心理规律与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以邯郸市鸿基花园居住小区绿化设计为例,提出了各类型绿地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及方法,从而使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人性化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生态宜居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7-18059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存在的概念与形式难以完美融合,重视觉感受、轻视功能性,注重平面设计、忽视垂直空间,强调"档次"、忽视适用性等问题。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景观特征总结为自然秀美的自然环境,安全宽敞的活动场地,亲切和谐的交往空间,浓厚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景观特色。提出人本性、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设计思想,提出因地制宜,尊重场地,继承场所精神,合理布局,合理利用水体,塑造和谐的植物群落,创造舒适的活动场地,突出主题,体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将生态、宜居的理念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认为以绿色、生态为主线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的关键,也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