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柞蚕飾腹寄蝇为柞蚕主要害虫之一,寄生春茧特別严重。一年发生一代,以蛹态越多,一般分布在柞树冠下5厘米土层內。成虫雌雄蝇均有多次交配能力,雌蝇一次产卵量平均10.1粒。卵被蚕儿吞食后,在消食管內孵化,穿过胃壁进入体腔,形成溜狀包囊,待柞蚕发育到吐絲期时,破囊而出,钻到寄主气門下方,大量吸食寄主营养,以致蚕儿死亡。  相似文献   

2.
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吉林、黑龙江等省均有发生。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毫米,黑色,具有蝇类的一般特征,头部覆金黄色或淡黄  相似文献   

3.
姜义仁  秦利 《新农业》2010,(8):55-56
<正>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一、分布与为害柞蚕饰腹寄蝇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柞蚕生产区均有发生。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  相似文献   

4.
多化性蝇蛆是桑蚕的主要敌害,为害春夏秋蚕,对秋蚕尤較严重。据調查,我省重点蚕区南陵县春蚕被害約达20%;夏秋蚕被害一般为30%,严重的达80%。多化性蝇蛆一年內孵化次数的多少,視其生活所在地气溫的高低而定,在我省每年約可孵化五次。蝇产卵于蚕体上,經二天左右就孵化成蛆而寄生在蚕体内。受害早的蚕不能結茧而死亡;五龄末期被害的蚕,結茧后就成为蛆孔茧,不能繅絲,只能做絲綿或絹紡原料,因此造成生产上很大的損失。过去防蝇,一般蚕种場用紗窗、紗門,农村用稚蚕网及蚊帐,由于費用大,又不彻底,一直未能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5.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6.
柞蚕饰腹寄蝇俗称蚕寄蝇、蝇蛆等,是为害柞蚕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宽甸县多年来一般发生年份寄生率在30%以下,严重发生年份在30%-80%,大发生的年份寄生率达100%。如不用药防治,不仅影响春蚕产量,而且会导致秋蚕用种严重短缺,影响全年柞蚕生产。  相似文献   

7.
冯驰  韩兆国 《农业与技术》2007,27(2):129-131
柞蚕饰腹寄蝇又称蚕寄蝇、蛆蝇、蛆蛟,是辽宁省春蚕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它在每年春柞蚕放养期间发生一次,以丹东、宽甸、凤城、东港和鞍山的岫岩为重。特别在近几年来,危害春柞蚕生产更为严重,利用四台子蚕药厂生产的灭蚕蝇3号、4号药浸蚕杀蛆效果仅占30%,采用灭蚕  相似文献   

8.
我国柞蚕业发展史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开弼 《农业考古》1995,(3):206-214
柞蚕,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又称山蚕、野蚕、天蚕、槲蚕等。其幼虫绿、黄或天兰色等,体有毛瘤,刚毛挺直。柞蚕以柞树等栎类嫩叶为主要食料,室外代放养。其茧椭圆,一端有茧柄,茧色黄褐,可缫丝织绸,一化性或二化性,以蛹越冬。成虫体长四厘米,翅展16厘米左右,全体被有黄褐色鳞毛,四翅有一白色眼斑及斜条纹,能飞翔。柞蚕丝,系柞蚕在化蛹前结茧时所吐的丝,一般呈淡褐色,俗称“灰丝”。其丝胶含量约占15%,较桑  相似文献   

9.
柞蚕饲养在野外柞林中,由于风雨、病虫、鸟兽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很不稳定。现将柞蚕改为全合或稚蚕室内饲育,它的优点是:第一,能人工有效的控制各种自然灾害,创造稳产和丰产;第二无霜期短的地区也可以安全的饲养两季。因此,过去就有人注意研究,但多数由于发生脓病而失败。并且室内饲养蚕爱爬,不易大量饲养。今年春蚕期,我们采用塑料薄膜复盖育,并蚕室和用具等进行严密的消毒,使柞蚕在室內和室外土坑中饲养均获得良好的结果。柞蚕室内饲养:是把柞蚕放到蚕(竹匾)中象家蚕那样饲养,但在蚕(竹匾)上面再扣一个木条做成的罩,长110厘米,宽80厘米,高20厘米,木架周围复盖塑料薄膜,防止柞叶萎凋和蚕儿爬出,再把蚕(竹匾)放到多层的架子上,这样在45平方米的蚕室中,可以养1~2龄蚕12万头。每天给两、三次柞叶,到三龄时将蚕送到蚕场中。这样,在辽宁地区的春蚕期可以躲过风害、霜害、鸟害,小茧蜂害。采用这种办法1~2龄灭蚕率比野外降低5.5~46.22%。1~2龄在室内用20℃条件下饲养比野外的龄期经过缩短了5天。全龄室内育和1~3龄室内育结茧数比野外柞林中增加一倍多,由于严密的消毒,脓病率都不超过1%,其  相似文献   

10.
柞蚕连年放养,蚕场内存在着大量脓病病毒和空洞病病菌。这些病毒病菌通过风雨、昆虫的传播和扩散,污染了大量柞叶,健康的蚕儿食下后4~5龄期发病死亡,一般年份发病30%左右,重时达60%以上。柞蚕发生脓病和空洞病一直是困扰柞蚕生产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根据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延边地区柞蚕软化病中,由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Rosen Bach)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尤其对蚕茧生产危害很大。调查结果,软化病严重地区,其发病率可达40—60%,发病重的蚕儿当代就死亡,发病轻的蚕儿即使能营茧化蛹、下一代也继续传染。为了尽快地对本病进行防治,五年来(一九七四~一九七八年)对该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将报告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吴玉林 《新农业》2004,(11):50-50
蚕期药物治疗 使用“保蚕宁2号防治柞蚕空胴病。用“保蚕2号”一包(20克).放入盛有15公斤清水的背负式喷雾器中拌匀,即配成0.13%的“保蚕宁2号”液。在蚕3龄起齐后.喷洒在柞叶面上.使蚕吃4小时以上再移开。也可使用“蚕得乐”溶液喷洒.其对柞蚕吐白水软化病和柞蚕空胴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柞蚕是我省的重要特产之一,年产柞蚕茧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放养柞蚕又是我省山区的传统产业。据调查,丹东地区有84.5%的乡镇,77.9%的村和70.2%的村民组放养柞蚕。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10%。但是由于部分蚕场管理不善,问题不少。约占全省蚕场  相似文献   

14.
柞蚕保护育     
白月 《新农业》2005,(7):54-54
柞蚕小蚕保护育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露天放养,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为实现养蚕工厂化、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柞蚕小蚕保护育是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采用薄膜覆盖放养,比露天育增温2℃~3℃,龄期快2~7天,每年放两次蚕可避免早霜为害;柞蚕小蚕保护育是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途径。刘家河镇采用柞蚕小蚕保护育的春蚕比露天育保苗率提高35%,增产30%;秋蚕保苗率提高14%,增产32%;同时柞蚕保护育也提高了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15.
刘全正 《吉林农业》2004,(10):22-23
柞蚕空胴病,俗称稀屎腚、皮条、倒流。柞蚕区发病普遍,东北蚕区发病较重。一般发病率20%-40%,危害蚕(幼虫)、蛹、蛾(成虫)。蚕4-5龄发病重。春蚕轻、秋蚕重。 柞蚕空胴病原为柞蚕链球菌。是一种慢性致病细菌。蚕被柞蚕链  相似文献   

16.
乐果乳油入市时间较早,曾为骨干农药品种之一。在我国农药生产发展中,新品种不断入市,制约该品种发展。在老品种统一补办登记时,全国有32家企业于1985年、1986年、1987年、1990年登记产品44个厂次(原药10个、单剂34个)。其中辽宁省蚕药厂独家登记25%、40%蚕用乐果乳油,防治桑蚕、柞蚕寄生蝇。同时该省有4家企业予1990年正式登记1.5%乐果粉剂。  相似文献   

17.
刘爱华 《新农业》2013,(23):34-34
柞蚕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俗你“老虎病”“老虎斑”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病毒在蚕体内能迅速繁殖,从而加重病情。在凤城市老蚕区,该病发生较为普遍,发病率低时约30%,严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柞蚕茧的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挫伤蚕民的养蚕积极性,制约着柞蚕生产发展。根据近年凤城老蚕区柞蚕脓病发生情况,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豆秆黑潜蝇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江苏省一年发生5—6代,在夏大豆生长中后期的蛀茎率每年均达100%。经调查,江苏省目前尚不存在完全无蝇害的品种及完全无蝇害的地区。1981年作者承担了江苏省豆秆蝇协作组的豆秆黑潜蝇呋喃丹防治试验与危害损失率测定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全期防治蝇害的比不用药防治蝇害的豆株含虫量减少26.4—35.3%;大豆产量随豆株含虫量上升而减少,呈负相关,r=-0.882,达显著水平;因蝇害而引起的产量损失达20—30%。  相似文献   

19.
“灭线灵”2号防治柞蚕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放养在野外,经常受到各种不良条件和病虫害的侵袭而影响产量。柞蚕寄生线虫就是我省柞蚕重要敌害之一。此外,在吉林、山东、河南、贵州等省部分柞蚕区,都有发生和为害。据不完全统计,辽宁有近三万把(210万亩)柞蚕场有线虫发生和危害,其中最严重的也有一万余把。在有效防治之前,蚕儿受害率一般为50~60%,重者可达90%以上,故有些蚕场被迫停止养蚕。  相似文献   

20.
<正>柞蚕放养于柞坡,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极端灾害性天气对柞蚕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比如春季大风、低温、雨雪等灾害性天气。蚕农饲养柞蚕保苗率低的问题,蚕儿60%是在稚蚕期损失的。而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又占到稚蚕期的50%左右。如果环境条件适宜,没有稚蚕期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河南省柞蚕大丰收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柞蚕大丰收的年景都是在灾害性天气极少或没有出现的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