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作物结构变动与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作物结构变动对害鼠数量、生物量的影响,重点防治鼠种及其数量季节变动状况;害鼠栖息地生态控制和抗凝血灭鼠剂持续使用技术,黄毛鼠抗药性;果园、菜地害鼠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害鼠分布、空间格局与灭鼠技术等。提出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SD大鼠和小鼠为实验动物,检测和比较了增效抗凝血火鼠剂对凝血时间(C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并观察增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增效杀鼠醚能引起SD大鼠和小鼠的CT和PT显著延长,相对于杀鼠醚,相同浓度的增效杀鼠醚具有史强的抗凝血功能;中毒鼠肝脏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增效火鼠剂引起更严重的肝组织损伤、坏死,进一步阻碍其凝血功能,其中增效杀鼠醚对SD大鼠的影响程度大于小鼠,说明增效杀鼠醚埘SD人鼠作川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点夹夜法,调查鼠密度;用聚集性指数和扩散系数确定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种群聚集均数,探讨引起黄毛鼠聚集的原因。在时间序列中,黄毛鼠雌性、雄性各自统计和两性合起来统计,空间格局主要是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随季节、种群密度大小而异,聚集性指数与鼠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引起黄毛鼠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环境因素。黄毛鼠在田间的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非均匀分布;害鼠聚集分布与环境有关。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结果为鼠害防制和鼠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田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稻田害鼠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害鼠在稻田的空间配置、对水稻的趋向为害和水稻鼠害株的消长。研究结果明确了危害水稻的重要害鼠是黄毛鼠和板齿鼠,它们具有聚集危害的特点;造成水稻损失最严重的时期是幼穗形成至齐穗期;黄毛鼠聚集早熟稻田危害时,多在稻田田面活动与危害,少在田埂上活动;板齿鼠聚集在适宜其栖息的稻田危害。根据害鼠聚集稻田危害的时问和特点、害鼠空间配置,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和黑白巷3个任务检测中年C57BL/6小鼠焦虑行为,探索是否有年龄及性别的影响以及3个任务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在高架十字迷宫中15月龄雌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显著多于同龄雄鼠和7月龄雌鼠.15月龄鼠在黑白巷任务中的潜伏期和黑端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7月龄鼠,主要归因于雄鼠,而15月龄鼠从黑色端至白色端次数少于7月龄鼠,雌雄鼠均有改变.在旷场中,15月龄鼠的潜伏期和周边所花的时间要显著长于7月龄鼠,以雌鼠改变为主.这些结果提示中年C57BL/6小鼠即有焦虑性改变,但改变的方向并不一致,依任务和性别而定.  相似文献   

6.
室内测定了8%敌鼠钠盐可溶性液剂配制的不同浓度毒饵的适口性和灭效,并与0.2%敌鼠钠盐毒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敌鼠钠盐可溶性液剂配制的不同浓度毒饵的适口性均达到“好”的标准,并优于0.2%敌鼠钠盐;防效最好的为0.08%敌鼠钠盐(8%敌鼠钠盐100倍)和0.2%敌鼠钠盐,毒杀率达100%;而0.04%敌鼠钠盐(8%敌鼠钠盐200倍)和0.08%敌鼠钠盐的致死时间最短.综合考虑认为8%敌鼠钠盐可溶性液剂在南方地区的最适使用浓度为0.08%.  相似文献   

7.
中山市农区害鼠发生动态与鼠害持续控制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山市农区鼠类主要有黄毛鼠、小家鼠和板齿鼠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害鼠为黄毛鼠及板齿鼠。通过系统研究农业害鼠的发生规律和时空动态特征,提出并实施了以鼠类栖息地生态、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鼠害持续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鼠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捕鼠笼和捕鼠夹每月捕鼠后,按月份收集北社鼠头骨制成标本,以头骨左侧第三上臼齿(M3)的生长与磨损情况进行年龄鉴定划分4个年龄组,用SPSS 13.0软件对北社鼠的年龄组成进行χ~2检验,以研究北社鼠的种群年龄结构及其季节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北社鼠的种群幼年鼠出现在5—11月,高峰月份7月和8月的数量分别占种群数量的47.73%和39.58%;北社鼠亚成年组主要出现在7—12月,9、10、11月数量分别占种群数量的34.78%、51.28%和55.88%;9月北社鼠的种群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数量基本一致,10—11月亚成年组鼠数量超过成年组鼠;山西汾西县扁桃林北社鼠种群在不同月份其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成的月际间更替明显。9—11月,当年鼠(幼年组鼠与亚成年组鼠之和)达到种群总数的60%以上,种群完成新老更替。  相似文献   

9.
农田鼠情监测一直以鼠夹法为主,费工费力,且因为杀死害鼠而影响鼠情监测数据。近年部分地区示范推广TBS围栏捕鼠技术,但仍需专人每天实地监测。2015年卢龙县首次安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鼠盒产品,此产品依托D2E动态鼠密度智能侦测系统软件。通过一年来的监测验证表明,智能鼠盒监测数据与传统鼠夹法和TBS监测结果存在相关性。该产品省工省力,不杀死害鼠,不影响鼠情种群数据,在鼠情监测中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田鼠害是长期困扰额敏县农业生产的问题之一,为准确掌握害鼠密度、种类、优势鼠种、重发区域,通过季节性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农区优势鼠种为田鼠与小家鼠,所占比例分别为36.7%和64.0%,7月为优势鼠种的发情初期,10月为优势鼠种的发情后期,这同额敏县夏作物和秋作物的结构布局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冬小麦成熟季节雄鼠开始发情,玉米收获季节雄鼠发情进入后期。通过TBS绿色灭鼠技术示范,93天中平均每个陷阱捕获害鼠达38.8只,优势鼠种为小家鼠、田鼠,所占比例分别为56.7%和36.9%,雌雄比例约为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