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山东省当前生产中2个主栽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作为供试品种,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当前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和登海605的株高均随播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穗长和单株干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2个品种的播期、种植密度与有效穗数的数量关系上升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播期的推迟穗粒数、千粒重的降低趋势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生育期、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方法]以郑单958及登海605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时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期处理;穗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郑单958玉米及登海605适宜的播种时期为6月7日。  相似文献   

3.
鲁西南地区夏玉米适宜播期及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该品种的生育期持续时间缩短,单位面积穗数无明显变化,穗粒数呈减少趋势;千粒重和产量在不同收获期的表现趋势不同。在同一播期下,千粒重和产量均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呈显著递增趋势。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0日,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至10月初。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均呈增高和上升趋势。各播期之间成穗数、空秆率差别不大,且每个播期都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登海605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个播期(6月4日、6月12日和6月20日)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个夏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茎粗、穗长和穗粒数减少,株高、穗位和秃尖长度逐渐增加,单株干重、穗粗和行粒数在中间播期达最高值;穗行数和有效穗数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和产量的表现趋势因品种而异。在以济宁市为代表的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2日,登海605的适宜播期是6月12~20日,两者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10月初。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为试材,从6月1日开始每隔4天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6个播期,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穗位高增加,株高无显著变化;穗粒数、千粒重及出籽率降低,6月1日和6月5日播种处理收获时籽粒乳线均消失,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收获时所有播期处理籽粒含水量均在30%以上,不适于进行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7.
先行5号玉米随着播期延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相对延迟,在适宜播期内各穗部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差异不大;但6月15日以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不能正常成熟,穗长、穗粗逐渐减少,秃顶长增加,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减少,但6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品质降低,产量下降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陵城区气象资源,制定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陵城区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制定禹城市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 2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禹城市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夏玉米播)
为制定禹城市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 2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禹城市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6,(夏玉米播)
为充分利用陵城区气象资源,制定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陵城区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明确国审冬小麦新品种衡S29的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可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特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结果表明: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显著。2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S29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减少,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衡S29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7日,最佳播期为10月6日—11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70万~330万/hm~2。  相似文献   

13.
于2017年对玉米郑单958常规单株种植和宽行双株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生育时期、生育期、空杆率、倒伏率、单株叶片数、穗长、穗行数无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有下降的趋势,株高、穗位、秃尖、穗数增加趋势较明显,双穗率、穗粒数、单穗重下降趋势较明显。玉米郑单958高密度双株种植比常规种植方式产量增加811.5 kg/hm~2,增幅9.52%。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浚单20为供试材料,探索不同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35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随播期推迟,玉米穗位高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茎粗则逐渐减少,株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播期每推迟1 d,产量减少0.7%~1.7%,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百粒质量、穗粒数、穗长从而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抽雄期至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全生育期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抽雄期至成熟期气温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灌浆,结果产量越高;全生育期积温越多、气温日较差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cm、穗长35.48cm、穗粒数4 987.66粒、千粒重23.88g、产量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郑单958和辽单565为试材,分4个播种期试验,通过试验得出:郑单958适宜播期在5月12日前。随着播期推迟影响产量性状的穗长、穗粗、出籽率、千粒重的数值随之下降。辽单565适宜在5月12~22日播种,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12日。郑单958在2010年的低温寡照多雨的特殊气候条件下,引起花期不遇直接造成穗粒数降低,空秆率增高,产量下降;而辽单565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强,稳产性好,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夏玉米生育期、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玉米的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差异显著,晚期播种的玉米LAI峰值推后。随着播期延迟,收获期相对延迟、生育期缩短,穗长、穗粒数减少,百粒质量下降,产量降低25.4%~30.3%。"郑单958"夏玉米在豫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5日-6月24日。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夏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483株·667 m-2。在本研究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