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对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杜鹃属植物资源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杜鹃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既是国家生物和遗传多样性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人们对优质健康水产品的需求。浙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水产种质资源下降趋势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是浙江水产种质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浙江水产种质资源现状、保护利用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推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为华东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藏有极其丰富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分析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特点,阐述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莱芜难咽种质资源现状,分析了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该种质资源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莱芜难咽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探明商洛野生白芨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促进商洛野生白芨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料液比、时间、温度为主要因素,以白芨胶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云南文山、贵州赤水、陕西商洛三个产地野生白芨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的白芨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时间30min、温度80℃,三种产地的野生白芨以商洛野生白芨中白芨胶含量最高,达到1.33g,其中的白芨多糖含量达78%以上,表明商洛地区生长的野生白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九华黄精是池州市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分布较广泛和集中。近年来,随着黄精需求量的增长,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采挖,必须要加强九华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本文阐述了九华黄精种质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推进九华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湖南省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对种质资源、品种选育、资源数据库监控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湖南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白芨为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在当前白芨产业发展处于低潮期的现实下,基于近几年白芨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综述了白芨种苗繁育、栽培、加工、内生菌分离应用、药用部位及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等6个层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白芨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湖南省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对种质资源、品种选育、资源数据库监控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湖南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李发凯  何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59-14360,14363
为较全面地掌握鹰潭市优良种质资源的生长情况,建立和完善鹰潭市优良种质资源管理保护利用体系,为建立鹰潭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支撑,在分析鹰潭市优良种质资源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无菌环境下白及(Biltilla striata)育苗成本高的问题及提高云南地区优质白及的生产效率,在有菌的环境下进行白及种子育苗,实现白及高效育苗、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保护白及野生资源;且种子苗移栽后能快速适应自然环境,方便简单,大大降低了育苗的成本,推广价值高。本文总结了云南地区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采收、育苗基质配制及苗床整理、种子直播、播种后管理、生产田整理、移栽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白芨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及种子萌发后在自然光培养下丛生芽诱导分化及生根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成熟白芨果荚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白芨种子诱导、增殖、生根等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白芨种子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1/2MB+马铃薯泥20 g/L+蔗糖20 g/L,诱导率为95%;增殖分化培养基为1/2MB+马铃薯泥50 g/L+香蕉泥20 g/L+6-BA0.4 mg/L+NAA 0.1 mg/L+蔗糖25 g/L+艾蒿叶干粉2 g/L,增殖系数为14.2倍;生根培养基为1/2MB+香蕉泥80 g/L+NAA0.5 mg/L+蔗糖20 g/L+艾蒿叶干粉4 g/L,生根率达100%。[结论]白芨组培快繁能培养出带根茎叶的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为白芨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不同外界环境条件对白及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及组培过程中,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影响白及丛生芽个数、株高、株重等重要生长指标,发现白及组织培养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为24℃,光照周期为10h/d,光强为1800 lx,pH值为6.5。  相似文献   

14.
不同微肥施用量对白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不同微肥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确定微肥适宜的施用量,为白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对白芨进行了不同微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硼、锌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白芨产量和品质,适当增施锌肥和硼肥能较好地促进白芨的生长,特别是生长后期,对其体内有效成分的积累作用曼为明显.以每667m2施用锌肥1kg、硼肥1kg、钼酸铵0.1 kg、氮肥5kg,白芨品质最优,产量最高这236.79kg.  相似文献   

15.
白芨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芨多糖,应用滤纸片法研究白芨多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探讨白芨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对4种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mg/m L的白芨多糖抑菌效果较好,白芨多糖可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泄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芨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云平  李锋  凌征柱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08-1410
以白芨侧芽和块茎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灭菌时间进行灭菌,筛选适宜的外植体和灭菌时间;以MS或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6-BA或NAA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以及生根培养。结果表明,以白芨侧芽为外植体并采用0.2%升汞消毒灭菌8min的效果较好;侧芽的丛生芽诱导以培养基MS+1.5mg/L 6-BA+0.1mg/L NAA的效果较好;继代增殖以培养基MS+2.0mg/L 6-BA+0.2mg/L NAA较适合,30d为一个周期,增殖系数为5.0;生根培养基以1/2MS+1.0mg/LNAA+0.1mg/L 6-BA为好,生根率为8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及原球茎直播育苗技术。[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MS培养基浓度、马铃薯汁浓度及KT浓度,对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原球茎直播育苗的播种基质。[结果]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各因素的优势组合为MS+KT 1.0 mg/L+马铃薯汁120 g/L;白芨原球茎直播有比较优势的基质为腐殖土50%+碎木屑50%+NAA 0.5 mg/L+香蕉汁100 g/L。[结论]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及原球茎播种育苗的技术路线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该方法简化了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芨人工栽培效果,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对白芨在厚朴林下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密度的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4~0.6的林下种植白芨,单位面积产量比郁闭度0.4以下、0.6以上的分别增长5.4%、6.8%;白芨种植密度为30 cm×30 cm的单位面积产量比种植密度20 cm×20 cm、25 cm×25 cm、35 cm×35 cm的分别增长16.1%、12.0%、13.1%;白芨在10—11月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月—次年1月、次年2—3月种植的分别增长5.6%、21.3%;白芨在栽培期间施用农家肥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施用化肥、复合肥的分别增长31.7%、18.4%;种植白芨中耕除草4次/a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3次/a中耕除草的分别增长240.1%、137.0%、43.9%。[结论]林下种植白芨,林分郁闭度为0.4~0.6时,出苗率高、生长势好、产量高;白芨于10—11月种植,种植密度以30 cm×30 cm效果最佳。同时白芨在栽培期间每年中耕除草4次,并结合施用农家肥,能促进白芨块茎发育和生长,大幅度提高白芨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白芨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考察灭菌剂浓度、基本培养基种类、光照周期、蔗糖浓度、活性炭浓度对白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白芨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采用1%的次氯酸钠灭菌,1/2MS培养基,2%蔗糖,0.1%活性炭,光周期10-12 h/d,在该培养条件下7 d后白芨种子萌发率可达80%以上。[结论]为白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白芨种源分析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8份白芨种源进行了物候期、形态特征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生长物候期、形态特征以及经济性状因地理来源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永胜期纳、永胜松坪为优势种源,可作为今后良种选育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