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敏 《中国农资》2008,(10):48-49
<正>目前国内化肥营销企业中主要有五种销售模式,即代销、联销、直销、代理和经销。经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销售方式,所谓经销即双方协商一个交易价,然后化肥企业把货物卖给经销商。从市场控制程度来分,经销又分为总经销和普通经销。总经销是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5):F0003-F0003
黑龙江凯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资经销部。公司全体员工兢兢业业、团结合作,经10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推广、咨询、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农资经销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嘉宾观点:目前整体市场疲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市场的销售行情没有好转的迹象。基层零售店进货都比较谨慎、零售商不敢多拿货已经成为了近一阶段市场交易的普遍现象。从各级经销企业的心态来看,现在各级经销企业普遍对后期市场的信心不足。受到全国肥料市场销售整体形势不见好转的压制,后期肥料市场的销量基本上会保持平稳状态,当化肥销售的淡季到来之后,届时大型的经销商会展开淡储工作,而淡储价格目前还难以预计。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多方面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安全及市场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色食品安全质量、完善绿色食品市场体制等解决对策,以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农药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药行业有2 600多个厂家,营销人员接近10万人,私有制企业、民营个体户等逐步成为流通渠道的主流。随着零售商越来越多,农资流通渠道与经销网络也越来越复杂,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资经销队伍。由于超低的经销门槛体系,高度分散的种植市场,  相似文献   

6.
大同市农机销售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少数经销企业存在严重的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违法行为。伪劣铡草机、伪劣背负式喷雾器、劣质旋耕机、劣质播种机、劣质轮辋、劣质气门等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市场旺季,基层农资市场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某些地区农资市场的农资产品真真假假、鱼龙混杂,令农民眼花缭乱。具体到山西省,乡村农资市场乱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销售网点乱。一入春农民就忙着买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农资需求量激增,不少人趁机大铺摊子。生产企业为追求高销售把自产农资批销到各地经销网点;作为"厂家直销"点的县市经销商为追求高回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农业》2009,(10):45-45
黑龙江农垦科源种业有限公司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是以农垦科学院强大的科技支撑为依托,集研发繁育、工厂化生产、网络化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公司。公司以推广农垦科学院农作物科研成果及其他院所的优良品种为已任。主要经营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优良品种。下设作物所、水稻所等分公司,经销代理商386家。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地产山猪养殖正逐步进入产业化。从市畜牧家禽科研所获悉,南京已投资200万元,新建占地50亩的山猪保种中心,为市场提供优良山猪种苗;同时筹建了占地250亩的商品山猪产业基地,批量养殖、销售山猪;另有各郊区县养殖大户自发组成山猪养殖合作社,批量养殖山猪供应市场,并搭建了网上销售平台。"一家烧肉,全村闻香"的地产山猪肉,将在更多肉食销售网点甚至是网上"亮相"。  相似文献   

10.
徐军生  徐道钦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174-174,68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春小麦的品质现状、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可解决的措施,即:发挥本地各种优势,大力开发地产优质麦;发挥生产技术优势,提高小麦优质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不断培育新的生长点,使优质麦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培育优质麦产、加、销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咨询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指导农业项目决策,通过分析黑龙江农业工程咨询业的现状,以及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执业能力、咨询机构规范程度、地方行政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咨询机构发展壮大,扩大社会认知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咨询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行政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管力度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标准趋于完备,市场空间巨大。但黑龙江省生物肥料产业发展不容乐观,企业规模小、登记产品少、缺少行业领军企业,并且创新不足,质量难保证,院企联合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生物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此,必须采取措施,克服障碍因素,在促进创新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发挥合力效应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肉牛养殖业经历了放牧养殖、半舍饲半放牧养殖和舍饲圈养等几个阶段。随着专业化肉牛养殖的发展,对从业者专业素质、产品质量与安全、市场销售途径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黑龙江省肉牛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从加快良种培育、加强草畜平衡和建立养殖技术协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肉牛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黑皮果蔗种植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玉平 《农业展望》2013,(10):55-57,74
广西黑皮果蔗种植面积大,产量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低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黑皮果蔗的生产和销售。分析认为通过减少种植面积和改良品质、拓宽销路等方式会对广西黑皮果蔗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但近期受其他水果丰产价贱等因素影响,效果不会明显。对广西黑皮果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提高产、供、销、加工、储藏一体化水平等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陕西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通过深入到陕西蔬菜生产和销售的第一线对设施蔬菜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陕西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认为:设施蔬菜发展中主要存在着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意识和氛围不浓,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相对较低;蔬菜“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蔬菜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尚未形成;设施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化组织机制发育不健全;设施栽培中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品牌产品缺乏;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等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就陕西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合理规划设施布局;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无公害生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水平;加强组织领导,走产业化之路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很大成绩,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障碍,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笔者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从政府、科研单位、农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户等角度,对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持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业科研符合市场需求,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倡导参与主体多元化,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过去10a,黑龙江食品加工产业增加值年增幅均超过20%,是全国的绿色食品大省之一;生态环境优良、原料充足优质、质量体系完善、劳动力和土地供应充裕且成本低、能源及运输保障条件好等是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突出优势。为进一步明确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定位,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龙头的优势发挥以及利用科技优势支撑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贵州地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了发展优质米的优劣势,提出贵州省应根据人多田少、稻田分布多在山区,较零散,不适宜于大型机械耕作,保灌田面积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贵州地处优质米生产黄金海拔线的气候条件、山区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大力支持发展高档优质米、原生态绿色、有机优质米,树立品牌意识,逐步实现优质价,促进贵州优质米健康发展的政策扶持、优质稻及其制品生产技术、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是世界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永恒的主题。而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文章从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粮食总产首破千亿斤、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优势产业不断发育壮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等六方面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并进一步分析了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支撑力不够、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是限制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农业大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的投入力度、在黑龙江设立国家现代农业试验区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情况,指出了绿色食品发展在生态环境、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经营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