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m和22.8 cm,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黑赤松生长与年降水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赤松(Pinus thunbergii×P.densiflora)解析木材料的研究,得出该树种树木生长的拟合经验方程,即以年生长量为变量、以年降水量为自变量的函数,通过对函数的求导等数学运算,求出树木生长的年降水阈值,结果显示:黑赤松的现实林的生长速度最快的年降水量为532.7mm左右,年降水量低于137.4mm和高于1065.4mm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3.
黑赤松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赤松为试材进行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研究,通过对黑赤松的移栽成活率、苗高及地径生长情况、苗木根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黑赤松轻基质育苗基质最佳配比为草炭土60%、珍珠岩20%、蘑菇渣15%,此基质配比具有移栽成活率高,苗木生长表现好的特点,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下沙地赤松等松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北方干旱区常用的3种松科植物沙地赤松、樟子松和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种子萌发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沙地赤松为辽宁省固沙研究所于2014年筛选审定的新品种,目前在辽宁省生长状况良好,尚未有过其抗旱能力的相关研究。青海共和是高寒沙区,将沙地赤松与青海省常见的两种松科植物青海云杉和樟子松进行对比,以期为沙地赤松在青海引种试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干旱胁迫下3种松科植物的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等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低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3种松科植物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松科植物的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活力指数、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萌发期耐水分胁迫能力为沙地赤松樟子松青海云杉。[结论]沙地赤松比樟子松和青海云杉的抗旱性强,适宜在青海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6.
兴凯赤松与樟子松苗期生长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优异种质选择基础上,引进3个兴凯赤松、5个樟子松天然群体的种子,经有性繁殖获得植株,以此开展种质资源异地保存林营建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兴凯赤松苗期高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且适应性较强,定植成活率较高;樟子松群体内生长性状变异较大,变异幅度30.11%~46.72%(苗高)、23.33%~35.98%(地径);群体内及群体间兴凯赤松生长性状变异较小,变异幅度在30.27%~31.47%(苗高)、24.81%~25.05%(地径)之间,并且,兴凯赤松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较樟子松分别提高30.23%、29.40%。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日本的黑松无性系12个、赤松无性系9个进行了生长指标分析。方差分析表明,黑松、赤松各无性系嫁接口上粗、树高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且种子园内各指标遗传力较高,遗传较为稳定,受环境和外力的影响较小,作为无性系评价的指标较为可靠。综合种子园内各无性系生长状况,生长状况最好的3个黑松无性系为1#(下关1号)、9#(下松1号)、16#(萩3号),生长状况最好的2个赤松无性系为19#(豊浦1号)、28#(玖珂2号)。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龙井市勇新林场天然赤松材积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果表明,赤松个体材积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模型;天然赤松材积生长大致分为3个阶段,幼年阶段20年,成熟林阶段20~44a;过熟林阶段44a。材积数量成熟龄为44a。  相似文献   

9.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量。通过比较2006年至2008年37块样地赤松胸径的增长量,赤松胸径在不同虫口密度为害下,增长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局部而非整体,在短期内仅从赤松枝条的生长上难以评判其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密度、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覆盖对其1年生幼苗越冬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种松树人工林更新方式主要为林隙翌新和林缘更新,赤松有林下更新。降水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天然更新密度和越冬保存率,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更新密度大、越冬保存率高。试验地内1年生幼苗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樟子松〉油松;自然越冬保存率大小为油松〉赤松〉樟子松。围封区内自然越冬存活下来的2年生以上幼树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油松〉樟子松。7年生林缘天然更新3树种生长指标大小分别为树高——赤松〉油松〉樟子松,地径——油松〉樟子松〉赤松,侧枝数和枝条总生长量——油松〉赤松〉樟子松。1年生幼苗经覆盖后越冬保存率远高于未覆盖的,因此应采取覆盖等人工促进措施,保证樟子松、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1.
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在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中,47.47%的种子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种子平均密度可达253粒?m^-2;52.53%的种子分布在0~5 cm 深的土层中,种子平均密度为280粒?m^-2。从种子品质来看,空粒种子占种子总数的40.90%,腐烂种子占39.96%,完整种子占19.14%。赤松天然更新主要为林下更新,更新幼树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为20348~71798株?hm^-2;其次为林隙更新,更新幼树以群团状分布为主,带状分布为辅,密度为7659~14836株?hm^-2;赤松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是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856~10810株?hm^-2。  相似文献   

12.
赤松作为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被广泛用于荒山荒地造林及城市绿化、农田防护林等造林树种使用,文章总结了赤松种子的低温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防寒越冬等催芽育苗技术,以期更好地促进赤松造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从日本引进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通过无性快繁获得的再生植株在我国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对田间试种的抗病赤松6个家系12个无性系共688株再生植株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抗病赤松0.5年生再生植株试种成活率明显低于2.5年、2年、1.5年及1年生再生植株;不同无性系间抗病赤松再生植株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A和5#-5无性系再生植株生长较好.菌根化造林试验表明,两种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e)和黄色须腹菌(R1)对抗病赤松1#-A5代、8代再生植株具有明显促生效果.此研究为今后抗病赤松再生植株造林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世杰  赵鸿宾 《林业科学》1994,30(4):306-312
通过对黑松、赤松、油松及其种间自然杂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比较、主分量分析及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在日本松干蚧疫区,选择出“黑赤松”和“黑油松”两类种间自然杂种,它们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均高于同龄父、母本和对照(樟子松)的38%以上。10龄左右种间自然杂种的松干蚧危害表症率为0,而对照油松、赤松则分别为22.92%和30.77%。该2杂种的引种范围可达辽宁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赤松解析木材料的研究,得出赤松生长的拟合经验方程,即以树木生长量为变量,以年日照时数为自变量的函数,通过对函数的求导等数学运算,求出光照对赤松生长的相对贡献率为64.8%,与降水对树木生长的相对贡献率基本持平,因此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黑壳楠容器育苗技术及年生长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苗床整地、基质配置、种子储藏、播种、幼苗装袋、苗期管理等环节介绍黑壳楠容器育苗技术,调查分析了黑壳楠1年生容器育苗在贵阳市的年生长节律。  相似文献   

17.
瑞典的林木种子园发展很快。现在种子园内生长有欧洲赤松(540公顷)、云杉(229公顷)、落叶松(35公顷)和扭叶松(31公顷)。阔叶树种子园有:夏橡(7公顷)、山毛榉(5公顷)和疣皮桦(2公顷)。在最近5—7年内,种子园面积计划增加2—3倍。欧洲赤松最大的已有36年,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18.
赤松生长节律与降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77年生赤松解析木材料的研究,得出赤松生长的拟合经验方程,即以年生长量为变量、以年降水量为自变量的函数,通过对函数的求导等数学运算,求出赤松生长的年降水量相对贡献率为79.6%,并通过对历史年水量数据的重建,得出气候变化呈干湿周期性变化的特征,气候变化周期在70a左右,并科学预见气候的湿润周期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9.
光周期对赤松苗木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光周期可诱导赤松苗木(1-0)产生大量的二针一束针叶和侧枝,其由当年异态发育转化为同态发育,使需两年才能完成的形态建成,在一年内完成;光周期还具有促进赤松苗木生长的作用,其生物量比未进行光周期处理的生物量增加23—83%;赤松苗木所需补光时间在5月初到8月初。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赤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立地因子对赤松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及坡度对赤松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赤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平均蓄积量最高的是下坡,比中坡分别高出14.18%、5.91%、6.31%,比上坡分别高出49.31%、45.82%、24.57%;赤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平均蓄积量均以阳坡最高,分别比半阳坡高13.54%、1.76%、4.27%,比半阴坡高16.17%、3.36%、7.47%,比阴坡高60.70%、24.23%、22.38%;赤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平均蓄积量最高的是斜坡,分别比陡坡高出36.45%、22.57%、17.87%。综上所述,不同坡位、坡向、坡度对赤松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赤松适宜生长的坡位、坡向和坡度因子为下坡、阳坡和斜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