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是辣椒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辣椒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而且大多为多年连作,病害发生越来越重,使辣椒产量、品质大幅下降。为了寻找防治辣椒疫病有效药剂,我们引进英国先正达公司生产的25%嘧菌酯SC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上重要病害,常造成死棵减产,极大影响了产量与收益。为筛选防治辣椒病毒病效果较好的农药,我们引进了新农药20%迁毒,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药剂为20%迁毒,对照药剂为菌克毒克。1.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上海春蔓地蔬菜基地,试验田块为中  相似文献   

3.
李定旭 《中国蔬菜》2003,1(2):40-41
阿克泰、艾美乐是近年来引进的新型杀虫剂 ,其杀虫机制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完全不同。本试验就阿克泰、艾美乐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及其田间药效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昆虫 室内毒力测定供试温室白粉虱成虫采自洛阳市郊区李楼乡五廊庙村黄瓜生产温室。田间药效试验供试白粉虱为黄瓜大棚内自然发生的种群。1.2 供试药剂  2 5 %阿克泰水分散性粒剂 (瑞士诺华公司生产 ,有效成分为噻虫嗪thiamethoxam) ;70 %艾美乐水分散性粒剂 (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有效成分为吡虫啉imidacloprid) ;2 .5 %天王星乳油(苏…  相似文献   

4.
白粉病是为害辣椒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致病菌为鞑靼内丝白粉菌,营养生长阶段菌丝藏在叶片里,等到产生繁殖体的时候,才伸出叶面。发病初期生产上不易发现,一旦发现症状,再用药防治就困难了。对此,进行了2种氟硅唑药剂防治辣椒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其田间适宜用量,为辣椒白粉病防治药剂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型复配药剂烯酰·唑嘧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复配药剂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及其对辣椒的安全性,为该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连续2 a进行了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防治辣椒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352.5、423.0、493.5、564.0 g/hm~2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3次后15 d调查,平均防效2013年分别为69.56%、72.69%、82.02%和84.82%,2014年分别为68.22%、71.03%、83.13%和88.57%,该药剂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灰霉病的防治试验多见于草莓和番茄,对辣椒苗期灰霉病的防治试验较少。为了更好的开展辣椒越冬育苗工作,我们对6种化学药剂进行了2a的田间药效试验,其结果表明,唑醚·氟酰胺和嘧霉胺+木霉菌两种杀菌剂(组合)的平均防效为95.5%和93.7%,适宜作为防治辣椒苗期灰霉病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7.
王正旭 《蔬菜》2006,(1):39-40
不同化学农药对日光温室辣椒蚜虫防治的效果各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也不相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我们筛选出了10%蚜虱净DP4000倍、2.5%高渗吡虫啉EC1500倍、5%速杀星EC1500倍3种防效显著的药剂,适宜在温室辣椒防蚜上应用,对指导陇东地区温室蔬菜生产、防治温室辣椒蚜虫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蔬菜蚜虫的高效、安全药剂,我们采用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在辣椒上进行了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667 m~2用量20 g、30 g防治蚜虫效果较好,且对辣椒生长发育安全,生产上推荐667 m~2用量20 g兑水30 kg喷雾。  相似文献   

9.
辣椒病毒病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辣椒病毒病的为害逐年加重.重庆石柱县辣椒病毒病的田间调查显示:该县辣椒病毒病发生较普遍,以花叶和矮缩畸形混合发生为主,而坏死只有零星发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常见药剂对辣椒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植病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马明  何丽  曹小蕾  杨梅  赵思峰 《北方园艺》2015,(21):121-124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1团制干辣椒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定点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以及气候条件、蚜虫等因素对辣椒病毒病发生的影响,同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辣椒病毒病有良好防效的药剂。结果表明:辣椒病毒病发生初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病毒病的快速发展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平均气温在20~25℃时利于病毒病的发生,在发病率快速增加期降雨量增加会抑制蚜虫数量从而抑制病毒病,但累计降雨量与病毒病发生呈正相关;蚜虫发生高峰期与发病率快速增加期基本吻合,蚜虫是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的重要传播介体;在病毒病发生初期喷施6%低聚糖素水剂400倍液,第2次喷药2周后防效可达到80.16%,且不产生药害,防效明显高于其它3种药剂,可推荐使用于辣椒病毒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重庆辣椒疫病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辣椒疫病的为害逐年加重。重庆市辣椒疫病的田间调查显示:该市辣椒疫病发生较普遍,病害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常见药剂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68.75%银法利1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从 90年代开始 ,辣椒病毒病已成为我省辣椒上的最主要病害 ,损失严重 ,且无较好的防治药剂。 1999年受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河南省漯河市桧圣真菌药科所的委托进行了5 1%病毒K乳油防治辣椒病毒病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① 5 1%病毒K乳油 ,河南省漯河市桧圣真菌药科所生产并提供。② 1.5 %植病灵水剂 ,山东大学泰星化工厂出品 ,市售品。③ 2 0 %病毒A粉剂 ,齐齐哈尔四友实业有限公司化工研究所生产 ,市售品。1.2 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试验在山西忻州市解原乡解原村大田辣椒上进行。随机区组排列 ,根据厂家提…  相似文献   

13.
拉美斑潜蝇在西宁地区露地年发生4~5代,夏季25天左右发生一个世代,春秋季则需要35天左右,该虫在日光节能温室中越冬可周年危害,4月下旬从温室迁飞到露地,6~8月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为害严重,进入9月下旬随气温下降,成虫又迁飞回温室,冬季温室为害严重,给我市的蔬菜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我所于1998年4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温室辣椒用不同化学农药对蚜虫的防效,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筛选出10%蚜虱净DP4000倍、2.5%高渗吡虫啉EC1500倍、5%速杀星EC1500倍三种药剂,它们防效显著,适宜在温室辣椒栽培中防蚜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辣椒花蕾期开始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10 d,500 g/L咪唑菌酮悬浮剂(SC)15 g/667 m~2、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2 m L/667 m2和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100~133 g/667 m~2,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生产中为害辣椒的烟青虫耐药性强、难以防治的难题 ,筛选高效、低残留的防治药剂 ,控制烟青虫的为害。我们于 2 0 0 3年 1 0月份进行了本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1 5 %安打悬浮剂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Abao dall 2 5EC宝打尔 (淄博市化工研究所长山试验厂分装生产 ) ;5 0 %锐劲特悬浮剂 (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 ;48%乐斯本乳油 (对照、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1 2 试验处理试验设安打 1 5 %悬浮剂 30 0 0倍液、宝打尔1 0 0 0倍液、锐劲特 5 0 %悬浮剂 1 5 0 0倍液、乐斯本48%乳油 80 0倍液…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设施黄瓜生产中,温室白粉虱的危害日益加重,为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及降低成本,本试验在温室黄瓜生产中悬挂黄板诱杀温室白粉虱。结果表明,每667 m2悬挂20片黄板,悬挂高度位于植株上方15 cm时,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巩振辉 《蔬菜》1990,(1):3-5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常年发病率为20%~100%,一般减产20%~70%。探讨防治辣椒病毒的措施,其中包括化学防治,对辣椒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的目的旨在通过抗毒素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确定抗毒素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防治方法及其增产效应,为生产应用抗毒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辣椒疫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蔬菜病害,使用微生态生物制剂AR156合剂、百菌清、四霉素、代森锰锌、植丰宁5种药剂对辣椒疫病进行防治试验。微生物生态制剂预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园区辣椒上有疫病发生,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由6.10%增到15.69%,而菌剂处理的病情指数由2.02%增到7.88%,菌剂处理的病害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区,增长速度也慢于对照处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在800倍液浓度时防治效果达到71.0%,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上海蔬菜》2008,(5):76-78
辣椒病毒病(Sweet pepper and Pepper mosaic)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灾害性病害,易造成辣椒落叶、落花、落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市辣椒病毒病不断加重,减产幅度达30%~70%,重者甚至绝收,极大地影响了辣椒的生产。我市青浦区黄码乡的辣椒生产规模大,不少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常因辣椒病毒病而导致经济损失。为摸清该病在淮安地区的发生规律,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作者于2006-2007年调查该病的发生规律,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现将2年来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