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蔡彤  阮煜 《花卉》2022,(22)
河流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体现。滨河是河流附近的陆地区域,具有塑造城市人文形象,推动环境持久发展的功能。为了更加有效发挥上述功能,设计人员应在具体工作中具备大生态观,确保公共空间的绿色环保、环境修复价值,使景观规划符合大生态观理念。鉴于此,本文围绕滨河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简述了滨河公共空间和大生态观的内涵,分析了滨河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提升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按照"建设水和绿色长廊"、"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多姿多彩公园化河流"等河岸景观设计的要求,设计了一套从整体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都比较完善的方案,能把滨河河岸建设得更加整洁、美观。本文着重阐述了滨河河岸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几项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3.
陈香君 《现代园艺》2022,(6):120-121,124
河流滨水空间是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设计和景观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改造提升复合滨河空间景观,提出了"绿化、净化、活化、文化、亮化"的"五化"滨河景观提升策略,并具体运用到嘉兴市平湖塘滨河景观的系统性改造提升设计中.通过采用基于当前植被群落的景观空间提升、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滨河景观发展的背景和成功案例,分析了河流景观的设计原则,归纳总结了城市滨河区景观设计的特色,并探讨了滨河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环境生态和历史人文感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河流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融合的重要载体。滨河空间作为人民健康生活的公共区域,普遍存在生态治理不足、景观品质不佳等问题。结合抚州市抚河项目实践,以大生态观为指引,立足全局理念和系统思维,提出重湿地、保安全、改水岸、优空间、串体系、创活力六大对策,从提升生态效益、优化公共空间、联动滨水区域3方面,提出改善河流生态系统、优化河流景观品质、激活公共空间活力的技术措施,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健康人居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是城市公共空间最为活跃的区域。在城市滨河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地域性应用是当前设计浪潮后滨河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本文探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建设问题和场所感营造的方法,期望对今后滨河项目实践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研究动态、目前存在的问题、设计原则、设计策略等方面,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8.
滨河城市的堤岸空间是水陆域之间所形成的城市服务设施,它具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城市滨河景观中的重要性,使城市堤岸景观成为整体河道景观的关键节点。目前我国滨河城市水系堤岸侧重堤岸的防护性能,堤岸空间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科学合理地优化堤岸景观设计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把握堤岸景观设计的实质,在堤岸作为防洪防汛工程设施的传统思维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滨河城市堤岸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河区是指现代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于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滨河区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空间。因此,本文分析了滨河园林景观施工,以促进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建设,是以原有的地貌为依托,包括滩、坝、洲等,这些地形都是自然形成,是大自然的馈赠。但这些自然环境加入景观设计、修复理念后,可以增加其魅力,所以,从某个意义来说,滨河生态景观具有自然与人文价值。城市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与城市发展直接相关,而城市的发展一直把河流用于工业化生产,开发工业活动,导致城市滨河生态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景观消失,对此,急需根据滨河生态景观的情况,即空间狭长,视线单一,岸线局促,界面尴尬,场地隔离,整体性弱等,对生态景观进行修复。即其采用相应的修复策略,明确修复的目标,利用修复理念与修复技术,修复生态环境,以优化城市生态建设,加入美学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切入,增加生态景观的层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生态环境,使人们在这个环境中放松身心,排解工作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且生态景观的恢复也有其应用价值,有丰富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化人们的生态观念与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园艺》2020,(3):114-116
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流域不同区域的河岸护坡类型,并从其环境、河岸护坡类型、植物配置、生态性方面进行分析。调研结果表明,在城市建成区渠化距离较长,亲水性、生态性较弱,河岸绿化配置较好;在城郊流域河岸类型变化较多,河岸植物景观效果有待提升。提出对河岸改造原则、类型选择、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滨河地带是自然与人文的重要交互地带,其滨河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的复杂性对景观设计的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研究河城关系的景观边缘效应的向心力,以河南省南阳市乔端镇白河为例,改变水-城、人-水分离现状,恢复多样的滨河生态系统,打造功能多样、层次丰富的滨水景观带,串联城镇主要开放空间,构建以白河为纽带的开放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阐述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剖析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有益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孟雯 《现代园艺》2014,(4):85-85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按照"建设水和绿色长廊"、"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多姿多彩公园化河流"等河岸景观设计的要求,结合河岸景观设计实践,对河岸景观设计现状、应把握的原则、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具有生态、交通、游憩等功能外,已成为集庇荫、锻炼、休息功能,以及游戏娱乐、文化体验等功能的重要场所。文章以从化区流溪河河岸滨水景观设计为例,应用景观设计的理论原则,结合现有河岸景观的现况,探讨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对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的引述,剖析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岸带对于陆地和河流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河岸带要加强保护措施,种植大量的护岸柳树,维护河岸生态系统的健康。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河流两岸采用水利工程的方式进行保护,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岸的生态系统。柳树根系浓密,相互缠绕在土壤表面可有效改善河岸生态环境。因此,对影响护岸柳树表层根系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座城市的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座城市的历史,反映这座城市的人文思想,反映这座城市的追求.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库,集中固有的文化脉络和空间脉络,重塑湘乡滨河景观,以一部关于文化的"书",以励志为主题的景观"书"抒写湘乡历史.文章以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廊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湘乡的文化底蕴,阐述城市景观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扩张,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我国出现了人均生存空间减少,城市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城市公园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衰退等问题。因此,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建设公共开放空间十分必要。本文对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沈阳市近年来城市空间扩张与浑河水系关系变化为研究内容,并以大卫哈维的"时间——空间修复"理论对沈阳城市扩张进行解析,针对城市扩张与浑河水系的关系变化以及滨河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并对后期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