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植物景观空间的内涵、空间类型及影响元素,对新乡牧野公园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初步分析,指出牧野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类型比较丰富,植物景观空间设计较为合理,对类似气候城市中其他绿地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则根 《花卉》2017,(10):46-47
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园林空间营造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州海峡现代农业博览园植物为例,通过对园林植物在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分析,可供园林植物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属于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空间意境及开放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A景观为例,简要介绍了园林概况,强调了将植物应用到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基于此,主要从对称式、开放式、半开式、覆盖型景观空间构成形式方面出发,详细探讨了植物的运用方法,以期能够为各园林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杜莹 《花卉》2018,(18)
本文主要研究了植物配置与园林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植物配置的用主要是创造园林空间,协调园林空间和丰富空间的作用,接下来对园林空间设计的几种类型分别作了介绍,最后对于景观配置的几个原则加以探究,希望可以对园林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愈发明显,生活空间缩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把身边的环境进行改变,从枯燥、污染严重的空间解脱出来。富有情趣、注重体验的景观吸引公众自发参与,将很多需要深层次考虑的问题引入人们的生活,并且自然而然地将人作为体验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验型植物空间设计原理和要素出发,论述体验型植物空间设计方法,对案例进行简要分析,以达到对体验型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俊 《现代园艺》2014,(16):116-116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设计与构景应该依据植物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体现植物景观形式美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可以单独存在的,是有机结合的。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概念以及特点,深入分析了景观空间的相关构景手法,希望可以在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校园景观构成、景观整体性、游憩空间设计、人文景观营造等方面对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校园景观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绿化景观整体性较弱、游憩空间缺乏等不足,并提出景观整体规划、增添校园人文景观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景观空间呈现出一种实体空间形态,它能给人一种印象深刻的体验。情感化的空间具有一种人文和情感的特性,能够体现人与空间之间的爱和尊重。在目前植物空间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植物设计的方向与任务。现以情感为基础将植物空间划分为四大类:温馨空间、舒适空间、亲切空间和亲密空间。然后根据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和构成要素以及人们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等特点,提出了从视、听、触、味、嗅这5个方面进行植物景观空间情感化设计。最后,依据设计方法与原则和植物选种及配置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情感化植物空间。  相似文献   

9.
从滨海景观空间人群活动的行为特征出发,经过调查研究评价,由此提出影响人群行为的空间构成模型,并基于此行为模型基础上得出滨海空间设计原则,形成多样性的滨海景观格局,研究成果对其他滨海景观空间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景观边界空间是两个界面间的过渡性空间,在提高景观空间观赏性,提升景观设计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景观边界空间限定、引导、融合的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刚柔相济、植物互动、人类参与和造型刻画的边界空间设计策略,丰富并创新景观边界空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空间设计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决定着整个景观园林的视觉效果与利用率。良好的景观园林空间设计,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类型与功能,突出园林景观层次,对游客起到一个引导性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园林景观空间组织与设计原则,并探讨了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地形、植物与建筑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从植物空间设计角度论述其艺术性营造方法,旨在摆脱以园林植物为审美主体的传统思维模式,将植物研究推及到植物所构成的空间上,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在园林空间设计的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其中古典园林是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植物景观是古典园林景观布置的关键因素,对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而且也对我们发展现代景观艺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空间布置进行介绍,对空间构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设计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植物空间构成同景观设计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系,既能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同时还能提高景观设计的精彩程度。本文对植物空间设计的概念、类型、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植物空间构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虚拟技术对于景观设计意义重大,通过评价能直观地感受植物景观的优劣,其中视觉感知是研究景观效果的核心。以聊城大学东湖景点为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软件(Mars2020),构建植物景观空间,构建视觉舒适度(Con)评价体系。现截取8处植物景观察景观图像,用MATLAB与Color Impact4提取天空可视率(SVI)、空间开放度(VOI)、绿视率(GRL)、色彩复杂度(CRI)感知因子数值,再对景观空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空间开放度为主导视觉因子。对得分较低的植物空间进行方案优化设计,结果得VOI提升13.5%,SVI提升5.3%,GRL降低7%,CRI提升12.8%,Con提升7.5%,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虚拟现实技术为定量评估、优化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城市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公园植物景观空间集景观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景观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由植物所构成的空间形式丰富多样,了解植物空间的类型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营造公园景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空间营造仍是设计的重点,但往往被忽视。植物常被认为是造园元素的陪衬,完善工程的最终要素,缺乏对公园空间整体的把握,忽视空间感觉的塑造。所以,对于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绿地空间的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与居住区建筑建设速率相匹配,居住区植物景观建设往往期盼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忽略了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把控和对植物种植密度的合理化设计。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决定了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居住区绿地空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别从植物个体空间尺度、植物种植尺度与种植密度以及杭州居住区绿地案例3个部分综合分析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关于植物的尺度应用问题以及植物的种植密度问题,并给出空间营造改善的相关建议。讨论如何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区绿化空间,提升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在纪念性空间中占据着大量的篇幅,其在空间塑造、文化表达、情感烘托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当前针对郑州市纪念性空间植物造景的专类研究较少,不够充分,因此,以地下空间中的植物景观作为切入点,从植物构成、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晶晶 《现代园艺》2013,(24):84-84
园林植物是园林空间的一个构成要素。本文探究了使用植物的材料营造园林空间植物景观的主要类型和如何使用植物材料来造就空间景观的艺术性,说明了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向和结构使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空间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涉及交通、建筑以及给排水等,并且需要将城市景观空间与美学和园林学、生态学等结合,共同进行城市景观空间设计。此过程中,首先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应用价值,其次,确定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应用原则,最后,研究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运用措施,充分利用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提高城市景观空间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