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补偿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生态补偿是一种恢复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保护草地生态屏障和解决社会公平的重要经济手段。然而,在实施草地生态补偿的过程中,政府与牧民和牧民与牧民之间的博弈会采取不同的博弈策略,只有在政府选择补偿和牧民选择保护的均衡策略时,才能解决政府与牧民博弈的"囚徒困境"问题;而解决草地生态补偿中牧民之间"智猪博弈"困局的关键是寻求一个集体利益最优的纳什均衡解。因此,只有在草地生态补偿中政府与牧民和牧民与牧民之间形成一种合作的均衡博弈,才能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西藏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市885份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牧民肉羊养殖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扩大养殖规模较为普遍;牧民的生态环境认知、政策认知、家庭收入水平、肉羊养殖收入比重、文化程度、村民相处情况、村干部经历等对家庭控制肉羊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此,政府在草原保护中需要强化草原监管中牧民参与、加强政策内容与草原退化情况宣传、提高牧民政策满意度、拓展牧民增收渠道,在降低牧民肉羊养殖规模的同时提高牧民家庭生计水平,进而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的建设,本文简述了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措施: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强化牧民培训的强度,为牧民提供特殊政策;分析了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与新牧区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据此做了系统分析,从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饲草料生产能力、草场利用制度、牧民定居后的效益4个方面揭示了当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乌昌地区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牧民定居点建设、养殖小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地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设方案,使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是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四川藏区牧区现有未定居牧民群众和简陋固定居所牧民群众的定居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建好牧民定居点的同时,配套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达到牧民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牧民定居政策的实施,牧民从游牧到农牧业兼营,其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以新疆和硕县乃仁克尔乡乌勒泽特村、艾勒斯特村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牧民定居以来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性研究,并提出提高定居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牧民定居是一项事关牧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牧民生产生活水平高低的民生工程。本文通过对牧民定居历史过程的简单说明,阐述每个历史时期牧民定居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对今后牧民增收致富和推进牧区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峻县牧民收入增长途经的调研,分析了制约牧民增收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增加牧民收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也是几个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牧民长期以游牧方式为主,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以来,传统游牧方式也开始向现代定居畜牧开始转变,牧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和静县定居牧民收入状况和生产方式对比研究,找出不同生产方式对定居牧民收入的影响,从而分析探讨提高定居牧民收入的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便为政策完善及后续跟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改善牧区牧民基础设施条件,有效解决人兽冲突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牧民的劳动强度、降低损失,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加工制作多功能生态环保型便携式羊圈,既能解决牧区牧民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又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牧民增收双赢,促进自治县畜牧业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