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优质荸荠资源勐遮荸荠周国林孔庆东柯卫东(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室)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室1994年4月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乡征集到了当地荸荠品种勐遮荸荠(EleocharistuberosaSchult.cv.mengzhe...  相似文献   

2.
尖翅小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小卷叶蛾亚科害虫,是荸荠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荸荠外,还为害席草和莎草科杂草等。荸荠被害后植株生长逐渐停止,其茎秆绿色变淡,易折断,常造成枯心苗。严重时会使植株大量枯死,影响荸荠的品质,直接造成产量锐减,对荸荠的生产与发展存在严重威胁。现将其为害情况及其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荸荠俗称马蹄,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蔬菜之一。白禾螟是荸荠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毁灭性钻蛀害虫,别名荸荠白螟、纹白螟、荸荠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在荸荠各生产区均有分布,除为害荸荠外,还为害甘蔗、席草、茭白及莎草科、禾本科杂草或作物等。为害荸荠后,可使茎株大量枯死,造成果实畸形,品质下降,产量锐减,严重威胁着荸荠的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荸荠皮的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荸荠皮为原料生产果醋、果酒和饮料,从荸荠皮中提取棕色素、黄酮类物质和果胶等,以及荸荠皮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高效利用荸荠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 《作物杂志》1991,7(1):32-33
荸荠(Eleocharis tubroea),又名马蹄、地栗、乌芋等,莎草科荸荠属宿根性永生草本植物,多作水果和蔬菜栽培。目前,荸荠生产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近年来,我所引进良种“菲律宾大球茎”,并开展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了荸荠亩产2000公斤,其栽培技术浅述如后。  相似文献   

6.
荸荠是我国的特产果品,不仅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综述荸荠中多糖、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甾醇、荸荠英等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荸荠功能保健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荸荠秆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有些地方菜农称之为"荸荠瘟"),严重威胁着荸荠的正常生产。荸荠受害后茎秆枯死,严重时茎秆呈现一片枯死、倒伏状,地下部不结球茎;受害轻者所结球茎小,果实畸形,品质下降,产量锐减。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荸荠的叶鞘、茎秆、花器等部位。①叶鞘。受侵害初期,基部呈现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以后很  相似文献   

8.
荸荠,又名马蹄、地栗、乌次等,系莎草科荸荠属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江南一带多作水果或蔬菜栽培。但因栽培面积较小,且往往习惯于“散种薄收”,故荸荠栽培技术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目前荸荠生产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从而在很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糖蜜荸荠1.配料按新鲜荸荠100千克、砂糖57.5千克进行配料。2.原料处理选用含糖量高的新鲜荸荠,放入清水中浸泡25分钟后洗净沥干。将荸荠用人工或机械削去外皮后放入清水(或1%柠檬酸溶液)中浸泡护色备用。将荸荠放入沸水中烫煮透,再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捞起沥干。3.糖渍在35千克清水中加入15千克砂糖后加热溶解,倒入处理过的荸荠100千克,一起装入缸中糖渍,糖渍约12小时后捞出。沥出的糖液再加砂糖10千克,加热煮沸20分钟,再趁热倒入盛有荸荠的缸内继续浸渍。然后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低温冷冻结合快速融冰技术对荸荠进行预处理,以淀粉酶处理荸荠浆液,研究酶解条件对荸荠出汁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酶添加量0.04%、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60 min的条件下,荸荠的出汁率达到83.12%,效果较好。以荸荠汁、银杏汁和花生乳为基料,经复配获得荸荠银杏花生乳复合饮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荸荠汁添加量18 mL、花生汁添加量18 mL、银杏汁添加量8 m L、白砂糖添加量6%,并添加0.1%的柠檬酸及2%的CMC-Na作为稳定剂,此时所制备的复合饮料呈均匀乳白色,富有荸荠、银杏和花生特有的自然清香风味,酸甜适中,口感良好,稳定性良好。产品含有4.62%的蛋白质和2.21%的脂肪,固形物含量为15.32%,符合国家对植物蛋白饮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对荸荠的施用效果,以‘台荠1号’为供试品种,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5种常用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荸荠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口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比单一施用化肥增产显著,但不同种类的有机肥对荸荠的品质和口感影响差别较大。施用饼肥、鹌鹑粪、羊粪等能使荸荠高产质优;施用牛粪肥产量较高,但对荸荠的品质改善效果不明显;施用猪粪肥能使荸荠增产,但食味淡且略带咸味、多渣少水、口感硬、种皮发黒、顶芽长、品质差,据市场调查,价格比同级球茎下降1/3,农户应该避免施用。  相似文献   

12.
以荸荠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荸荠多糖,探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提取时间、提取温度、α-淀粉酶添加量和料液比对荸荠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依据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荸荠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6℃,提取时间47 min,料液比1∶14,α-淀粉酶添加量4.4×10~3 U,在此条件下荸荠多糖得率11.95%。  相似文献   

13.
<正>荸荠是江苏省溧水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近期部分田块的荸荠发生秆枯病,出现茎叶发黄、枯死等症状,不仅造成减产,而且品质也受到较大影响。荸荠秆枯病主要危害荸荠叶鞘和茎秆。叶鞘染病,基部先出现暗绿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  相似文献   

14.
一、加工荸荠粉选择新鲜荸荠剔除伤的烂的,用清水洗净,切去尾带,捣烂,再加入等量的清水,用粉碎机粉碎,然后用纱布将浆汁过滤去渣。待荸荠粉沉淀后,去掉上面的清水,在粉上面铺1~2层棉布,用洗干净的干燥砖瓦吸去余水,然后把半干的荸荠粉取出晒干。  相似文献   

15.
<正>问:水稻田有野荸荠,用什么药防除效果好?答:野荸荠为莎草科多年生杂草。目前很多地方野荸荠已对稻田常用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产生了较强的抗性。野荸荠发生重的田块,水稻播栽前后用吡嘧磺隆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一定的防效。到水稻4叶期至拔节之前,可以使用灭草松与2甲4氯的混配剂喷雾挑除野荸荠,有良好防效。此期还可以选用唑草酮与2甲4氯、吡嘧磺隆的混配剂防除这种杂  相似文献   

16.
<正>荸荠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作水果生吃,又可作蔬菜食用。球茎富淀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淀粉,味甘美,也可供药用,开胃解毒,消宿食,健肠胃。9月份后,荸荠种植应重点防治"一虫四害"。一、虫害白螟是荸荠的主要虫害之一。成虫呈白色,大小与三化螟相近,幼虫呈黄白色略带灰色。以幼虫蛀食茎秆,为害初期荸荠茎尖部褪绿枯萎,自上而下逐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茎叶处理对稻田野荸荠球茎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能有效控制野荸荠球茎的除草剂,采用茎叶处理的方法,研究9种除草剂单剂或混剂对桶栽野荸荠球茎形成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吡嘧?唑草酮有效成分用量54、67.5 g/hm2处理后野荸荠球茎的形成完全受到抑制,吡嘧磺隆45、52.5 g/hm2处理对野荸荠的球茎数量的抑制率达100%、97.30%,球茎产量的抑制率达100%、98.35%,2甲4氯钠756、924 g/hm2对野荸荠球茎数量的抑制率也达95.04%、99.43%,球茎产量的抑制率达95.68%、99.62%,这些药剂处理后球茎大小也显著小于对照;苄嘧?唑草酮57、68.4 g/hm2也对野荸荠球茎数量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其产量的抑制率则较高,球茎大小也显著小于对照;而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和唑草酮对野荸荠球茎数量、产量及球茎大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以新鲜荸荠为试材,以褐变指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VE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鲜切荸荠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鲜切荸荠酶促褐变的最佳处理为0.04%的VE无水乙醇(1%)水溶液,处理时间为30 min.分别将最佳工艺处理样品和对照样品在1℃条件下贮藏,分析二者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硬度、VC含量.结果表明:VE抑制了鲜切荸荠PPO活性的升高,从而可以抑制鲜切荸荠酶促褐变4~6 d,同时抑制了TSS含量的增加、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桂蹄3号新鲜荸荠为试材,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mg/L的6-BA浸泡鲜切荸荠3 min,以纯水浸泡处理为对照(CK),测定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BA处理减少了总酚、类黄酮、醌类等呈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抑制了鲜切荸荠褐变,维持了鲜切荸荠贮藏期间的色泽,同时降低了PPO、POD和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此外,6-BA处理抑制了鲜切荸荠中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期间CAT和SOD活性,进而提升了鲜切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浓度6-BA处理效果可知,400 mg/L 6-BA处理在抑制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荸荠食品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荸荠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及贮藏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荸荠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